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宿舍“微单位”为切入点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建设

2012-08-15邹黎黎王嘉军

关键词:宿舍成员人文

邹黎黎,韩 莉,王嘉军

(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竺可桢说:“大学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哈佛名誉校长Neil Rudenstine教授说:“大学不仅赋予我们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还使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使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学府,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以及合法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曾几何时,人们使用“象牙塔”这个象征着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来称谓大学,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心无旁骛地学习社会新技术、新思想。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崇尚个性发展的影响,各种“功利化”观念借助多种渠道和媒介渗透到大学这个远离社会生活的“世外桃源”,并对现代大学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使得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以及能力评估,暴露出人文素养匮乏等弊端,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积极成长。

一、宿舍“微单位”人文素养建设的开展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

一般中国大学均以班级为单位,而班主任则通过与班委沟通及重点关注个别学生来实现管理班级的目的,这种方式已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大学生们个性特征的突显,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然不能行之有效地满足现代大学人文素养建设的需求。若班主任采取对每个学生都进行特别教育的策略,囿于时间、精力,使得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因而,大学生宿舍作为构成班级“微单位”,承载着大学生的生活,并且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最为激烈最为自由的地方,顺理成章地便成为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人文素养建设的最佳场所[1]。

一是引导作用。宿舍“微单位”的人文素养氛围对思想上正在成长中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甚至直接的引导作用。宿舍成员在不间断的交流过程中,第一阶段往往会着重于突出展示各自的鲜明个性,然后迅速进入以磨合与批判为主线的第二阶段,最终在第三阶段形成高于每个成员特征的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精神文化,促进宿舍人文氛围引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宿舍中开展人文素养建设活动,就好似用一条隐形的纽带将宿舍各个成员联结起来,从而引导着个体成员的思想品行、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的趋同性。并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置于宿舍、班级和学校统一的目标之下,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氛围。

二是培育作用。大学是以培养教育人才为目的的集体,其首要职责是促进个体发展,即在培养大学生自我反思及自我管理的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培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媒介来完成信息的传递。而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自习时间非常充足,几乎每天一半以上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人文素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核心及本质是思想教育功能的发挥,它不应仅仅局限于发展琴棋书画、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更应是以宣传马列思想,弘扬民族精神为主导思想。因而,宿舍人文素养建设作为人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不仅具有人员、时间集中等优点,还具有教育面广、教育形式多样等优势,成为现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关键媒介[2]。

三是陶冶作用。陶冶,即娱情养性。杜甫有诗曰:“陶冶性灵存底物”。宿舍人文氛围的陶冶功能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塑造。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阶段建设丰富多彩的宿舍人文素养活动必然会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其兴趣、爱好,并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陶冶。而陶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有目的的塑造过程,使得每一项有意义的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智慧和启迪的。如:让宿舍无声的墙壁成为宿舍文化的优良载体,学生们亲身参与设计、美化自己的宿舍,使之成为大家共同认可的生活空间和情感天地,从而有利于约束行为、陶冶情操。

四是激励作用。良好的秩序、丰富的活动、多彩的生活,这样具有积极作用的宿舍人文素养氛围的展开,必会在学生的脑海留下美好的印象,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点燃宿舍每个成员的激情,激励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释放出潜在的巨大内驱力,鼓舞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最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成为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所高校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念。

五是规范意义。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依赖个体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其中,遗传的影响主要是对身体的发展起作用,而对身体和心灵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却是环境和教育。人在一定的环境中就必然会受到相应环境的约束,因而,在宿舍人文素养的建设中,能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在约束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宿舍人文素养便是这样一把学生自我激励的标尺,学生可以通过对照,找出差距,明确方向[3]。

六是调适意义。由于大学生学制、年级、专业的不同,使得宿舍成员与外界之间的交流频率和范围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但是随着宿舍人文素养建设活动的开展,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宿舍成员与外界相互接触的机会,拓展宿舍成员的交流范围。这样既有利于接触和沟通,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调适和舒缓。另外,这是全体大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它面前人人平等,除了对每个成员的开放程度是公平的以外,对每个成员的约束也是公平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公正公平心理,使学生能得到情绪上的慰藉和感情上的满足。

二、开展宿舍“微单位”人文素养建设活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等院校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责任,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需要更加重视和加强人文素养建设,形成完备的思想教育体系。而建设宿舍“微单位”良好的人文素养环境,便是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理想“助力器”。

第一,推行“学长”与“宿舍长”制,将宿舍打造成勤奋上进的学习场所。从高年级学生中精心挑选学长,由学长深入到对口宿舍,与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业及生活上的沟通、交流及帮助。担任宿舍学长的同学,可以通过带领低年级学生组织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和领导能力。此外,每个宿舍中推举一名宿舍长,根据学校总体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宿舍管理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宿舍管理规章制度。让宿舍成员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强化个体的自律意识。并且,由学长监督和保障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实现管理人员与管理制度的双到位,这样在无形中会激发宿舍成员的荣誉感和羞耻感,让他们明辨是非,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氛围。最后,班主任老师定期听取学长与宿舍长的工作汇报,以此实时了解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动态,及时帮助同学们解决遇到的困难,让他们真正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4]。

第二,增加对每个宿舍成员的人文关怀。现在的大学生,在家都是娇生惯养,缺乏宽容和协作精神,往往只考虑个人感受和个人利益,抗挫折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宿舍人文素养创新建设方面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育人为重,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为学生才能和潜力的发挥营造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首先,在学习上尊重学生的思想与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关注点;其次,生活上要关心学生,服务学生,重视学生的内心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最后,情感上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以诚挚的感情感染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

第三,通过第一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堂,课程中除了包含有丰富的科学精神外,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也要把人文素养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第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定期开展宿舍长座谈会,让各个宿舍长畅所欲言,实现思想及文化的交流,相互之间进行学习及良性竞争;鼓励学生以宿舍为“微单位”,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学生读书会、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宿舍“微单位”为主体进行人文素养建设,不仅能够将宿舍打造成学生乐住的家园,还能将其营造成学生乐学的场所,成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平台。

[1]代全顺.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其框架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

[2]魏会茹,单玉梅.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行成与影响机制[J].管理探索,2010(2).

[3]邵景霞,毕丽娜,范丽远.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4).

[4]黄汉昌.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宿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

猜你喜欢

宿舍成员人文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热得快炸了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