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码合成教学法”
2012-08-15程大琥
程大琥,程 罡
(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沙 410081;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39)
试论“语码合成教学法”
程大琥1,程 罡2
(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沙 410081;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39)
汉字文化信息合成教学研究与实验的课题成果,推出了汉语拼音简式代码和汉字相互配合教学的“语码合成教学法”,这一成果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职业技术类语文教学、残障人士的语文教学等教育类型和教育阶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进而达成中文范围内人际和人机交流时“语近音、书同文”的理想境地,促进了信息社会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语码;汉字;文化信息;合成教学法
一、“语码合成教学法”的研究意义与背景
汉语汉字已经被世界上五分之一左右的人群作为母族语文所使用。能不能设计一种方法,让正在学用和可能学用的其他人群更加便利地掌握汉语汉字,甚至达到中文范围内人际和人机交流时“语近音、书同文”的理想境地,极大地促进信息社会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汉字文化信息合成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批准号:XJK06AJJ004),历经课题组成员将近六年的艰苦探索和局部实验,对上述问题形成了比较确切和肯定的答案。即:采用汉语拼音简式代码和汉字相互配合教学的“语码合成教学法”,有可能在小学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职业技术类语文教学、对残障人士的语文教学等教育类型和教育阶段,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进而达成上述更加长远的目标。
我们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验方法,密切结合了计算机输入汉语汉字的发展方向和多种方式,同时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为什么研究和实验“语码合成教学法”?20世纪40年代中叶计算机问世以来,汉语汉字曾经被认为是中国人融入信息时代的大难题,因为计算机这样一个舶来品的设计,并没有考虑汉语汉字输入电脑的实际需求,而是围绕表音文字体系布局键盘,配置软件。计算机大量进入中国大陆已经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后产生的“王码五笔”虽然成功解决了汉字字形输入电脑的难题,然而拆字复杂,难学易忘,有碍规范,不便推广;90年代以后流行的全拼输入,每个汉字逐一键入拼音字母而容许误读,虽然容易入门,但摆脱不了重码翻页之苦,误读风气泛滥成灾,既浪费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又造成读音混乱、提笔忘字,冲击规范、违背标准、混淆纯正中文等不良后果。可见,汉语汉字输入电脑的难题并没有从整体上得到彻底解决。
早几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小组在北京公布“大学生中国文化符号观调查报告”,确认“汉语汉字”成为中国大学生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这与美国学者在中国境外展开的同类调查结论一致。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反复证明,汉语汉字是推广价值认同度较高、同化力较强的中国核心文化符号。汉语汉字作为汉民族的母语文化符号,目前拥有13亿以上的使用人口。在世界范围里,跟随其后的英语文、西班牙语文、阿拉伯语文、俄罗斯语文、法语文等联合国工作用语,它们被作为母语文化符号使用的人口总量,合起来仅仅相当于汉语文作为母语文使用的人口总量。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攀升、文化底蕴逐步显现的当今社会,国内文化热潮上下联动,国际文化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发、打造知名的汉语汉字等中国文化品牌,特别是在小学语文、对外汉语、职业语文、残障语文等教学领域的课程教材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入位居前列的汉语汉字等文化符号内容。但是,汉语汉字由于独树一帜,源远流长,不但外人难以掌握,国人深造也属不易。特别是汉字作为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庞大的意音文字系统,自古以来就要依靠“三百千千”等韵语、诗歌启蒙,运用切音符号等方法辅助学习。当今社会,同样需要借助图片、拼音、韵语、谜语、动漫、电脑、游戏、情境等,围绕汉字的笔画、拼音、部件、字理等,展开分散的或者集中的识字、写字、解字、查字活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出台的《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汉字,提供了汉语文现代化的最初基石,直到今天已经承受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为大江南北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国内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机汉字输入,作出了权威的语文规范,展示了先进的操作工具。同时我们还发现,80年代初期发端于黑龙江省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简称“注提”)教改实验,30多年来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份,也影响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降低了汉字汉语的学习难度。80后、90后乃至本世纪出生的许多学生都参与过“注提”实验的学习活动,大都受益非浅。
