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前期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2012-08-15李洪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证型体质

李洪波

高血压病是我国多发病、常见病、重大病,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而高血压前期人群是高血压病的强大后备军,因而对高血压前期人群防治研究有重大意义。自从2003年美国JNC-7提出“高血压前期”概念后,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前期的研究方兴未艾,可惜中医界未予足够重视,研究不多。本文就高血压前期中医药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高血压前期中医病名证型研究

目前,还没有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诊断相关研究。部分原因是高血压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没有明显的可察症状,中医多是凭症来诊断。事实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已有微观上的改变,如大动脉顺应性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与血流贮备受损、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改变、微量清蛋白尿等亚临床病变[1]。高血压前期属中医治未病范畴[2],是属于中医“隐证”,即机体已存在病理性改变,但按照中医四诊却“无症可辨”的一类病证或者状态[3]。“隐证”的辨证依据是要寻找其微观的中医依据,如掌纹诊、甲诊、腹诊等,也要探寻诊断证型与现代检查客观化、标准化相结合。高血压前期的诊断比较特殊,只需测量血压即可,与其他的“未病”难以诊断有些不同。

在证型研究方面,有研究者[4]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的分型,即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郁脾虚、脾虚湿阻、痰热内扰、肺脾气虚、肝肾阴虚、心脾两虚等8种证型,对30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结果肝郁脾虚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较多,占全部证型的51%;以微观检查来诊断证型,是“未病”状态导致隐证无法“四诊”的一个方向。

笔者建议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结合来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诊断,即收缩压120~139 mmHg(1mmHg=0.133kPa)和 (或)舒张压在80~89mmHg,诊断采用认可的“高血压前期”[5]病名诊断,证型以王琦[6]的九分法为标准,分为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九种健康状态。中医体质学中丰富了医治未病理论,体质与证候关系密切:体质是证的基础,是特定的体质接受了某种病因刺激或受到某种病理过程的影响,从而表现出某种较有特异性的病理反应和类型[7]。因此,可以说以体质来辨证“未病”状态或说“隐证”是有理论依据的。

2 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研究

衷敬柏[8]复习了近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当代中医专家诊治高血压病经验的文献,经过统计,在病名诊断方面大部分认为高血压病中医属于“头痛”、 “眩晕”;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中也将高血压的称为“风眩”。

《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见,高血压病的病位在肝,病机为脏腑阴阳平衡失调,主要为肝肾阴阳平衡失调[8],后期涉及脾、心两脏,初为实,后为虚。高血压前期作为高血压病的前期状态,实证居多,病位在肝[1]。

高血压前期大部分患者已经伴有代谢综合症[9]。在高血压前期,检测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依次为超重肥胖(47.9%)、脂代谢异常 (45.1%)、糖调节异常 (13.1%)和高尿酸血症 (11.7%),其发生率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升高,可见随着血压的升高,代谢异常合并率明显增高。到了高血压阶段,合并代谢综合症的比例更高。此类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四肢困倦、腹胀体胖、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胖、苔白腻等,根据中医脏腑辨证的原则不难确定脾虚为病机之本,复习文献资料,大部分代谢综合症都特别提出从脾论治的观点。这也反过来证实了高血压前期“肝病传脾”的机制,是高血压前期病位在肝的有力证据。这为高血压前期人群用“益气健脾”法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1]。

3 高血压前期防治方法研究

高血压前期的干预是干预危险因素还是干预血压本身?仍然是现代医学探索的重点[10],也是纠结难以取舍的难点。如国外著名的坎地沙坦干预试验,多只针对血压本身,对危险因素干预不多,更无1个方法或1个药物两者均能兼顾干预的。中医药的干预研究不存在这个问题,中药的多靶点、双向调节作用是中医中药的优势,因此,中医药对高血压前期干预均能对危险因素和血压双重干预,有一定的优势。

