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2012-08-15李伟
李 伟
(宿州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江苏 宿州234000)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鼓励承担重点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1]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是说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二是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三是指明了大学生的择业方向,希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目前高校辅导员不仅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参与学生的就业工作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辅导员能针对大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日常管理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已不再是精英教育的象牙塔。2011年全国就业座谈会公布: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为660万人。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造成了毕业生供给过剩与社会需求不足的矛盾。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大幅增加与新增岗位不足、加之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人员精简,也造成就业岗位急剧减少。在这种以招聘单位为主的形势下,就业单位对求职者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劳动经验的要求愈来愈高,许多学生理论功底较为扎实,但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也形成了矛盾;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我国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体制也构成了严重的矛盾,这些矛盾大大加剧了就业的难度。
二、分析目前的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就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没有经过系统的职场礼仪训练,毛遂自荐的能力较差,知识储备和动手实践能力缺乏,没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语言表达不清,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组织协调能力有待提高,不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大学生往往在没准备、没方向、没信心的情况下参加应聘,结果可想而知。
(二)大学生择业观出现偏差。当今大学生在择业时仍然对发展稳定的企事业单位和一线、二线发达大城市趋之若鹜,然而他们没想到,经济发达地区、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热门单位和部门对人才需求已趋于饱和,再想进入难度很大,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达到白热化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清,没有认真的做自我分析,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多,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之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不重视,没有掌握求职基本理论、方法和求职应聘技巧,因此在毕业时会缩手缩脚,到处碰壁。
(四)心理素质不过硬,抗压能力不强。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处于学习和就业竞争激烈、压力较大、情感起伏不定的时期,在就业中碰到一些不顺和挫折时,往往情不自控,产生愤怒、沮丧、压抑、偏执等不良情绪,以及攻击、退缩、冷漠、幻想、逃避等消极行为。这些心理素质不过硬,抗压能力不强的同学在面临就业压力的时候,易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怨天尤人,这种不良心态给就业与管理工作都增加了难度。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
辅导员在一线工作,长期和学生接触,其工作内容也涵盖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辅导员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优缺点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这些优势都是其他老师所不具备的。针对以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辅导员对自己所管理与服务的每一位学生都比较了解,学生对辅导员也很信任和尊重,辅导员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可以采用个性化、全程化就业指导观念,采取灵活高效的就业指导方法,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教育全过程。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指根据大学生的知识层次、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个人综合情况开展的专门咨询、指导,也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多层次、有差异的就业信息[2]。通过个性化就业指导,自然增强了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缺点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订进行指导。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对自我与环境进行评估,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学识、技能、思维、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环境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进行职业选择,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内外环境与职业的相适应。良好的职业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进行的。职业的选择一般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之分。适合自身特点是毕业生就业的着眼点。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一方面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生涯策略管理,是指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一般都是具体的、可行性较强的。最后进行评估与反馈,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因素很多。有的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些则难以预料。人是善变的,环境也是多变的。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估和修订并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三)通过多种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爱国主义”为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第二抓好班级建设和管理,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队伍,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在学生奖助学金、评奖评优等方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为学生创造一个优雅舒适、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升华理想,取得“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第三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践实训课程,培养动手能力;借助有效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加强。