汉字教学历来就是汉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性工具又要求人人掌握汉字,这就使得汉字教学面临着比传统的识字、写字、解字、查字等教学效能,多出一份打字或者采取笔触输入、语音输入、扫描输入等其他方式输入汉字汉语,搜集和处理中文信息的教学任务。怎样做到合成汉字文化信息,使识字、写字、解字、查字、打字相辅相成,使汉字汉语顺畅输入电脑便于展开人机对话,从而帮助语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而不是增加课时负担,更不是带来新的语文麻烦,从而大力促进信息社会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据此,我们于2006年年初,向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郑重提出了汉字文化信息合成教学研究与实验的课题申请,获得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立项。
二、“语码合成教学法”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结论
课题组的研究和实验,建立在前人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之上。课题组重点借鉴了注音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电脑输入辅助识字等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创造发明了“计算机汉字信息合成码输入法”等相关的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规则略加调整、简化和生成计算机汉字信息编码,在研发相关软件提供给6万多用户试用和实验的前提下,编制了《现代常用汉字信息宝典》实验手册,创作和改编了涉及汉语拼音、常用汉字、常用词语、语用语料等语文内容的儿歌、韵语、插图、汉字故事等200多万字篇幅的教学资料,改进了20世纪80年代源于黑龙江省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设计,通盘考虑汉字汉语输入计算机的多种方式和方法,围绕教学需求和实际用途,采取汉字汉语和电脑编码一道呈现,用语料配合、合成演示的方法辅助汉语文学习。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结论列举如下:
(一)汉字包含音、形、义多方面的信息,其电脑编码的合成形态要尽可能返朴归真,节省码位,规避重码,减少翻页,同时有利于使用者巩固汉语拼音;同音字、多音字要依靠字形读音信息的编码加以区分,常用字编码码位从简。
1.字音信息由声母、韵母、声调合成。(1)声母0-2个码位,i行韵母前不加y,u行韵母前不加w;(2)韵母0-2个码位,声母zh、ch、sh、z、c、s、r后面的韵母i省略;韵母在3个字母以上的韵腹、韵尾合码标示:b=ai,c=an,d=ao,f=ei,g=eng,q=ong,y=ang,另加w=en,j=ing,v=ü;(3)声调标在音节头字母的上方,轻声不标调;在不会混淆音节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标调;(4)词语各字的音节之间如有混淆,可以加‘号隔开。
2.字形读音信息跟随字音信息区分同音字,由构成该字的部件或者笔画读音的声母或者韵头(0声母情况下)合成;部件或者笔画读音参见《汉字部首表》。
3.字义信息通过字形读音信息中构成该字义符的部件或者笔画读音的声母或者韵头(0声母情况下)分类获取。
4.单字形态举例:
shi lun“vi mash her chg jidx xue fad”
试论“语码 合 成 教 学 法”
——shi、mash中sh省略了韵母;shi、vi中i标示言旁韵头;vi中v标示ü;her中r标示人旁声母;chg中g标示eng;jidx中d标示ao,x标示孝部声母;fad中d标示三点水(《汉字部首表》读dian)旁声母。
(二)词语对应信息通常由组成该词语所有汉字的声、韵信息合成;必须区分同音词信息时,附加词语中的字形读音信息予以区分。
1.词语形态举例:
shlun“uma hechg jidxuefa”
试论“语码合成 教学法”
2.可以区分不同地域、行业、学科、专题等分门别类的语用语料,事先进行信息预处理以后,成倍、成十倍、成百倍地提高有关中文信息处理的学习、工作、生活效率和质量。例如“语码合成教学法”这样的专用术语,可以采用术语中每个汉字的声母头码或者韵头字母“umhcjxf”编码,合成该术语的头码信息。
3.语料头码编码规则:对3字以上专用术语、名词、法规、章程、制度、图表、合同、档案等固定型的语用语料,试用3码以上唯一的缩略编码命名;或者依次取每字头码(如上例,“umhcjxf”=“语码合成教学法”),或者制定切合语料实际情形的其他编码规则,例如地名中的“××国××省××市××县(区)××乡(镇)××村(街道)”即可在地域语料信息预处理时,跳取各级“××”的头字母编码,同时建立地域语料命名专用管理软件加以管理备查。
三、“语码合成教学法”的应用途径和潜在功效
目前,“语码合成教学法”的应用途径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一)计算机汉字输入培训
“语码合成教学法”已经研制开发成“汉星头码软件”第三代电脑输入法,广泛应用于湖南、湖北、北京、江西、广西等地的计算机汉字输入培训机构,6万多名学习者已经或者正在接受“语码合成教学法”的相关培训,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需求,选用“汉星头码软件”第三代电脑输入法中的一两种方法展开人机对话,融入信息时代。例如,湖南省涟源市枫坪镇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乡镇干部学习和掌握“汉星头码软件”第三代电脑输入法,扫除机盲,改进工作,提高效率,造福地方。
(二)计算机语用语料建设
