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契约及其违背的实证研究

2012-08-15盛红勇

关键词:契约程度责任

盛红勇

(湖南文理学院 师范部,湖南常德415000)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生源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下降。改变目前高校学风滑坡的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和高教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高校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规范师生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文本的规章契约不可能覆盖师生行为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以及其他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纯粹的教育与受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变成了现在教育服务者与教育消费者之间的互惠关系。因此,在学校、教师与学生这种新型关系业已建立的背景下,高校迫切需要引入一种具有柔性和弹性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与文本契约相辅相成的心理契约,对教师和学生的一些态度和行为施加积极的影响,从而使高校课堂教学在我们期望的轨道上不断地向前发展。

本研究中的大学生心理契约是指大学生对其与教师以及自身之间的相互责任、义务的期望和实际履行程度的理解和认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自我在学习过程中责任与义务的自我期望以及实际履约程度的觉知,二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责任与义务的期望以及教师实际的履约程度。大学生心理契约违背是大学生对教师或自己没有履行其应尽责任差距的认知,这个差距就是期望做的和实际做的之间的距离。用公式表述为:大学生心理契约违背=对责任和义务的期望-责任和义务实际的履行程度。差值越大表示契约违背的程度越大。它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学生对自己的期望与实际学习中履行程度的差距,二是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与实际教学中履行程度的差距。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方高校学生259人。其中文科学生95人、理工科学生164人,男性106人、女性153人。

2.测试工具:大学生心理契约问卷

该问卷是在参考曹威麟编写的师生心理契约问卷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己的访谈编写的,问卷采用LIKERT五点等级评估法,共80个条目。问卷包含教师、学生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包含期望与实际的履约程度两个方面,即学生内心对自己、对教师的期望以及二者在实际的学习(教学)过程中的履约程度。如在学习计划和目标方面有两个条目:“你认为确定每学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的重要程度”、“每学期在确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方面你做得怎样”。本次调查中问卷整体和教师、学生两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 a 分别为 0.926、0.88、0.89,说明该调查具有较好的可靠性。[1]

3.测试与统计方法

测试前对学生讲解测试的目的和方法,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一项内容作出独立的评定,然后对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以上所有统计工作均采用EXCEL2003、SPSS17.0 完成。

二、结果

1.大学生心理契约现状与类型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心理契约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教师期望得分均值是4.08,学生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的均值为3.25。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我期望均值为4.17,而认为自己实际做到的均值为3.35。总体来看,在地方高校中,学生和教师的表现与理想中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普遍存在心理契约违背的情况。

(2)学生对教师期望最高的三项是:教学思路清晰且语言流畅生动,对重点难点内容加以总结和强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得最好的前三项是:备课内容娴熟且详略得当,对重点内容加以总结和强调,不当着学生的面发牢骚说怪话。学生对教师期望最不重要的三项是:上课考勤,通过批评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做得最不好的三项是:通过批评来激励鞭策学生,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课堂讨论和举手发言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教师上课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似乎对课堂讨论和发言存在排斥心理。

(3)学生对自己期望最高的三项是:具有较强的英语和计算机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对未来有较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实际学习中做得最好的前三项是:在学习和考试中守诚信,尊重老师,拒绝网络游戏。学生认为最不影响自己学习的三项是:上课开手机,参加学术报告和知识讲座,玩网络游戏。做得最不好的三项分别是:课外有问题找老师请教,课前预习相关学习内容,课堂上有疑问及时提问。

(4)以教师、学生责任各自分值的平均分(教师均分 =61.73,学生均分 =70.40)为界限,把调查的学生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然后把所有学生分成高教师责任—高学生责任、低学生责任—低教师责任、高教师责任—低学生责任、低教师责任—高学生责任四种心理契约类型,每一类型人数分别为:87、43、42、87人。低—低型和高—高型都是平衡的心理契约类型,不同的只是前者认为双方的责任都低,后者认为双方的责任都高。高—低型和低—高型属于不平衡型心理契约。高—低型认为教师的责任高,自己的责任低。这种心理契约类型意味着一种比较轻松的心理状态,虽然并不平衡,但是在心理上教师承担了较高的责任,这样的不对等可能会减轻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压力。低—高型认为教师的责任较低,而自己的责任较高,这样就可能导致较大的学习心理压力。

