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教师反思性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以浏阳葛家乡中心小学为例

2012-08-15王小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9期
关键词:结论

王小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205)

农村小学教师反思性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以浏阳葛家乡中心小学为例

王小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205)

通过调查某小学在职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针对其在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应加强小学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的专题培训,以此强化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使农村小学教师尽快成长为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反思型教师。

反思性教学;案例研究;叙事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倡导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为了解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的现状,笔者于2008年利用带领师范生到浏阳农村小学实习的机会,对浏阳葛家乡中心小学的32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不够强烈,反思性教学开展得不够理想。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高等师范院校应肩负起重任,为农村小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供专门的培训,使其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反思意识,并使他们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反思方法,为他们成为新课改要求的反思型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和帮助。

一、浏阳葛家中心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

笔者此次针对葛家乡中心小学32位教师开展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2)教学反思所涉及的内容;(3)开展教学反思所运用的方法;(4)对开展教学反思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和了解。

此次调查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所有调查结果如下:

1.教师对“教学反思”概念的认识程度

为了解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是“您是否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选择“非常了解”的有16人,选择“略知一二”的也有16人,没有选择“不了解”的。问题二是“若您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您是在何时通过何种方式接触到这一概念的?”有20人选择是通过“工作中阅读教育类报刊、书籍”,12人选择是通过“在职教师培训”。问题三是“您认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否必要”,选择“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的只有4人,28位教师认为“很有必要,且帮助很大”。

2.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所涉及到的内容

在教师的反思内容调查中,32位教师全部选择反思的内容“将涉及或通常涉及‘教学行为方式方面的,教学目标方面的,教学内容方面的,教学心理环境方面的’,其中还有两位教师补充了反思的内容,一位教师补充反思的内容还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过程中的反应和教学效果”,另一位补充的内容是“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师所运用的反思方式、方法

在回答“您会选择或通常以什么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一问题时,有14位教师选择“撰写教学日志”来反思教学,13位教师选择“撰写教育案例”,5位教师选择“网络教研”。

4.教师对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

为全面了解教师对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您认为反思对您的教学有哪些帮助?”。32位教师中有23位认为“反思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成长,不断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教育智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二、葛家乡中心小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葛家乡中心小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现状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问题一:对教学反思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无法具备强烈的反思意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32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16位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只是略知一二,且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了解是通过工作中阅读教育类报刊、书籍获得的。据此,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缺乏深刻认识,这势必造成他们对教学无法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反思。

接受调查的教师对“教学反思”概念缺乏深刻理解势必使得他们对反思所涉及的内容也无法有全面的掌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他们的反思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的反思是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的。

问题二:缺少与教学反思相关的主题培训,不懂得如何有效开展反思。

从调查结果分析出,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理解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这造成对教学反思概念“不了解”的教师对教学反思表现出“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而“略知一二”的教师会简单地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学总结”,这些表现与反思的内涵相距甚远。

在调查中的另一发现是:32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只有12位是通过在职培训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这也不难理解他们对教学反思概念出现的不准确和不深刻的理解。

准确理解教学反思的概念、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行为的理论前提和根本保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针对小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专题培训。

三、解决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变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意识的现状,高等师范院校应肩负起针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师教育的专题培训的重任,强化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使农村小学教师尽快成长为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反思型教师。

笔者结合自身的反思理论探究和对浏阳农村在职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的了解,探索出两套培训模式。具体培训模式和步骤如下:

(一)以“参与式”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案例分析和案例撰写能力

“参与式”培训模式是指高校的教师教育者以参与式的方法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教师教育者的角色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转化为促进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同时,教师教育者高度关注资源的生成与传递,把受训者的经历和经验作为培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确定研究主题,并对教育案例的本质作出解释

在案例主题的确定过程中,教师教育者应与受训教师分享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案例的主题应有一定的普遍性,能给人启示;二是案例主题应具有教育意义,能体现出一定的教育理念。关于教育案例的本质,吕洪波认为教育案例是“对一个真实的教学活动情景的描述,其中包含有明显的教育疑难问题及矛盾冲突,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步骤二:教师教育者向受训教师介绍案例分析的模式

