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36 例临床分析
2012-08-15曹鲁军肖建华王俊杨翼众
曹鲁军 肖建华 王俊 杨翼众
(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 宁都342800)
随着经济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进行微创的手术治疗。我院在已有的基础上,开展了微创全髋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MISTHA),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008 年5 月~2011 年8 月施行MISTHA 36 例,现对该36例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 例都是单髋,男21 例,女15 例;年龄41~73 岁,平均52.5 岁。其中股骨颈头下型骨折16 例,股骨头坏死13 例,骨性关节炎5 例,创伤性关节炎2 例。术前Harris 评分平均35 分。
1.2 术前准备 术前拍摄骨盆正位和患髋侧位X线片,用模板在X 线片上测量预计植入假体的大小、颈的长短及股骨矩截骨的部位。术前牵引: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降低术中难度。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积极治疗内科疾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1.3 手术方法 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对侧下肢置于伸直位。取后外侧切口,切口长8~10 cm,逐层分离,切开臀大肌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纤维,不刻意显露坐骨神经,显露并切断外旋肌群,显露关节囊并切开,使关节脱位。在小转子上1.0~1.5 cm 至股骨颈与大粗隆交界处进行截骨,垂直切断股骨颈,将头取出。牵开周围软组织,显露髋臼,在髋臼壁的上、后缘分别各打一根粗的斯氏针,保护周围组织,便于对髋臼进行操作。切除盂唇、圆韧带、髋臼横韧带及周边增生的骨组织。用髋臼锉修整髋臼。将髋部充分屈曲、内收、内旋,屈膝并使胫骨垂直于地面,使股骨截面充分暴露,直视下进行扩髓。术中均采用生物型人工关节假体。将假体试模安放好后复位检查并拍照X 片,确定位置满意后适当冲洗髋臼和髓腔,将假体的髋臼置于外展40°~45°,前倾10°~15°。人工股骨头柄的横径与股骨颈断面的长径要一致,以保持股骨头10°~15°前倾角。充分固定后,放置引流管,彻底冲洗创面,修补外旋肌群,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均按常规处理。
1.4 结果 本组36 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6 个月,Harris 评分92 分,功能优良率为94%。术中出血量320~680 mL,平均380 mL;手术时间130~180 min,平均160 min;术后24 h 引流量100~140 mL,平均引流量110 mL;住院天数12~16 d,平均住院14 d;术后3~8 d 可在帮助下下床活动,有1 例术后出现前脱位,成功闭合复位。
2 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有多个手术切口可选择,传统手术入路为充分暴露,往往创伤较大,自Berger[1]首次报道小切口技术以后,国内外相继开展此技术,但切口的具体方法及大小各不相同。
通过本组36 例患者的治疗及术后随访,微创全髋置换术有以下优点:(1)切口小,瘢痕形成小,外观较美,易于广大患者接受,特别是女性患者。本组平均切口长度为8.9 cm,常规手术切口长16~20 cm。(2)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局部软组织剥离少,减少了手术的创伤。手术野的有效减小,软组织剥离的减少是减少出血、减轻术后疼痛和术后关节功能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2]。另外出血量的减少可减小全身各系统的应激反应,降低手术风险。(3)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软组织剥离少,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无明显降低,可减少术后脱位概率,缩短卧床时间,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卧床并发症。(4)此切口可随机延长,对于个别患者小切口难以完成的手术可适当向两端延长切口。
虽然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疗效很好,但是治疗过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病例。小切口显露可应用于大多数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但不能应用于有以下情况的患者:有残留内置物,需要通过较长的切口取出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需作转子下截骨者;陈旧性骨折并关节僵硬者;翻修手术;特别肥胖者。(2)要有良好的技术、团队以及合适的手术器械。(3)术后康复要求合理,循序渐进。综上所述,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注意相关事项,该术式对大多数患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Berger RA.Total hip arthroplasty using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wo-incision approach[J].Clin Orthop,2003,417:232
[2]郭传友,段以祥,于珂,等.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4):1 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