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背景下建设实践性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探讨

2012-08-15唐本赛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工学英语课程

唐本赛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十堰 442000)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的“从做中学”和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都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强调了在教学中“实践”(“做”)重要性[1]。

2006年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要求职业院校把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学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企业的岗位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2]。基本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间“无缝”对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3]。“工学结合”指明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掀起了全国高职院校的课程研究、开发、设计与实践的热潮。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都以“工学结合”的模式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

2010年6月年教指委出台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征求意见稿)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该指导文件进一步为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即突出英语的实用性、职业性,实践性。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身份特殊,因为它既是普通文化课的主体,又不是独立意义上的基础文化课。它既是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基础性课程,又是联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纽带。根据国外关键能力的研究,数字能力、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职业教育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设置这类公共基础课程的目的便是培养这些能力。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开发一般不直接对应典型工作任务,因为它服务于专业课的学习,为专业课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服务于学生沟通表达等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中,公共英语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如传统意义上的半工半读,只能是“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发出基于职业发展和工作过程的学习、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性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其中实践性教学是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工学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二、实践性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1.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开发、建设全新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大前提。

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只开设两个学期,所以在统筹知识与应用能力上相融并进,体现在语言知识的安排。把两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分为通用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两个相互衔接的阶段。通用基础英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补基础,使其具有基本的语言技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众所周知,除了重点高职院校,一般学校学生高考英语的平均分在35-40分,中职生和单招生的基础更弱。从我院近三年对新入校的学生高考成绩调查摸底统计数据显示,英语的分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基本在40分以内。所以历年教学的惯例就是从语音(音标)、句法、语法方面入手,强化语法在高职英语中的地位,按字、词、句、篇的顺序逐步提供简单的贴近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的话题将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日常英语运用能力。

第二阶段的任务重点是与专业适度的融合,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运用能力,此阶段要把相关专业英语基础词汇充实在教学内容里,然后通过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和场景,将贴近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的话题在其中进行大量的练习,以锻炼学生职业英语能力。

2.构建多元复合的教学内容

英语学习更多的在于“养成”和“发展,英语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学生共同的、普遍的综合素质与核心能力的手段,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搭建其通往未来职业生活的桥梁。高职英语教学必须结合本学院各教学系里的专业设置,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按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设计、整合多元复合的课程内容。以通用基础知识模块、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模块、听说和写译实训模块及素质拓展活动模块相结合,融入职业和专业的元素,在整个教学中突出实践与应用。

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应该确立“能力本位、实践导向”的教学观来组织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即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着眼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注重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手段,把传统的听说教学法、语法教学法等进行整合,将任务型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增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实现对学生“以语言行事”和“以行事示能”的培养。

在教学策略上要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将课堂学习与课后自我建构(自主学习)相结合;将日常教学和未来岗位职业要求相联系;将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衔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及跨文化交际应用的能力。

4.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

将形成性考核考试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考核,如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参与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考核评价内容全面、丰富化,不仅包括平时的基础知识音标、朗读、听力测试,期末的统一考试、还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考试、职业英语证书等,力求真正体现出语言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原则。

5.编写高职英语实训教材

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核心能力为根本目标,结合各教学系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开发实训教材、教辅,建立并完善学习网站。多层次、全方位地突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语料的选择需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教材也可以分为有机联系的两个等次,第一阶段的初级和第二阶段的中级;初级教材要突出基础性,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应用能力为主;中级教材需具备与专业相适应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为就业做好准备。两个阶段有机相接,以实现职业教育“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3]。

6.师资队伍“双师型”

建设一支具备一定的英语专业水平,又有较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了解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高职英语教师需要学习和研究,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除了争取多进修学习外,更要多观摩、旁听相关专业教师的课,系统地了解专业知识,探讨专业问题。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和培训,了解相关专业的实践应用及对英语的实际需求,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学结合”的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到目前为止没有可借鉴的范例,没有领头羊。首先,就课程的定位和课程的目标而言,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从实际出发,以能力为本,真正为学生着想。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整个课程的开发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的“设计课程”,设计得尽善尽美,落实起来却虚无缥缈。课程的定位和课程的目标定位准确后,其内涵建设如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任务的设计、课程的组织实施、评价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最终实现高职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和职业的美好愿望。

[1]芦显伟.“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2(2):53.

[2]是文涛.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定位[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96.

[3]车凤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79.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工学英语课程
盐工学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