案例分析的模式通常为:(1)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选取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案例材料。也可以是教师教育者替受训教师选取教学案例。(2)案例选定以后,教师教育者引领受训教师对案例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案例的内容从整体上进行把握。(3)确定案例的焦点问题。案例是为了充分展示某一教学问题而用的,因此,学会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是案例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4)教师教育者组织受训教师分析案例描述中所能体现的结论。因为对同一教学事件,不同的教师通常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更重要的任务是教师教育者应组织受训教师分析出不同的教师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以助受训教师更深刻的认识他人的观念。

步骤三:受训教师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后,教师教育者着手培养他们的案例撰写能力

作为初次撰写教育案例的受训教师,教师教育者应参与到他们的案例主题的确定过程中,因为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教师教育者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让受训教师“思考有什么教学事件特别想跟人诉说,并且思考想倾诉的原因是什么,所得出的原因就是案例主题形成的基础”。

案例撰写的第二个环节是收集案例素材,素材的收集方式很多,最基本的方式是案例撰写者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或对案例相关的人物进行深度访谈。

(二)以“问题式”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叙事研究能力

“问题式”培训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教育者和受训教师共同面对不确定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习过程的训练模式。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教师教育者没有固定的培训任务,开展的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促进和协助工作。其步骤为:

步骤一: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的来源途径有三:一是教师教育者通过调研、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或教师访谈等途径了解到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让受训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列出自己的需求和教学问题。三是受训教师在理论培训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反思,提出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问题。

步骤二: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弄清教学叙事研究的本质

受训教师深刻理解教学叙事研究的本质是有效开展叙事研究的根本保证。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讲述个体的教育生活故事,描述个体的教学日常生活,进而在解析和重构教学叙事材料过程中对其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步骤三: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怎样建构叙事研究现场文本

建构教学叙事研究的现场文本的方式很多,易于小学教师采用的方式有:教学日记,教师故事,参与式观察记录,研究性访谈记录,师生之间或同行之间的对话等。

步骤四: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怎样将叙事研究现场文本转化为研究文本

建构研究文本就是教师对故事进行重新讲述,这是叙事研究中的重点,也是叙事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当前我国的教育叙事研究成果中,多数作品不缺原始故事,缺少的是重新组织故事并由此逻辑地发现教育经验及其意义的技术和智慧。”从技术上来讲,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对收集到的现场文本进行整理归类,并确定所诉说的故事所蕴涵的关键点和教育意义。第二个阶段是教师理清故事的基本要素,对故事进行重新编写。

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的最终研究文本的呈现方式有:著作,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题目部分(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部分(内含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实施,研究的结果,结论),结尾部分(内含注释和参考文献)。

四、结束语

教育案例和课堂教学叙事研究是小学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并成为智慧型教师的必要途径。但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在职或职前的培训获得的。而这一重要培训任务理应由作为教师教育者的师范院校来承担,“参与式”培训模式和“问题式”培训模式无疑是高师院校培训小学教师,当前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1]傅敏,田惠生.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靳玉乐.反思教学[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4]万星.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6):36-38.

[5]武继红.英语教师反思型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3, (1):60-66.

[6]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Strategies for the Problems of Teachers'Reflective Teaching
in Liuyang Rural Area——Setting Gejia Rural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WANG Xiao-l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02)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s of teachers'reflective teaching in Gejia rural primary school,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the teachers'reflective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that is,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provide special training for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Only by doing thiscan their ability to make an effective reflection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be improved,and the teachers be trained as reflective teachers,asthe new National Curriculum isrepuires.

reflective teaching;case study;narrative research

G625.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2-0015-03

2012-02-14

王小玲(1977—),女,湖南邵东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责任编辑:胡 伟]

猜你喜欢

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两个不等式结论的综合推广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圆锥曲线的相关结论应用探究
圆锥曲线几个结论的证明与应用
“意识形态终结论”三重维度批判
巧用结论求最值
出人意料的气象学结论
结论
小结论 大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