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开放的必然性——以人本主义为视角

2012-08-15马吉豹

关键词:实用主义人本主义改革开放

马吉豹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

改革开放已经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时至今日,论证开放的必然性又有怎样的意义呢?笔者是基于当今许多国内学者对开放的必然性的论证不足,旨在找到开放的必然性的哲学基础,从哲学高度——人本主义立场为开放国策提供理论依据,以保证开放国策得以长久贯彻和坚持。

一、以往学者关于开放必然性的论证

关于开放的必然性问题的解答,国内学者见仁见智。然而,他们的论证却有着以下三方面的不足:第一,将改革与开放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证其必然性,未能看到改革与开放需要分别来论证的必要;第二,论证开放的必然性多是从社会与经济层面进行把握,不足以为开放国策的长期坚持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一些学者对开放的必然性的问题的确也作出了哲学的解读,却因理论太过抽象、空洞,缺乏说服力。

首先,将改革开放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证其必然性,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这种论证方式首先遇到的理论困境即:改革开放是要变革社会的生产关系吗?改革开放转变的是体制,而并非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既然如此,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解释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是不恰当的;而且,这里还把改革与开放混为一谈——企图用一种理论既能合理解释改革的合法性,又能解释开放的合法性——这是只看到了二者的共性,而未能看到二者的差异性——是对概念的剖析、认识不够深入的结果。

其次,谈开放的必然性多是以社会或者经济的视角分析。从社会或者经济方面分析改革开放必然性的理论比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解释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更有说服力,而且有着很好的宣传效果。然而这些针对社会现实的表面的分析不够深刻,不足以为改革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被贯彻坚持下去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因为,从社会角度也好,从经济角度也好,都是社会现象而已,而社会现象是时刻发展变化的。如果社会爆发了激烈的动荡,那么我们是不是要继续闭关锁国呢?这一点是社会学或者经济学难以回答的问题。

再次,一些学者的确用哲学的眼光考查了这个问题,例如,有些学者企图利用世界的普遍联系性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开放的必然性的问题。其认为,物质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联系就意味着发展,联系就会产生矛盾,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事物矛盾产生与解决的过程;矛盾的解决、事物的发展都是事物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求事物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所以,事物向环境开放是其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这种论证方式的确可以为开放的必然性寻得哲学基础,却因缺乏人的在场,理论太过空洞,缺乏说服力。比如说,世界既然本来就是普遍联系的,就没有开放的必要性。

鲁品越教授明确提出了“改革开放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最高目的”,他认为“人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1]。何关银教授在《经济认识论》中力图论证开放是人化自然、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本质现象[2]。笔者正是在鲁教授的“人的问题”以及何教授的“本质现象”的启发下,试图从人本主义的立场论证开放的必然性。开放是人本主义的必然要求,纵观人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开放史,是人类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自我认识的历史;同时人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历史,尤其是文艺复兴以降,自我实现逐步成为人本主义的主旋律,而开放是自我实现的先决条件。

二、人本主义-实用主义-能力本位论

1.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主流,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刻有“认识你自己”,普罗泰戈拉更是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中世纪时代,关于人的研究出现波折,淹没于对上帝的认识中;自文艺复兴起,又重新恢复了人的主体性,甚至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形成了以自我实现为主题的所谓的狭隘的人本主义;从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分歧开始,人本主义也有了两条不同发展的轨迹:一条是由理性主义的人本思想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一条是由经验主义的人本思想到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企图调和两条路线的矛盾,遗憾的是马克思主义未能系统地研究人本主义。后来,实用主义使这两条发展线路汇合,为人本主义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孕育了人本主义的当代形态与能力本位的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从马克思的实践的人本主义到实用主义,再到能力本位论,自我实现的主题愈加凸显出来。

2.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人本主义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新唯物主义”,并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3]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对马克思影响极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本主义理论的重要支撑。马克思说道:“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4],并指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5]。马克思主义对人本主义的发展是在于把人本主义置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之中,即实践的人本主义,为人本主义从抽象走向具体迈下坚实的一步。西方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而且西方关于人本主义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实用主义。

3.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在人本主义思想上在继承了经验主义至非理性主义的这条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更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实用主义成为了人本主义新的理论形态。实用主义从经验事实出发,将人作为经验、活动的主体,将活动视为人与环境的纽带,提倡“(对人)有用即真理”的原则。虽然实用主义因为回避哲学基本问题而饱受非议,然而它的确从现实的实践意义上确立了人的主体性,从这一点来说,无疑是人本主义的伟大进步。

4.能力本位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术氛围逐渐活跃,对人本主义的思考与研究也更加深入,特别是能力本位论的提出。中国的人本主义,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主体性的丧失。韩庆祥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史,是从人的依赖,到物的依赖,最后到达能力的依赖。伴随着这样的发展史,先后产生了血统本位、权力本位、金钱本位与能力本位。韩教授结合历史实际分析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义、权、情、靠;而西方近代强盛,是因为有着利益、能力、理性与独立[6]。能力本位论比实用主义更进了一步,剑锋直指现代人本主义的核心问题——自我实现,使人本主义的图景逐渐清晰起来,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能力不能遗传,不能转让,沉痛地打击了中国的家天下等传统糟粕观念,更加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力本位论更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孕育成熟的,这种理论同时也论证着实行开放国策的必然性。