(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要统一 。市场经济是以承认人的个人价值为前提的,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物。我们在确立个人价值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统筹兼顾,国家、集体应尊重、关心正当的个人利益,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但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则必须服从或服务于集体和国家利益。第二是义与利要统一。人们在不损害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则应当见利而不忘义。对大学生个人而言,就是在追求物质利益和美好生活的时候,不忘道德理想和国家大局,努力将个人奋斗和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起来。选择职业时,考虑物质利益是合理的,但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国家的需要和社会的利益。第三是艰苦创业与正当享受要统一。人要追求享受,必须艰苦创业,离开艰苦创业的享受是不存在的,即便在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下存在,那也是短暂的,不可能长久。一个人追求享受的满足程度,与他的艰苦创业精神是成正比的。不少大学生想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向往条件好、待遇高的单位和部门,其中有的人确实是从有利于发挥个人所长和有助于长远发展来考虑的;有的则表现为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思想,对此必须正确认识,并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第四是竞争意识与风险意识要统一。大学生应树立一种实力竞争的择业意识。只有靠实力才能获得成功。如果没有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在人才的竞争中肯定会失败。首先,要敢于面对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塑造光彩照人的职业人生。其次,应研究择业的社会需要,勇于创新,建立较成熟的超前意识和风险意识:稳定心态,抓紧知识的积蓄和能力的积累,完善自己的身心素质,从意识上消除依赖、等待择业等被动消极心态。同时敢于革故鼎新、兼收并蓄,使自身由知识型人才向素质型人才转化。再次,要以待业意识为依托,并树立勇于竞争的竞争意识,调整心态,务实进取。待业时,不卑不躁,主动完善、充实自己,并积极谋求就业机会。就业时,敢于竞争,主动推销自己,敢于傲立潮头。但是不管怎样,心态一定要稳,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五)发挥心理咨询作用
心理咨询是心理学专家(在高校是心理咨询辅导员)通过语言、文字或图片等形式,针对受挫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与受挫大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分析挫折原因,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3]。由于学生与辅导员经常接触,相处时间较长,使得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相互信任,学生愿意向辅导员敞开心扉,诉说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艰辛和苦楚,辅导员可以耐心倾听来访者的真实想法,帮助其分析挫折成因,并鼓励来访者树立信心,调整心态,排解消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咨询只能解决受挫较轻的一些问题,对于受挫严重,如果不良情绪持续时间长,已发展成严重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辅导员要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建议其转诊,求助于临床心理医生,进行更深入的精神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六)适时开展耐挫和抗压教育。大学生在校碰到的挫折主要有几个方面:(1)环境适应不良。大一新生面对新的大学环境,感到手足无措。(2)心理望值落差太大。进入大学后发现一切和自己的想象相差甚远,心理落差很大,失落感油然而生。(3)学习压力大,造成考试焦虑。(4)人际关系不良[4]。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丁攒教授说过:“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大学生既渴望与人交往,又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和冲突。(5)两性情感困扰。大学生由于生理上趋于成熟,对异性产生更多的兴趣,渴望跟心仪的异性交往。由于自控能力差,感情不成熟,缺乏与异性沟通的正确方法,从而在情感上倍感苦恼。(6)个体意志力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
针对以上大学生常见的挫折,辅导员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摆脱挫折心理的干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增强其抗挫能力:
1.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确立正确的挫折认知。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5]。建立合理的挫折认知,即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消除不合理的认知带来的挫折感。
2.适当运用挫折心理防卫机制。大学生在学习、社交等方面遇到挫折时,可以有意识的运用积极的防卫机制,包括:(1)宣泄:把受挫后产生的愤怒、焦虑、沮丧、感伤等不良情绪向别人诉说,打开心理压力的阀门,让其得以宣泄。(2)转移。即当事人离开眼前让自己苦恼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情,让自己的情绪转移,从而缓解自己的苦闷。也可以采用升华、补偿、幽默等积极的防卫机制,把挫折或苦难变为前进的动力。
3.进行抗挫能力训练。所谓“抗挫能力”,即对挫折的容忍力,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时应付心理变态的能力。抗挫具体措施如下:(1)参与社会实践,主动体验挫折。(2)挫折想象训练。假设一个挫折情境,在辅导员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挫折的方案,体验战胜挫折的过程。(3)现场体验。把大学生置身于寒冷、孤独的环境中,让其感受这种煎熬,同时激发其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潜能。
综上,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还要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和抗挫能力训练等多方面的服务,切实把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发挥好。
[1]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09-03-06,(3).
[2]孙炜.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55.
[3]江远,张成山.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37.
[4]崔元明.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3.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