课题组成员先后在涟源市、双峰县等地域,银行、医药等行业,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展开了语用语料的抽样调查,初步研制了“涟源语料库”、“双峰语料库”、“银行语料库”、“语文语料库”等计算机语用语料软件建设样品。其中,“涟源语料库”样品已经在涟源市范围内试用两年,效果良好,用户满意度较高。在“涟源语料库”样品中,已经能够通过5键以内的编码输入,调取1万多条涟源市专用语料,其中最长篇幅可以达到512字,并且可以附录图表、视频等非文字信息。
(三)汉语文教育教学实验
课题组成员围绕3500个现代常用汉字音、形、义、用等教学信息,多维度展开统计分析,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反复加以定性比较,系统编制了《现代常用汉字信息宝典》,其中包括每一个汉字的拼音、结构、部首、笔画数、笔顺、合成韵语、合成码,以及各义项释义、组词示例,部分汉字的插图、文化典故和新编故事等,它们都可以选择性地运用于小学语文、对外汉语、职业语文、残障语文等教学领域的课程教材中,展开丰富多样的汉语文教育教学实验。其中,小学语文的由易到难和循序渐进,对外汉语的文化背景和汉外译文,职业语文的语用类别和语料处理,残障语文的因残施教和避短扬长,构成这些教育教学实验的重难点。
四、“语码合成教学法”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前景
“语码合成教学法”在接受教育教学实验的检验过程中,必定会得到持续改进。目前,“语码合成教学法”的教育教学实验仅仅在很小的范围里取样,就先后经历了六种输入法的认真筛选与整合、新注提形式的反复推敲和比较等持续不断的改进,至今尚未完全稳定。一旦研究成果验收合格后再扩大推广范围,预计还有更多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的改进。在日新月异、变动不居的信息时代里,“语码合成教学法”只有与时俱进,稳中善变,才能获得理想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的发展前景有:
(一)教育面向现代化,将“语码合成教学法”拓展到整个汉语文教育教学学科
从汉语文知识体系到能力结构,从小学语文、对外汉语、职业语文、残障语文等教学科目到各级各类汉语文教育教学科目,都可以采取“语码合成教学法”收集、加工、贮存、发送、反馈、交流汉语文信息,提高汉语文教育教学的信息水平和整体质量,逐步实现汉语文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化。
(二)教育面向世界,“语码合成教学法”拓展到各学科、各语种的教育教学资源
从汉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到其他各科教育教学资源;从汉语文传载的教育教学资源,到联合国工作用语传载的教育教学资源,再到其他语文传载的教育教学资源,“语码合成教学法”可以在多语文传载的教育教学资源中架通一条语文桥梁,逐步实现教育领域的“地球一村庄”。
(三)教育面向未来,“语码合成教学法”拓展到个人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社会的学习型组织
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语码合成教学法”将择优评价、整合、配置、反馈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通过学习者喜闻乐见的韵语、诗歌、动漫、电游以及结合日常生活与劳动创造的方式,突破时空障碍和语言隔阂,让人们充分地享受到历代各国流传至今、文质兼美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成果。
On Language Code-Synthetic Pedagogy CHENG Da-hu,CHENG Gang
(1.College ofLiteratur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 2.School ofEducation,Central Broadcast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9)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al information synthesis research project,"language code-synthetic pedagogy"is put forward,which may benefit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and disabled students,professional teaching,etc.Furthermore,this research could make the dream--speaking similarly and writing uniformly all over the world when communicating between people and intelligent machines--become true,and it greatly saves the energy and provides a friendly environment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language code;Chinese character;cultural information;synthetic pedagogy
H19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2-0029-03
2011-12-10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XJK06AJJ004)
程大琥(1953-),男,湖南涟源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副主任;程罡(1982-),男,湖南娄底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教育技术系系主任,博士。
[责任编辑:刘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