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
2012-08-15谌凯
谌 凯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纵观我国的体育发展,学校的体育教育的模式不尽科学,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人们的体育行为,学校的体育教育属于竞技化的体育教学。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体育教育的理念也逐步成熟,人们开始重视更健康、更快乐和更人文的体育教学。因此,阳光体育的开展符合了人们追求的人文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它所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更为人们所接受。
一、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现状
根据最近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实践机会很少,大多数学生仅仅是在体育课上进行运动,每周参与运动时间在1-3小时之间的学生有68.4%,5个小时以上的仅有8.7%。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除了体育课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其他时间几乎不考虑进行体育运动。在调查中,将近30%的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根本不了解,参与健身的动机也不明确。
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化学校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力度,主要包括不得挤占和压缩体育课时及体育锻炼时间,要求学生每天要锻炼一小时等。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学校的平均锻炼时间在40分钟以下的有83%,一个小时以上的仅7.4%,并且锻炼时间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越来越短。学校领导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现了体育课可以随时被挤占和调换,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体育课,仅是在课程表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在进行学生的体质测试中,与国家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各项基本要求差距较大。
二、实施阳光体育运动面临的问题
第一,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多数学校缺乏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是影响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域条件差,大部分学校普遍缺乏器材、场地等基础设施,存在校园环境无人管理、运动场地凸凹不平的现象,很多学校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体育器材也仅有几个篮球和跳绳,且已使用多年,其规格和质量已不符合标准了。
第二,学校及家长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升学率的提高关系到学校生源的增加,一些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追求升学率的传统观念中,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因而也难以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这也给一些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带来一些困难。学生家长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健康是子女重要的本钱,是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
第三,体育教学方法的认识和实践有偏差。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主要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然而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些弊端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对教学方法理解片面,将教学方法完全等同于教师学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很少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体育锻炼。
三、阳光体育运动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缺乏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阳光体育的有效开展,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活动的背景,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园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对于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来说,大多数是体育教师在组织,还没有形成全员教师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二,学校的体育器材短缺。经过初步调查发现,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学校开展阳关体育活动,比如,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的自由时间较少,缺乏相关的锻炼场所,缺乏健康锻炼的常识等,而其中场地的器材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学校开展阳光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器材状况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体育运动质量。我们对学生进行的关于学校的体育设施是否能满足健身需要的调查显示,只有23%的人认为能够满足,70%的人认为不能够满足,7%的人认为无所谓。可见,阻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学校的体育器材不足。
第三,学生的体育消费较低。大多数的学生资金有限,因此对于体育消费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平均每年的体育消费只有23元左右,约有90%的学生体育消费在30元左右,而这部分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约有10%的学生的体育消费在50到80元之间,这与其他资料显示的我国体育最低消费在100元以上的差距很大。这在物质层面,严重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四、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阳关体育运动氛围。为了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学校要充分地利用各种的媒介手段,如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进行专门的专题讲座,全方位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理念,让广大师生和家长都能够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同时,要唤起学生家长对孩子健康的关注,支持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其次,学校还要加强对健身知识的宣传工作,对学校先进体育教学的工作者进行表扬,同时开展经验交流会,以便其他体育教师借鉴,来加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以体育教学为主,丰富课内外体育活动。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每周3节体育课的规定,积极组织好每周的2节体育活动课,使得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能够使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同时,学校的体育教研室要以搞好学生健康为基础,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工作,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体育项目,了解各种体育器材的锻炼部位,争取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熟练掌握一到两项体育器材,将所学到的健身知识和科学健身理念全面运用到实践中去。学校每年至少要举办两次运动会,即秋季运动会和春季运动会,在运动会的项目中,尽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报名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兴趣。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学校应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主管部门和各级领导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在场地、经费、器材上给予保障,对学校中现有的不完备的器材及锻炼设施进行改造,同时,引入先进的体育器材,坚持教体结合,以体育课为主渠道,大课间为载体,体育竞赛为平台,全面开展阳光体育“三个一工程”,即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个学生培养一项体育爱好,掌握一项基本体育技能。
第四,加大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及落实的监督力度。首先,学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根据国家、省、市政策法规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制订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发展规划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其次,要坚决制止随意减少、挤占体育教学及活动时间,杜绝不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按计划组织课外活动等现象。要把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推动新课程改革,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工作实施水平。最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和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形成制度,逐步把工作推向深入。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冰洁.长沙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罗振宇.关于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