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和雨果笔下的“看客”形象解读

2012-08-15彭晨晨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冉阿让雨果鲁迅

彭晨晨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二十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本着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以笔为刀,在作品中解剖国民的灵魂,写出病态社会里不幸的人们的精神,揭示出畸形社会里畸形国民的性格,塑造了处在那个特定时代中的看客形象。比他早一个世纪并被誉为“法兰西莎士比亚”的雨果也在作品中通过对看客形象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宣传人道主义精神。两位大师笔下看客形象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千秋。

一、看客形象的不同之处

(一)看客性格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卑怯,狐狸的狡猾……”,“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现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现羊相,所以即使现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1]这是鲁迅先生对其笔下畏强凌弱、懦弱卑怯、忍辱屈从的“主奴性格”的准确概括。《阿Q正传》中一般人对有钱有势的赵钱两家“格外崇奉”,他们都想借着钱、赵两家的光环给自己谋事。他们的行为印证了鲁迅的那句话“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兔子似的奴顔媚膝。而对于弱者,他们却展现了自己“狮子似的凶心”,“对于羊显凶兽相”蛮横霸道,摆主子架势。当阿Q被“假洋鬼子”打了以后,他立刻又去欺负比他弱小的小尼姑,去摸她的头皮和面颊,“和尚摸得,我摸不得?”[2]他把自己摆在主子的地位,并且心安理得地去实践主子的主张。他获得了快感和满足,而把小尼姑置于尴尬的地步。

“人之初,性本善”,相对鲁迅先生笔下看客的“主奴性格”,雨果笔下的看客大多凸显了人性善的一面。《悲惨世界》中米里哀主教收留了冉阿让并称他为“您”,和他共用晚餐,但冉阿让被宿怨和怀疑冲昏了头脑偷走了主教的银餐具。当冉阿让被警察抓住押回米里哀家查问的时候,米里哀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替他辩护,使他免遭刑罚。“朋友你忘了拿走了我送给你的银烛台了。”警察走后他对冉阿让说,“现在您可以走了。还有一件事:我的朋友,您再来的时候,不必走园里,您随时都可以由街上的那扇门进出。白天和夜里,它都只上一只活闩。”[3]米里哀主教对他的尊重,使他找回了失去已久的良知和尊严,他决心洗心革面,做一个像主教那样的人。米里哀主教以博爱的精神,宽容的胸怀拯救了一个人的灵魂。

(二)内心世界

鲁迅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看客的冷漠残忍、空虚无聊。他们把玩赏他人的痛苦当作自己无味生活的调料。小说《祝福》描写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她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却是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的人物。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不只是封建礼教,还有鲁镇上和她同处一个阶级的普通百姓。当祥林嫂带着丧夫失子的悲痛心情再次来到鲁镇时,鲁镇上的人们怀着好奇的心理,不断引诱着她说出自己的不幸,“直到她说到呜咽,他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走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当祥林嫂的“故事”不再新鲜时,他们又拿她头上的伤疤取乐,“许多人都发生了新的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4]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写,鲁迅先生表达了他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看客的愤慨。看客鉴赏别人的痛苦后,空虚无聊的心理暂时得到了满足,为了同样的理由,他们过后又为了麻木自己的空虚的心理,再一次去找寻并“鉴赏”他人的痛苦,他们在不断鉴赏中,渐渐失去了人性。倘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样的看客普遍存在,那么这个国家最终会走向灭亡。鲁迅先生在鞭策这些看客的同时,意在引起疗治,寻求中国的出路。

而精神大师雨果,看客在其笔下,内心充满了爱,这种爱没有阶级之分。由社会底层,那些被剥削、被压迫的流浪汉、小偷、乞丐组合成的“奇迹王朝”里面的人,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但心地善良。《悲惨世界》中的爱波妮虽然暗恋对象马吕于斯并不爱她,她仍然愿意为他打听珂赛特的消息,为他送情书,又为要和他共存亡而跑回战区。她牺牲了自己的爱情成就了别人的幸福。

(三)原因

我国传统文化以血缘延续建立的深厚而牢固的宗亲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许多人以血缘关系来确定处事原则,对非血缘关系的人与事漠然视之或置若罔闻。如看客对革命者夏瑜被杀的麻木和冷漠;他们鉴赏杀头“壮举”时的冷酷和残忍。咸亨酒店曲尺形的大柜台就是凝固在物质环境中的等级观念,是等级观念的物化。对柜台外面的“短衣帮”和里面的“长衫客”的态度就不同,在“短衣帮”的酒里羼水,对“长衫客”则小心伺候。“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制度以一系列繁文缛节对人的真实丰富情感的压抑,长期的感情压抑使中国民众的精神发展遭到严重的扭曲和损伤,使人异化为“非人”。