三、开放的必然性

1.开放的本质

开放即意味着交流,交流的前提条件即是平等。我们不能跟上帝交流而只能蒙恩;我们不能与狗交流而只能施舍,交流即意味着平等。平等即意味着独立,承认平等、独立又意味着理性。从平等、独立与理性,又很自然得出民主法治的理念。开放、平等、独立、自由、理性与民主法治这一系列的理念都是人本主义的诸因素之一,而且它们具有一致性,开放也就意味着平等、独立、理性与民主法治。如今,这些理念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民族所认同,是现代国家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平民时代的重要特征。

2.开放的必然性

结合人本主义的发展史以及开放的本质,我们可以得出开放必然性的人本主义依据:第一,人本主义发展史即是一部自我实现史。开放首先是个体面向群体开放,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即要求人在交往中发展自己。人是社会化的人,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中汲取营养以实现自我。由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开放是必然的。第二,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平民时代。人本主义是平民时代的核心价值取向。开放的本质即是平等、独立、自由、理性与民主法治等,这都是人本主义的重要支撑。随着平民政治时代的到来,开放是实现人本主义的先决条件,开放是必然的。第三,如今人本主义已经逐步成为世界公认的价值观,世界格局也是逐步向开放迈进。人本主义遵循人的需求与意愿,也由于国际因素的影响,开放是必然的。当然,中国一直缺乏开放的理念,我们的开放国策能否长期得以贯彻,遇到的最大的阻力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3.开放的最大阻力——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天下太平,提倡共性而压抑个性,将群体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个体淹没于群体之中。在伦理学上这是恶的,而不是善的。王海明教授说道:“仅仅为自己而不为祖国成名成家是应该的、道德的;反之,仅仅为祖国而不为自己成名成家却是不应该的、不道德的。”[7]中国文化中的复古心理是极其顽固的。如今,我们在改革开放中的确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不是复古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理论创新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四、开放的潜在风险与应对

1.开放的潜在风险

开放是必然的,却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如果我们为之丧失自我或是难以驾驭,后果不堪设想。开放的潜在危险有:第一,民粹主义:古斯塔夫·勒庞认为随着自觉个性的消失,以及思想感情的转向,群体的统治必将是用火与剑去清除反对建立新信仰的人的一种群体暴力[8]。然而,之所以有这种群体暴力正是传统文化对人民的合理诉求长期压抑的结果,马克思·韦伯认为,提倡以合法的形式获得与增加个人利益,是资本主义精神的精髓[9]。这也是人本主义的必然要求。第二,文化危机:一个民族的存在,绝非单纯的靠血缘维系的,更多的是对文化的认同感。文化危机以西方资本主义将其文化打上普世价值的烙印在全球进行文化扩张为现实背景的。然而,文化危机并不是那么可怕,因为文化本身就具有开放的特质,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就是应该被扬弃。冯崇义认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正轨应是只问高低,不问“东”、“西”[10]。第三,国家经济安全:开放对文化的影响或许还不是那么的明显,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就要明显得多。泰国开放度很高,却由于对国家经济安全防范意识太差等多方面原因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一蹶不振。既然已经意识到了开放中的问题,而开放又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必然的威胁呢?

2.积极应对开放中的问题

针对开放中所遇到的问题,笔者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提出自己的应对方案。首先,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脚步不宜过快,因为一个国家的民主水平与国民文化底蕴和民主素质是密不可分的,如若不循序渐进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就很可能成为民粹,成为群体的暴力。其次,针对国家经济安全,通过分析印度开放较早,却在九十年代以前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的问题,得出开放不意味着发展,开放与发展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即是产业。所以针对经济的威胁,唯有促进产业升级。最后,针对文化的威胁,自近代的严复、梁启超等就已经有了思路。总结说来,我们只有正视传统文化,寻得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构建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当代形态,才是预防文化威胁的最好的方法。

3.人本主义对开放国策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潜在风险的存在不是我们拒绝开放的理由,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可知:第一,开放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人本主义的目标,开放是必然的,是需要我们长期贯彻的基本国策,不能因为一时一地的转移而动摇。第二,站在人本主义立场的高度,开放是人的开放,中国的开放政策的最终目的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贯彻能力本位论,促进人的发展,走人才强国的战略。第三,对待开放中的问题要有人的在场,有主体的价值判断,不能见物不见人,不能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应该考察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其作为开放合理与否的一个指标。

[1]鲁品越.论人的哲学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地位[J].江苏社会科学,1995(2).

[2]何关银.经济认识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4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6]韩庆祥.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95-411.

[7]王海明.伦理学与人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43.

[8]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7.

[9]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

[10]冯崇义.现代新儒家反思[J].开放时代,1999(6).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人本主义改革开放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现实与虚拟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北欧经典”
——充满艺术的实用主义者Eva S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