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与自主表达的弱化

2012-08-15杨泉良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9期
关键词:出题者应试语文课程

杨泉良

(湛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写作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与自主表达的弱化

杨泉良

(湛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审题训练和自主表达训练是写作教学中两个部分,由于应试制度和传统观念的原因,人们把二者截然对立起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写作教学中改变观念,调整思路,从写作能力形成的本质规律和要求出发,对写作教学观念和二者在写作训练中的关系及地位进行调整,成为在写作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

写作教学;审题训练;培养;自主表达

审题训练是写作教学的一项内容,它作为写作训练中的一般性内容,在以命题作文为主体的应试中,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关注而成为写作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决定写作成败的关键性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虽然大力倡导自主写作,强调减少命题作文,但事实上考试命题作文虽然有所减少,但是半命题作文及给材料作文写作的增加,使审题能力训练在整个写作教学中的分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和强化。这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是十分不利的。

一、自主表达的关键是发现个性话题

(一)自主表达的概念及内涵

自主表达是语文新课程写作的核心理念,是发自内心的不受外界干扰和约束的表达。自主表达体现着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和发展个性目标的张扬,对它的强调和倡导,源自传统应试教育中对于写作严格的规范和限制。在应试的写作中,不仅“写什么”通过命题的方式进行了明确而严格的限制,而且“怎样写”也在模式化的训练中进行了规范。于是应试写作便成为学生按照内容限制和行文规范进行操作的过程,而且为了迎合命题者的限制和规范而获得高分,学生不惜以虚假的编造和华而不实的诗意去加以充实和丰富,使写作呈现假、大、空的局面。在这种写作中,学生不仅丧失了自我,而且造成了思维的混乱。自主表达就是要使异化了的写作教学重新回到确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的正轨上来。

(二)自主表达的现实状况

以对传统应试作文进行反拨为目的的自主表达,既符合表达规律的要求,又是新课程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的理念,本应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目标逐渐成为人们认识上的共识的背景下,获得广泛的响应和有力的推进。事实上却只有呼应而没有推进,一方面是考试制度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作文无论是在出题的方式还是操作习惯,依旧基本维系和延续着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另一方面,教师的写作教学状态没有打的改变,滞后的观念,守旧的思想依旧主导着作文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少有人能够自主表达,更少有人敢于自主表达。翻开《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安坤主编)看到那些自主表达真实心声的作品以及获得零分的遭遇,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高考是无法容纳自主表达和真实心声的,而《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的编者将其定位于“史上最雷人的爆笑作文书”。可见,社会对于自主表达者遭遇的冷漠。

(三)发现和表达个性话题是自主表达的关键

自主表达就是要表达自我真实的思想、感情、认识和态度。其关键就在于发现和表达个性的话题。所谓的发现是指通过自己个性的视角,在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发现人所未见的,反映事物本质内涵的因素并以此作素材进行表达。发现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现就没有个性,也就没有自主表达。表达个性话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发现的富有个性的话题进行客观的表述,本身就是一种自主表达方式;二是对于一般性话题进行有个性的表达,使其成为包含着个性的表达,两者共同构成了自主表达的整体。因此,发现富有个性的话题和对于一般性话题进行个性表达是自主表达的关键。

二、审题能力的强化造成发现能力的弱化

审题能力是写作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过分强化审题能力的训练会限制学生的视野,使其对于写作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发现能力遭到弱化,从而造成自主表达的落空。

(一)实际审题训练的价值和局限

审题能力是构成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阅读能力在写作中的应用,能够在写作中更准确、更集中地体现写作要求,有效地将阅读教学中所获得的成果运用于写作中来,避免写作的枝蔓和跑题现象的发生。进行个性化审题就是审题者个性参与其中,甚至可以打破出题者的预设,获得个性的发展,这是审题能力的价值所在。然而现实中审题能力的训练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审题训练改变了审题自身的开放性特点,成为一种封闭式的训练,这种训练的对象是具体的题目和材料。审题的结论一定要符合出题者的目的,学生在审题中不允许个性参与,因而通过审题来培养学生个性的大门被关死。另一方面,在出题者巨大强势面前,学生不仅放弃了个性参与审题,而且推测出题者的意图成为审题核心,谁的推测最接近于出题者的意图,谁的审题能力就最强,写作的分数就最高。可见,审题能力训练的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

