APP下载

真实与诗情——论王蒙对知识分子命运观照的维度

2012-08-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钱文王蒙知识分子

张 霞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连云港财经分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在中国文坛,从知识分子生活的底层背景和个体内心深刻挖掘知识分子的形象内涵的作品并不太多。笔者个人认为,王蒙是文坛中少有的从这个深度为知识分子立传的作家,特别是从1993开始出版的“季节系列”小说,包括《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文坛上一直认为“季节系列”小说是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创伤、残缺、修复、重生的苦难历程,究其原因,在于作者在创作中流露的的真实与诗情。真实表现在对知识分子心路发展历程的原生态的再现,而诗情则表现在作者在作品中倾入的人道主义的关怀。

一、心路历程的真实再现

王蒙小说创作的支点用他的话就是“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1]182。“季节系列”小说的叙述时间从建国后四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后期,跨越了新中国成立的三十年历史,正如作者所说“我要写的是我和如我一类人的豪情、节操、自尊、也包括丢人现眼,我用一种积极的善意的情感去描摹他们”[2]64。

“季节系列”小说着重塑造了钱文们自新中国建立之后到文革后三十年的人生苦难和命运悲剧,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以及困惑与彷徨。作品中的历史不仅是客观的历史,也是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对他们所经历的这一段历史的感受和思考,是他们的心灵史。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在个人的体验中一直处于矛盾的境域,在矛盾中不断思考,在个人思考中闪烁的思想的碎片才是知识分子的心路发展的历程。

(一)对革命的思考

王蒙一直认为:“文学与革命天生地是一致的和不可分割的……文学是革命的命脉,革命的讯号,革命的良心,而革命是文学的主导,文学的灵魂,文学的源泉”[1]179,所以在“王蒙的许多作品里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公,那就是革命,在这些作品里他苦心孤诣地经营一个核心人物,那就是历经磨难而不悔的坚定的革命者”[3]93诚如钱文。

钱文不满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的眼里“革命、青春、解放、爱情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一个东西,那里有飘扬的红旗更有高举着一面面的红唱着笑着叫着前进的青年男女”[4]201,他对革命有着狂热的情感。王小波说知识分子最怕生活在不理智的时代,而钱文恰恰就生活在这么一个年代。《失态的季节》中反右斗争给钱文一次次沉重的打击,他从痛苦走向迷茫,甚至出现了人格分裂,他揭发他曾经的同志,乐于接受右派头衔,为了早日回到组织,他无休止地劳动,却又在自嘲和反讽嘲弄这种炼狱的荒唐性和非理性。1960年后,为了生存他开始变得圆滑,一连串的政治打击使他在迷茫痛苦之中变得清醒,开始懂得思索,他开始对社会、对人生、对革命进行思考。文化大革命前,他在痛苦的煎熬中逃离政治中心,在边疆的农村劳动中寻找心灵的慰藉。钱文在远离政治中心的边陲小镇获得了对主流意识的疏离,他冷静地审视文化大革命这场暴风雨式的荒诞话剧,思考着革命的意义。

钱文包括钱文背后的王蒙都具有布尔什维克主义情结,他们都把做一个革命者和献身革命看作是最高的人生目标和人格理想,但是他们所遭遇的人生苦难和命运悲剧,也往往是由他们所坚守的革命演变而来,这就使他们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当初对革命具有的激情、狂热,归于冷静,归于沉思。在《狂欢的季节》里,钱文认识到,生命的内涵远不仅仅是革命。我们从钱文的身上可以看见那一代知识分子在经历过一连串的政治事件后心灵的成长历程,是一个由狂热到理智,由疯狂到平静的转变过程。在经历了“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之后,王蒙发现了革命的胜利的光环掩盖了现实生活的瑕疵,革命的政治硕果遮蔽了人类生存状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革命的政治性扩张扭曲了人类生活的常态。

当王蒙回忆这一段许多人都在逃避的历史时,他勇敢地向自己心中的革命情怀、向自己创作的文学主题发问,抛弃了以往对政治的美化。钱文在小说中的被打击、革命理想的破灭、性格的分裂、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次的拷问,也是作家在用笔对历史、对知识分子自身的拷问,作为一位勇敢的作家,他敢于直面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真实再现风云三十年中知识分子所经历的磨难,这也是王蒙自己一次心灵的拷问。

(二)对自身的思考

“季节系列”小说中,作者对知识分子的心态进行了层层的剥离,甚至运用了戏剧的手法,巧妙的运用了对比,形象地刻画了知识分子在那一段历史时期的“丢人现眼”这一悲剧主题。

