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移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策略*

2012-08-15江维国

关键词:主导产业欠发达工业园区

江维国

(广西师范大学贺州学院,广西贺州542800)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称之为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经济动因的研究起源于欧美。刘易斯(Arthur Lewis,1984)在《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一书中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产业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只能进行产业转移。劳尔·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1990)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借鉴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出于发展的压力而被迫实行的用国内工业化替代大量进口工业品的进口替代战略,是产业转移发生的根源的观点。日本学者对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在国际具有较大的影响。小岛清(1987)指出:投资国企业将自己的经营资源从本国那些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中撤出来,转移到其他国家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中,对投资国和投资对象国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显然,他的观点借鉴了赫克尔—俄林的比较优势理论。关满博(1993)则以各国技术结构的差异性为切入点,提出了由技术差异导致产业分工,又由产业分工导致产业转移的观点。此外,威尔斯、拉奥以及坎特韦尔和托兰惕诺等则从局部创新的角度解释了产业的转移现象。这些理论和观点对解释国际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其研究视野基本上都局限在国家层面上。

改革开放后,国内学者开始对产业转移的理论建设和实践进行探索。邓小平提出利用外资办厂、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等理论和实践,从本质上讲,与产业转移精髓一脉相承。国内对产业转移理论的创新最早主要集中在以夏禹龙为代表的“梯度转移理论”和郭凡生为首的“反梯度转移理论”间的探讨和争论。21世纪初,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得以较快发展。张可云(2001)在《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一书中提出:区际产业转移是区际产品和要素流动之外的另一种区际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他是我国较早提出并研究区际产业转移问题的学者。陈丹虹(2008)通过回顾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史,并对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后,提出了应明确政策导向从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不同层次产业转移的对策。马子红(2009)则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中央政府三重视角分别论述了面对产业转移所应采取的相关策略。国内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理论和实证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比如,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要素流动和区域经济整合以及产业转移中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问题,都急需研究解决。

工业园区(1ndustrial Park)是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结构,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地理集中的建设方式。发展至今,工业园区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产业观,决定一个区域发展的因素不再局限于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更扩展到了园区层面。优质工业园区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也是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我国对工业园区问题的研究从20世纪末开始进入繁荣时期。顾朝林、赵令勋(1997)将国外园区分为内生型和扩散型,并认为中国发展园区的模式应该以建立内生型园区为主导,内生型与扩散型并举,初期则以建立各类扩散性的经济技术工业园区为重点。华金科(2009)则从广东产业转移园产生背景出发,将广东产业转移园区划分为混合型、专业型和单一型,并认为后两种产业转移园区值得大力提倡,因为他们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式产业转移和集群式产业转移[1]。国内关于工业园区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尚未完善,但国内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总结性观点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当前国内关于产业转移和工业园区的研究有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并将两者统筹研究的趋势。

一、产业转移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的重要性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和成熟的重要标杆,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依然是欠发达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平台。

(一)是产业承接的载体、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经过十多年的演化,产业转移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由最初向单一企业转移,逐步向产业链条为纽带的整体配套转移[2]。欠发达地区要做好产业的承接,保证转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须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紧密结合自身基础要素及后发优势,切实提高园区对转移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引导承接产业向园区聚集。在此基础上,欠发达地区方能以园区经济为引擎,加速推进工业化,带动整体工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是产业集群化、规模效益实现的平台

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市场竞争不再以企业为单元,而是整条产业链或产业集聚区的对抗,因而工业的发展要讲究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最主要的力量。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可以形成资源高地、技术高地、人才高地,还可以大幅提高辅助产业的专业协作程度和产出效率[3]。欠发达地区产业综合竞争力差,企业间协作性不强,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能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优势资源的优质工业园区,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导致产业的配套能力弱,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规模效益无法实现。

(三)是实现产业升级、打造特色、主导产业的孵化器

工业园区在产业承接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实现资源转换、增加GDP和解决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工业园区能通过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的引进,提升科学技术和生产装备水准,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成为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业基地。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搞高其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工业园区是本地特色资源和外迁优势资源的集聚地,特色产业的精细发展、主导产业的逐步培育,都离不开工业园区平台的孵化。

二、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现状及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深化,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呈现出了良好势头,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园区投入大,产出小

欠发达地区为了抢抓沿海产业转移,实现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建设了许多工业园区。园区的建设从工业用地到供水、供电、道路等配套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一方面,因企业入驻率低或企业关联性不强,导致园区资源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承接企业因生产要求不同,对水、电、路等公用设施需求各异,易造成重复建设,这都无形中增大了园区经营的成本。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地区为了吸引投资者,大面积圈地建设工业园区,但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的问题导致土地及其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给其工业园区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个别地区则因标榜政绩,耗巨资兴建了高科技园,但由于技术、人才、管理和区位等因素的制约,高科技园成为地方政府永远难解的结。

(二)园区建设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

欠发达地区规划和建设工业园区的直接动因就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是其开发理念。对于入驻企业和工业园区未来发展考虑甚少,导致园区在规划起点上出现了定位不清晰、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许多园区的产业结构特色差异不明显,区域分工不清晰,产业缺乏科学布局;欠发达地区因彼此间招商引资的竞争,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各类园区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化的问题;园区在承接产业时,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和入园门槛的设置,几乎是来者不拒,最终就是工业园区成了各行各业的大杂烩。这也是园区产业特色不鲜明、主导产业无法培植的缘由。