(二)审题能力的强化与自主写作能力培养的背离

审题能力被突出和强化到远远超出它在写作能力培养中的客观地位是应试的产物。应试制度下产生的应试教育以强调教师主体、漠视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为特征。因此,一切教学行为和评价行为都以教师的观点和意愿为核心,要求学生服从和顺应。为了适应这种状况,在写作中,审题训练就得到了强化,这种状况与语文新课程要求减少命题作文对学生思维的约束和倡导自主写作相背离。强化审题训练就是强化对出题者意愿的顺应,就是要放弃发现,一味地推测,就要放弃个性,追求认同。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后,自主写作之所以没有真正落实,这不能不是一个直接的原因。

(三)写作训练关注点的错误造成发现能力的弱化

自主表达的关键是发现能力。发现能力是透视能力与个性结合的产物,是写作能力的核心内容。因此,按照写作规律的要求,发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是写作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应试制度的延续,整个教学环境并没有为充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提供条件,相反,却在不断地强化着审题能力的训练。翻开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之后历年的全国卷和省卷的高考作文就会发现,命题作文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这正是审题能力不但没有弱化反而被强化的根本原因。而审题能力的强化,直接导致了发现能力的弱化,其结果造成了自主表达处于悬空状态。

三、淡化审题训练,加强自主表达的策略

淡化审题训练,加强自主表达在写作教学中的落实需要作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应试制度的变革,二是在具体操作中对二者地位的重新认定。制度变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期努力,因此我们主要从操作层面进行论述。

(一)淡化审题训练及价值导向,注重审题后的个性设计

这里的“淡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与强化相对应,即减少审题训练的时间和精力方面的投入;二是与价值导向相关即淡化或改变审题中的“标准答案”情结,在审题中不能一味地追求认同和顺应,而要求学生积极的个性介入,从而凸显审题对于个性发展的价值意义。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不仅在审题时追求能够让教师认同的“标准答案”,对于写作设计也往往选择容易为教师接纳的模式,个性因素进入审题之后,对于“发现”内容的表达依旧选择容易为教师接纳的模式,那么它仍然不是自主表达,或不是完全的自主表达,加强自主表达必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方位推进。

(二)强化审题能力作用,服务于自主表达的需要

审题能力实际是阅读理解能力运用于写作中,它有效地将阅读和写作连在了一起,为了进一步发挥这种审题能力对写作的积极意义,使其不仅在审题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行文过程及修改中发挥作用。所谓在行文中发挥作用是在将审题进行展开叙述和论证中,运用阅读理解以及阅读中所形成的语感进行表达,使内容的表达连贯、通畅、富有逻辑性。在修改中发挥作用,是指运用阅读经验和阅读理解对语言文字进行提炼和完善,使其具有丰富的意蕴和良好的效果。写作中的修改是文章成文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而以阅读理解和阅读经验为依据进行修改是使文章生辉的有效方式。

(三)审题与自主表达训练在融合中的主体移位

审题训练和自主表达训练在写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它们在实际写作训练中都被摆到了不恰当的位置,结果造成了相互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一方面在处理两者关系中,我们既不能强化审题训练而漠视自主表达,也不能强调自主表达而漠视审题能力的训练,而是要充分发挥二者互补的作用,将审题客观化、科学化,使其包容个性,为自主理解和表达提供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审题训练和自主表达训练在写作中的不同地位,我们不能搞平均主义,应根据他们的实际地位弱化审题训练,加强自主表达训练,使二者在融合中实现主体移位。

写作教学中审题训练和自主表达训练是构成其完整内容的两个部分,但由于应试制度和观念的原因,使二者截然对立起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改变观念,调整思路,从写作能力形成的本质规律和要求出发,对写作教学观念和二者在写作训练中的关系及地位进行调整,应成为写作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从容.创新教育视阀下的高校写作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

[4]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7][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宏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The Cultivation of Analytic Ability and the Weakening of Free Expression in Writing Teaching

YANG Quan-liang
(School ofliterature,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

Subject-analysis training and free expression training are the two parts in writing teaching,but nowadays they are sharply set against each other as a result of the exam-oriented system and ideological reason,which seriously affectsthe students'writing ability.Therefore,changing ideasand training thoughts,adapting the writing teaching idea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analysis training and free expression training to the laws and requirements of writing ability will be the important contentsin writing teaching to carry out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writing teaching;subject-analysistraining;cultivation;free expression

G633.3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2-0032-03

2011-11-01

杨泉良(1961-),男,内蒙古通辽人,湛江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出题者应试语文课程
挑战出题者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1,2,3,看这边!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神回复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