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之于英语口语学习上的映射
2012-08-15潘云翠
潘云翠
(安徽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一、语言与思维
从古至今,人们都认为语言与思维紧密相连,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而言,目前主要持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语言影响思维。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包括不同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果 (沈阳,2005)。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看法,来源于18世纪赫德尔和19世纪洪堡特的看法,之后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将这一观点上升到了语言决定思维的高度,后来被称作“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其核心内容是有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后经过很多学者研究证明,语言习惯对于思维活动确实有一定影响,对于相同的客观事务,不同的民族在语言表达上会有所不同,甚至可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多多少少都是由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引起的。第二种认为思维决定语言。此观点认为不能无限夸大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不能说是语言决定思维,而更主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沈阳,2005)。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一定是先出现一些事实使人们在大脑中产生认识,然后才会用各种语言用不同形式表达出来。
简而言之,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决定语言,同时语言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目前就语言和思维关系的问题上大多数学者赞同这一观点。思维与语言是两种独立的现象,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学习外语就要养成外语思维的习惯,如果没有这种习惯,那么用英语交流时必定会先用母语想好再翻译成英语,这样的交流不仅会不流畅,还会带来很多口语上的问题。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势必会给中国学生带来口语学习上的一些不适应,具体内容如下。
二、思维模式差异及在口语学习上的映射
(一)直线型思维与螺旋型思维
英语思维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当属“一般到特殊”的直线型思维(The Linearity)。这种思维模式最初源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以及古希腊的演说历史文化。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的古希腊,其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修辞学和演说。因演说术的盛行当时在雅典一些著名的演说家建立学院培养了大批演说家,后因政治变动,演说术逐渐衰落,而劝导性的演讲开始盛行。劝导性演说要求直截了当步步为营。逐渐的在英语表达习惯上形成了“主题句段落模式”。具体的体现是在表达思想时往往开宗明义,第一句概括主题思想,然后在说出具体细节。相比较而言,汉语思维是属于螺旋型的。在表达上体现为先围绕主题外围论述,然后反复发展的螺旋型模式对某一观点展开叙述,所以在汉语思维模式的熏陶下,中国学生的英语表达也深受这一模式影响。
映射:在英语口语表达上体现在交流过程中主题不集中,经常输入大量铺垫再引进话题,从而导致西方人看来不知所云。如笔者在所教班级开展关于“The global shortage of fresh water”这一话题的讨论,很多学生陈述讨论结果时以“nowadays we confront many resource shortage,such as coal,petroleum,water,etc.”类似的开头进而逐步引入水资源的短缺。而传统的直线型思维模式会直接就这一话题进行分析。这一差别会导致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不地道,甚至显得罗嗦。
(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过程,特点是凭借抽象的概念反映事物本质。而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好表象去解决问题,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英美人受西方哲学思想体系影响,偏重抽象思维,而东方人则倾向于形象思维。
映射:具体表现为英美人较多使用抽象词汇,而东方人则较多使用形象词汇。如英语语言很少出现像汉字的 “纸币”(note,bill),“高 跟 鞋 ”(high-heal shoes),“连 衣 裙 ” (overall skirt)等如此形象鲜明生动的词汇,理解起来也比较抽象。因此当中国学生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汉语表达时就会采用抽象思维具体化翻译,其中一部分是可理解且正确的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另外还导致了大量的不符合正确语言习惯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的出现。
(三)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向来把世界看作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构成的统一体。这种对立统一辩证思维是造成汉民族追求均衡,讲究对称的心理的根源。在语言上的体现是汉语中的音译词成双成对,重叠反复,对立并联好对偶排比等。英语句子的表现严密地受逻辑形式的支配,句子结构严密,层次整然扣接。主谓一致原则一板一眼,绝不含糊。汉语句子结构较为松散,主谓宾没有形式标定,主谓关系松散等,而英语忌松散,表现上注重组织性,逻辑性。
映射:常听到学生的英文句子表达中一个句子中会出现两个谓语动词,或主谓宾关系混乱的现象,而自己却浑然不觉,这就是对英语表达的不适应。另外在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交流中话语标记语使用频率不高,如however,but,furthermore,consequently等,这样当他们在交流中遇到的困难时不懂得运用话语标记语来作过渡,语言逻辑性不强,句子主题及结构松散。
(四)集体主义思维与个体主义思维
根据Hofstede的研究,世界存在两种文化类别:个体主义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个人主义可见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松散的社会,也就是每个人只关心自己或直接亲属。集体主义可见于这样的社会,其中的成员从小就被归属到组织完善、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群体为成员提供终身的保护,以换取成员绝对的忠诚。相对应的就会出现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思维模式。