(三)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差,规模效益低

由于缺乏大工业的整体环境,欠发达地区普遍缺少宏观思维,其招商引资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园区往往成为了不同行业企业的堆集地,无法形成集聚效应,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以实现规模效益。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某工业园区,2010年底,承接了粤港澳地区36个企业,涉及到45个产业项目,包括食品、制药与电池、粉体、稀土等行业。这些关联度不高的企业、行业的简单集合,是典型的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功利主义。它无法培植内生因素形成产业链,也缺少营造产业集聚的发展要素,规模效益更是无从谈起。

三、产业转移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策略

自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开始,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务院先后批准发布了10多个区域规划或指导性意见,欠发达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4]。如何规划、建设好担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经济发展重任的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一)围绕产业承接主题进行园区定位、规划

对于刚起步的园区来说,最关键的是园区的投资环境和园区的发展定位,这直接决定了园区产业的发展方向。欠发达地区因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经验以及市场资源等因素制约,要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园区经济,显然缺乏基础。产业转移应该成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的重要背景和参考因素。在此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发展园区的科学定位应该包含以下内容。第一,方向定位。欠发达地区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背景和自身要素禀赋,围绕产业承接建设工业园区。第二,横向空间定位。各级政府应该对所辖区域园区发展做出明确规划,避免区域内园区的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第三,纵向空间的定位。不同级别的政府,应该遵循下级参照上级的原则,对园区进行阶梯状分布,以便园区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不同级别间园区的配套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四,园区内部的定位。各园区要确立主导产业和技术路线图,制定园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并站在产业链的高度来量入驻企业的关联性,以提高园区资源综合利用率并产生规模效益。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规划必须立足长远,适度超前,为未来留足空间。首先,在园区的规划上,要从立项入手,从园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承载能力、可否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可行性和科学性,从理论到实际进行论证和考查。其次,在实际建设中,要动态考虑当地道路、电力、供水和污水处理以及城市发展外部因素,为更高层次产业承接和园区长远发展未雨绸缪。再次,园区的长远规划应体现集群化、生态化、人性化的时代趋势,力促工业、科技、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

只有在科学定位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产业承接的合理、有序,才能改变投入大、产出小的局面,才能实现自身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产业承接促进特色、主导产业园区的建设

特色产业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相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是差别化竞争策略在产业竞争中的体现,它的形成对本地基础资源有较大的依赖性。主导产业是指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上,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本身成长性很高,带动性和扩散性很强的成长型产业[5]。特色产业是主导产业形成的基础,主导产业是特色产业的更高层次的表现。欠发达地区整体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做大、做强自身的特色产业,使之演化为主导产业。

我国欠发达地区目前基本处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偏农阶段,主要特点是农产品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明显,这也是构造特色产业的要素禀赋。鄂尔多斯的羊毛、广西的蚕茧、陕西周至县的猕猴桃等,都已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特色产品。欠发达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平台的资源整合功能培植主导产业。一是依托优势挖潜力。强化对已经成型或潜力较大的特色产业的扶持,发展特色工业园区,着力增强整条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突出园区主业。园区在规划、建设以及产业承接过程中,应该应该围绕一个主导产业来开展,以精耕细作这一主导产业为目标,其他的园内企业都应该围绕同一主题运转,这样才能健全园区内行业分工协作体系。

对于特色园区和主导园区的打造,欠发达地区在产业承接中,应该着重引进产业链相关的深加工型和高新技术型或者有成熟市场基础的项目。

(三)打造产业承接、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三位一体的园区

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基础较弱,生产技术普遍落后,要完全靠自身的资源来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促成产业集群化,显然勉为其难。广大欠发达地区应该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实行引进承接、改造升级和产业集聚三位一体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基础要素和特色产品、产业,对已建园区或筹建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有针对性地主动与待迁地区政府和企业联系,引导其进驻。一方面,发挥承接企业设备先进、技术成熟的优点,通过标杆示范作用引导本地企业的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另一方面,为迁移企业与本地园区企业的合作牵线搭桥,发挥本地企业初级产品加工优势,协作迁移企业的深加工,避免因产业承接传导的竞争而导致本地企业因资产专用性而产生过多的沉没成本。同时,园区本地企业也应以开放的态度,以共赢为出发点,积极参与产业承接,通过企业间的市场行为,实现企业自身的扩张发展,为本地产业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政企通力合作,突出承接有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相关企业,才能或直接或间接地改造提升本地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而培育骨干企业和打造本地特色产业。特色产业的形成和骨干企业的出现,将为龙头企业的塑造和主导产业的成型奠定扎实基础。产品、企业、园区的名牌效应,将进一步引导配套企业的进驻,形成产业集群。这种通过产业承接,推进产业升级和实现产业集聚的园区发展策略,应该是未来较长时间里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然进程。

当然,我国广大欠发达地区所处地理位置、人才与技术储备、工业化基础及进程、园区建设状况等各有不同,其园区建设策略的侧重点应该与自身要素禀赋紧密结合而有所不同。

结 语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应该深刻分析与反思其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并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后发优势,立足和依托自身的要素资源,基于“产业承接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带动产业集聚”的指导思想,将产业承接与园区建设进行有效对接,加快园区经济的发展,并以园区经济为引擎,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1]华金科,华金秋.产业转移园区理论与实证研究——兼论湖南的对策[J].特区经济,2010(4):203-204.

[2]何龙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内产业转移与承接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11):134-136.

[3]秦海林.溢出效应:助推园区裂变式扩张[J].中国高新区,2008(1):88-89.

[4]成娅.论区域旅游良性竞争与旅游人力资源协调管理[J].中国商贸,2010(17):153-154.

[5]陈刚.主导产业概念内涵新探[J].理论导刊,2003(9):10-11.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欠发达工业园区
磐安工业园区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工业园区环境治理之法律思考——以新疆阿克苏市工业园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