“中世纪的人文主义精神使人们摆脱了神权的桎梏,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应该享有作为一个人的自由和权利,”[5]法国大革命则是实践这一理想的尝试。雨果生活在十九世纪,正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尚没有对资本主义弊病根源的理论指导。他见证了社会中的丑恶,社会的动荡使作家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构筑的资本主义社会感到失望。由此他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人道主义。它的思想是博爱,仁慈,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抨击,对社会未来的乐观态度,对革命意识的不同看法。因此他笔下的看客大多寄托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同时基督精神对作者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

二、看客形象的相同之处

(一)社会地位

等级制度把人分为两类:尊贵之躯和卑贱之躯。前者受到别人的敬重,后者社会地位低下,生命卑贱。在鲁迅和雨果的作品中,描写的看客大多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身份卑微,社会地位低下。他们生活在人类社会的边缘,被剥削、被压迫,物质生活极其贫乏,过着非人的生活。

《孔乙己》中不知名的“短衣帮”,他们衣衫破旧,在酒店里买酒也是买那种最便宜的劣质酒。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低下,他们靠在柜外站着,“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而咸亨酒店里的伙计依然在他们的酒里羼水,真可谓能骗则骗,能拐就拐,毫无道德感。雨果《悲惨世界》里爱波尼是小镇上一家酒馆老板的女儿,典型的中下阶级人物。因为生活贫苦,这个十六岁的姑娘变得极其丑陋。“一个极年轻的姑娘站在半开着的门口。那间破屋子的天窗正对着房门,昏暗的光从上面透进来,照着姑娘的脸。那是个苍白、瘦弱、枯干的人儿,她只穿了一件衬衫和一条裙,裸露的身子冻的发抖”。[6]

(二)人性毁灭的悲哀

鲁迅笔下的那一系列“病态书写的不幸的人民”的众生像,他们充当了生活的看客,却无知于自己正被牢牢地束缚在封建统治愚民政策的绳索之中。

《药》中“活人”的代表是华老栓,他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当时下层人的普通的生存状态。华老栓去买“药”的那一系列动作,“他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直到卖药的康大叔交易时,他“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那东西。”他的害怕,他的慌张,让人深感他的生活既无奈,又可悲。他为了治好小栓的病而把染有烈士鲜血的馒头当作是“药”,事后还在他的茶馆里提着大茶壶“笑嘻嘻的听”刽子手对被杀害的革命者的恶毒诅咒。对于一个与儿子一样年轻的生命的死亡,他没有丝毫的同情,而是幸灾乐祸。《悲惨世界》中的泰纳迪埃夫妇是小镇佛梅一家酒馆的老板,他们贪财、自私、卑鄙。为了引起慈善家的同情,泰纳迪埃泼灭炉火,捅穿了椅子,打碎了玻璃,撕破了衬衫,并叫老婆装病躺在床上,竭力装得十分贫困的样子。对他有恩的人冉阿让他不但不感激,而且凶残地威胁,向其勒索钱财,其人性毁灭的悲哀让人痛彻。

(三)原因

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等级是人们衡量一切的标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思想,使人精神愚昧。只要因为门第高,站在“等”的高台阶上,哪怕是白痴笨蛋也就变成了聪明才子,就算是欺压、剥削人民的恶棍也会受到人们的敬重。而处于“等”的低台阶上的人不过是被奴役的对象。他们没有人格自由,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他们像件附属品被别人玩弄于手掌中。

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很强大,在短时间内它足以和资产阶级抗衡。而且人们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在短时间内它也是不会被完全消除的。因此,封建社会下的等级制度依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人们评定一切事物的标准都要符合等级制度的要求,不能超越它,更不能违背它。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因为社会地位低下,所以被剥削、被压迫,他们的物质生活极其贫困。雨果笔下描写了许多衣衫褴褛的乞丐、流浪汉、小偷等等,他们悲惨的命运是由不合理的等级制度造成的。

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文化意识形态导致了民众关于人的价值的观念的荒谬性—不以人的个性价值为标准,而以特定的等级关系、社会地位为转移。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非人性关系,对别人的不幸他们的表现是冷漠的、麻木。

三、结语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既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也是封建思想的卫道者的看客。雨果笔下的看客更多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从人性善的角度看待看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凶残,抨击了不平等不合理的资本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两者的比较研究以任何一方为参照系都将有助于对另一方更加深刻的了解。

[1]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19-421

[2]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50-354

[3]雨果.悲惨世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206-207

[4]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91-92

[5]安德烈·莫洛亚.雨果传[M]周国珍,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75-76

[6]雨果.悲惨世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185-186

猜你喜欢

冉阿让雨果鲁迅
雨果剃发
冉阿让的故事
鲁迅,好可爱一爹
公正与偏见
《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解读
雨果剃发
雨果的“谎言”
鲁迅《自嘲》句
感化的力量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