个体主义文化期望学生展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而集体主义文化所做的恰好相反。在英美社会里,对独立的强调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使一个人有别于他人,不可取代,同行之间应该提倡竞争。然而,在像中国这样的集体主义文化环境中,学生总是被教导要首先学会与他人维持和谐关系,不能过于显示自己个人的想法,或者为了集体干脆就应该牺牲个人。
映射:中国的一句老话就是:枪打出头鸟。因而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即使知道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也保持沉默等待老师点名回答,小组讨论时不能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就此导致中国英语课堂常出现的沉默现象也就不难理解。长此以往更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缺乏自信,不敢开口说英语,怕出错,怕同学取笑。如此恶性循环对于英语学习是极其不利的。事实上大量研究也显示英语课堂上学生过于腼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制约英语学习的一大顽疾。
三、对应策略
思维模式对于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想要彻底改变是很难的事情,但鉴于其影响的深远,对外语学习造成的严重阻碍,外语教学工作者还是要积极思考其对应策略,对其加以弥补。在思维差异方面所造成英语学习上的阻碍可通过以下五点进行弥补。
(一)努力培养英语思维意识
中国学生不可能都有条件和机会把自己送到说英语的国家去感受其语言环境,然而在国内学习英语时可以试着用英语思维的方式进行弥补。据统计98%的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不符合英语习惯,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对英语口语表达的流利性、恰当性起着积极的作用。
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用英语对一事物简单地下定义。刚学英语时我们常问“where is the pen?”却很少有人呢问“what is a pen?”,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另外,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例如我们平时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对方会特意降低语速,并尽量选择一些常用词,如一旦发现自己说了一个词令我们感到费解时,他们就会用另外的词或句子来替换之前的以达到顺利的交际。这种替换强调的是思维层面的而不只是语言层面的。如听不懂“I am interested in music.”可替换为 “I love music/I am fond of music”等,这样对方就可能明白了。
(二)系统的语法学习
如果学生对语法规则有较为系统的认知并能在口语中灵活应用,他的口语表达自然会比较规范和流利。反之,如果学生的语法基础很差,那么他说出来的口语也是所谓的中国式英语,会导致很多的笑话和误解。虽然语法学习已经不是大学生学习的重点,但是基本的系统语法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是不可缺少的。提高语法方面,要注意听说读写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应用的结合,遇到困难时要学会有效求助,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有助于提高口语水平。一方面朗读对语言的音、形、义都给予重视,通过朗读在大脑中留下完整的印象,长期坚持有助于语音、语调、语意、连读、重读、停顿、换气等阅读技巧的把握,进而对培养英语语感很有好处。另一方面,朗读可增加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本,国内外优秀名著,涵盖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从阅读中构建恰当的英语表达习惯。通常读得好的人,说的也不会差,多读书,读好书在英语口语的培养上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从重建学生学习自信做起。很多学生怕出错且自身知识量不足,以至于不敢与人用英语进行交际,课堂上更不敢发言等,完全缺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学生在交际和应用中常常出错是英语学习不可避免的阶段。教师在重建学生学习自信上,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对于他们“支离破碎”的英语给予理解和耐心倾听,对于口语中的错误要有包容性,若交流过程中不影响理解的错误可采取忽视的态度,对于学生的语法和用词错误进行恰当地处理;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思维、多交流,课堂上可通过建立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师生之间可适当的维持朋友的关系以解除传统课堂师道尊严的严肃气氛。
(五)建立真实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对第二语言的口语学习至关重要。地道而流畅的口语是依靠无数次的实际应用而获得的,这就需要一个英语口语氛围浓厚的交际环境。真实的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欲望和兴趣,能鼓足学生学习口语的信心。显而易见,有留学经历的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大多要比没有留学经历的学生强的多。但为了弥补大多数学生不能出国这一状况,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学生在课下参加英语角或在寝室进行真实情境训练,甚至校方还可以建立情境教室等多种途径来建立真实的语言环境。
四、结语
口语是衡量大学阶段英语学习效果的指标之一,思维模式对语言的表达影响深刻,如何避免思维模式差异在口语表达上造成的差距是外语教学工作者今后要努力的方向。目前把思维模式与英语口语结合起来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输入关键字“思维模式与英语口语”,结果为零条记录,本文章是在此领域的初次尝试,就这一问题还亟待更多研究者的加入与讨论。
[1]李海超.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及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1).
[2]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
[3]王立非.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定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
[4]王立非,周丹丹.我国英语口语研究12年:回顾与现状[J].外语界,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