3.1 生活方式干预 杨林等[11]对158例门诊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了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饮食指导、体育锻炼、心理指导、生活行为、健康教育等,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效果达到什么水平文章没有报道;周倩倩等[12]根据高血压的发病病因入手,从精神调摄、饮食调养、运动强身来进行高血压的一级预防;韩颖萍[13]主张以王琦“中医体质”为依据进行个体化辩体施调;张洪钧[14]也推崇体质调理,欲通过纠正高血压的易患体质来预防高血压,认为食品能集补养、通气血、驱邪气于一体,补养周身,能调整人体深层次,可望成为调整体质、根治疾病的方法之一。王河宝等[15]从理论上探讨了中医体质学说在高血压一级预防中的作用,认为情志因素、肥胖因素、饮食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导致了高血压的易感,主张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3.2 药物干预 吴辉等[16]用女贞子、淫羊藿、益母草等制成调平康片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干预,发现血压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症状分基本改善,显示出独立于生活干预之外的独立疗效;李洪波[17]等用益气健脾方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干预临床观察,发现不只对血压本身,且对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如血脂、体质指数、血糖均有良好的影响;满秋珊等[18]主张用辩体养生 (贴敷、磁疗、足浴)、辨证施膳 (药膳、药茶)、辨证施药 (膏、丹、丸、散)来调整阴阳平衡,减少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但无做相应的临床观察;官杰等[19]辨证施治干预高血压前期,认为改善生活方式和习惯依从性差,应发挥治病求本的中医药优势,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实施,逐步延长血压正常水平的时间,即所谓的“蜜月期”,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沈丽[20]对高血压前期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分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脾虚痰浊型,阴阳两虚型进行辨证加减治疗,对血压有良性影响;程学军[21]倡高血压前期患者以茶饮方式干预,如夏枯草、菊花,还可以辨证茶饮,阴虚加麦冬,胖者加山楂,痰湿用白开水服天麻粉等;尚玉红等[22]主张用辩病、辨证、辩体相结合方式进行干预,以现代药理研究为依据,选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如决明子、沙苑子、天麻、钩藤、淫羊藿、茯苓、泽泻等;王河宝等[15]按中医体质分型运用中医经典方干预高血压前期,如阳盛体质用黄连解毒汤、四妙勇安汤、泻心汤等,阴虚体质多用镇肝息风汤、天麻钩藤饮、建瓴汤,痰湿体质用二陈汤、五苓散、涤痰汤,瘀滞质用桃红四物汤。

3.3 实验研究 梁颖瑜等[23]用熟地、龟版、丹参、田七、钩藤、瓜蒌煎液,符合“调肝肾、祛痰瘀”治法,给药于SHR胚胎形成期和 (或)高血压发病前期,结果发现无论在孕期或出生后应用调肝肾、祛痰瘀方可延缓SHR子代高血压的发生及降低其血压升高的幅度,缓高血压的发生,达到了干预高血压前期的目的。

4 高血压前期研究现状评析

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远远不够,缺乏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特别是多中心、系统大样本研究,目前从发表的文章来看,以“思路”、“观点”为主,一家之言,缺乏深度,缺系统的、深厚的中医理论来支撑,为此,笔者建议:(1)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高血压前期与中医体质的关系、高血压前期与治未病的关系研究,挖掘其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体质学说丰富了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未病”运用其辨证指导临床是否可行?有待深入研究[24]。另外,应加强中医治未病对高血压前期防治的指导作用,不但高血压前期防治思想符合中医治未病理论,而且应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古训中运用五行对五脏理论寻找高血压前期防治的治则。(2)加强流行病学与中医相关理论关系的研究。如通过流行病调查得出中医关于高血压前期的证型,而中医中药干预的基础就是辨证分型,无证侯证型的标准化、统一化,很难推进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防治工作。又如通过流行病调查得出关于高血压前期的中医体质的关系,这对制定中医中药干预措施都是非常有益的。(3)加强设计合理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疗效观察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再通过相关实验证实其作用的靶点和机制,提升临床疗效。

1 孙旭,袁洪.高血压前期亚临床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进展,2010,31(2):197-200.

2 李洪波,岳桂华.试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10-112.

3 杨萌,杨毅玲.浅论隐症的证候分型 [J].河南中医,2006,26(12):6-7.

4 顾健霞,陈健,王健平,等.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心血管因素及中医证型调查[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33-35.

5 Chobanima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2.

6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7 王琦,高京宏.体质与证候的关系及临床创新维[J].中医药学刊.2005,23(3):389-392.

8 衷敬柏.基于医家经验的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与证候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2):843-846.

9 王国强,马志刚,周娜.高血压前期的代谢异常分析 [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6):561-562.

10 许先明,徐明礼.高血压前期-干预危险因素还是干预血压[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24-2726.

11 杨林,程蕊.高血压前期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03-104.

12 周倩倩,李应东.从“治未病”理论看高血压的三级预防[J].甘肃中医,2011,24(3):19-20.

13 韩颖萍.高血压前期中医干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研究,2010,23(12):1-3.

14 张洪钧.基于体质调理的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思路[J].中医药通报,2004,3(4):13-14.

15 王河宝,曹征.中医体质学说在高血压一级预防中的理论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5):18-20.

16 吴辉,丁有钦.调平康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短期疗效观察 [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6-7.

17 李洪波,岳桂华,罗莎,等.益气健脾方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影响因素的干预作用 [J].新中医,2011,43(2):25-26.

18 满秋珊,王爽,袁敬柏.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预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5-6.

19 官杰.中医辩证干预老年高血压前期的若干问题与思考.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C].

20 沈丽.中医辩证治疗高血压前期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86-587.

21 程学军.中医对高血压病的分级预防和治疗浅识[J].实用中医杂志,2010,24(1):68-69.

22 尚玉红,马丽.中医疗法对高血压前期应用的理论探微[J].新疆中医,2010,28(5):85-87.

23 梁颖瑜,潘毅,徐志伟,等.“调肝肾、祛痰瘀”治法早期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子鼠血压及VSMC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J].医学信息,2003,16(7):398-400.

24 陈新云,余波,刘敏,等.成都市社区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1575.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证型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