2.人口变量对大学生心理契约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主要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性别、年级、学校层次(二本、三本)、专业等人口变量对心理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学校层次对心理契约不产生影响,而年级、专业对心理契约产生一定的影响。

(1)大一学生在教师实际履行责任(t=4.55,p=0.000)、学生自我期望(t=2.16,p=0.032)与履行学习责任(t=5.46,p=0.000)方面均显著高于大三学生。也就是说,大一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自己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履行学习责任的程度要好于大三的学生,大一学生对自己、对教师的评价更积极、乐观。

(2)理工科学生的自我期望显著高于文科学生(t=3.26,p=0.001),但在学习过程中,二者的履约程度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理工科学生较文科学生有更强的学习愿望,但这种学习愿望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行为。

3.大学生心理契约违背分析

(1)学生的自我期望和实际履约程度差异最大的三项是:课前预习相关学习内容,对未来有较清晰的目标和规划,课外有问题找老师请教。另外,差距超过一分的选项还有:课后及时复习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和计算机能力,课堂上没有听懂或有疑问及时提问,运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每学期都确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课余安排足够时间用于学习。对教师的期望与教师在实际中履约程度差异最大的三项是:教师教学思路清晰且语言流畅,讲课内容密切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反映学科发展新动态。另外,学生违背和教师违背之间也呈现显著性正相关(r=0.365、p=0.000)。也就是说,学生对自己越失望,其对教师的失望感也越强。

(2)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契约违背在性别、专业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年级方面大一学生在自我违背(t= -2.93,p=0.004)、教师违背(t= -3.91,p=0.000)方面显著低于大三学生。也就是说,大三学生对自己和对老师的失望感都比大一学生要强。

(3)心理契约类型与心理契约违背。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四种类型学生的契约违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契约类型对契约违背的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学生自我违背 F=27.164,P=0.000;教师违背 F=23.299,P=0.00)。学生自我契约违背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高—低型、低—低型、高—高型和低—高型,其得分分别是 23.51、22.15、12.29 和10.45,说明履约程度低的学生,心理契约自我违背水平偏高,相反,履约程度高的学生,自我违背水平偏低。教师契约违背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低—低型、低—高型、高—高型和高—低型,其得分分别是17.57、17.40、7.79 和 5.09,说明教师履约程度低,学生则认为其违背水平高。

三、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一些结论,笔者对改进当前地方高校的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改进学生对自己和教师不满意的地方,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根据社会交换心理平衡理论,每个人付出的时候都期望获得回报,并期望获得的回报和自己的付出对等。[2]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责任高或低,相应的学生也会认为自己的责任高或低;相反,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责任高或低,那么学生也会认为教师的责任高或低。因此,从教师的角度,应该强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并让学生知道这种责任和义务是义不容辞的。相应的,也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教师表现出对学生学习的不关心或随意的态度,那么学生自己也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这种态度;如果教师和学生对自身的期望与对方对自己的期望一致,师生之间就形成了心理契约,达成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就会认真负责地教学,学生就会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第二,就课堂教学的具体方面来说,学生期望教师能做到以下方面:教学思路清晰且语言流畅生动,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并对学生平等关爱。学生对课堂讨论和举手发言存在希望教师上课鼓励和排斥上课讨论发言的矛盾心理。对此,教师应多从正面引导,循序渐进,对参与讨论和发言的学生给予应有的尊重,并让其有价值感。课前预习相关学习内容,课外有问题找老师请教,课堂有疑问及时提问是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最不好的几项。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要为师生交流提供必要的平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二传手,更要带着亲和力去教学。

第三,工科学生因为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和就业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高需求,对自己和教师的期望值都比较高,但是这种高期望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行动。这也与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有关。如果学校、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这种高期望并积极应对,学生的履约程度就会相应提高。大一学生对自己、对教师的评价更积极、乐观,大三学生对自己和老师的失望感都比大一学生要强。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随着年级的上升对大学的新鲜感逐渐消失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和意志品质能否改观这种现象,有待于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1] 曹威麟,等.高校师生双向视角心理契约相互责任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7(6):105-109.

[2] 潘素娴.大学教师心理契约及其破裂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50.

猜你喜欢

契约程度责任
一纸契约保权益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期望嘱托责任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