钱文与叶东菊的结合纯属于巧合甚至带有浪漫性,是小说中没有政治因素的婚姻。他们两人的背景完全不同,钱文出身好,而叶东菊则是大叛徒的女儿,他们共同面对政治事件时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同。王蒙是站在特定的历史高度来审视这些表层现象,也审视生活在这种现象里的人(包括他自己)。不是右派时糟践别人,当了右派后糟践自己,且不失时机地把别人拉下水,这就是当年钱文们的所作所为。再看看一群右派们是怎样在权家店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改造的:“于是展开展对费可犁的新一轮的批判,批判又进行了五次,人人都发了多次言,慷慨激昂,声音燎亮,每天晚上进行到近十一点钟,再没有一个革命干部来参加他们的会议,估计没有哪个革命干部陪他们熬得起。”[4]227这真是心理变态后一种极其残酷的自虐行为。在钱文的身上,我们很少看到作为知识分子的超脱,反而更多看到他面对政治压力时的丑态。

一个知识分子本应有的豁达在面对政治事件时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畏畏缩缩,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完全的显露出来。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中,钱文困惑了,他不禁开始思考“你们不是革命者、共产党员、用水晶和钢制成的大写的‘人’吗?为什么你们也逃不脱庸俗,逃不脱消磨和黯然失色,逃不脱愚蠢的自我败坏呢?”[5]96这不仅仅是钱文在对自己进行反思,也是作家在作品之外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进行深刻的反思。王蒙经历了政治的打击与时间的磨练,站在历史的高度,空前地调动了那么多的反讽、悖论、荒诞、对比、隐喻、夸张、喜剧、幽默、调侃等艺术手段,其目的就是再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以及对知识分子在那一个历史年代里的反思与关怀。

知识分子身上发生的历史的悲剧有时恰恰是他们所坚持的信仰和革命的信念引发而来,他们的信仰使他们在面对外在压力的时候“很少愿意忍受真正的冒险、死亡和痛苦的煎熬,以一种西西弗斯式的精神迎接批判和因这种批判带来的一切…….根本不愿意接受干预时弊之后的自身价值的毁灭”[6]84,经过时间洗礼的王蒙或许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很平静地叙述着那一代知识分子毫无悬念的故事,让心灵再一次和钱文他们一起接受历史的批判,反思在历史当中没有实现的自身价值。

二、真实中的诗情

作者乃至主人公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知识分子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甚至有点尖酸刻薄,但是他懂得“讲恕道,讲宽容,讲安定团结,在尖酸刻薄之后有温情,冷嘲热讽后面我有谅解,痛心疾首后面我仍然满怀热忱的期待着”[1]183,在他的作品中,在现实的描绘之中,我们依然可以在字里行间看见王蒙的那种温情,那份期待。

王蒙并没有悲观地叙述知识分子的命运。在整个系列的末尾,四人帮粉碎了,诗人钱文又开始焕发出创作的欲望,“钱文身上的火种远远没有熄灭。……他钱文仍然是钱文,他的情感性情观念中仍然包含着那么多革命的理想,政治的关切,党人的信念,忧国的深思,入世的抱负,献身的热望。”[7]164这理想、关切、信念、深思、抱负和热望,就是钱文经历了那么多灾难之后在他身上远没有熄灭的火种。王蒙的这段关于火种的议论,即是对人物思想想境界和心路历程所作的剖析,也是一种概括,同时也应该视为创作主体,即作者的一种自我剖析与预示,对自己的信念充满希望与祖国充满充满祝福。

三、结语

四部季节系列的小说带我们重返了那风云三十年的历史,这也是王蒙创作的重点,或者说是王蒙创作的一个源泉,一个支撑点。我们跟随作者的真实叙述经历了一次磨练,认识我们的前辈在那动荡的年代的心路历程。感谢王蒙,感谢他能站在历史的角度深入剖析那一辈人的心灵,展现他们在不理智的年代的心理的原生态活动。正是因为他真实的描写,使他的作品带上了沉重的历史和政治的重担,这就决定了王蒙的书成为不了畅销书。面对市场的压力与读者的需求,王蒙能够在90年代推出这四部小说,也是对他自己的心灵在市场经济之下的一次拷问,幸好,王蒙的文学良知犹在。

[1]王蒙.我是王蒙[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

[2]张英.文学的力量——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夏义生.王蒙小说的革命叙事[J].中国文学研究2005,(2).

[4]王蒙.恋爱的季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5]王蒙.失态的季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6]吴炫.中国当代文学批判[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7]王蒙.狂欢的季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0.

猜你喜欢

钱文王蒙知识分子
山东济南泉城路金代窖藏铜钱*
阿拉善左旗原水泵厂院内出土窖藏钱币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外国钱币述略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用书抚慰躁动的心灵——读王蒙新书《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The effect of bubble plume on oxygen transfer for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王蒙吁求:不应该让汉语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