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校区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工作创新思路初探
2012-08-15涂莹
涂 莹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与合并,许多高校为了自身发展又纷纷扩大自己的办学空间,新校区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总体来看,新校区模式在改善办学条件、满足广大学子对高等教育强烈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由于新校区一般处在远离老校区的城郊地带,与校本部之间距离遥远,新校区建设初期难以很快的与主校区磨合,人文设施的构建明显滞后,这样会直接导致学生们的认同度和归属感明显下降,从而使学风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针对新校区学风建设的现状,为加强与改善新校区的学风建设提供参考。
一、新校区学风建设现状
(一)新校区大学生学习氛围不浓,专业思想不稳定
学习气氛是衡量高校学风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高校学风状况的直观反映。新校区存在学习气氛不浓厚,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的现象。对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专业思想是否稳定,是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充分地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甚至很多学生的专业还是家长、老师帮忙代选的。进入了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觉自己并不喜欢所选专业,想重新选择却是不可能的,从而对所学东西不感兴趣、学无动力,渐渐的逃课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欲望长时间得不到满足时,学生就会对所学课程产生厌倦情绪,对不喜欢的教学项目就会表现出惰性行为。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从中感到学习的乐趣,就不会出现逃课的现象了。
(二)新校区大学生迷恋网络现象比较普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新校区硬件设施相对优越和完善,具有比较完善的网络设施,为新校区学习提供了便利,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迷恋网络就是其中最为普遍的一个方面。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生表示一旦迷上网络就很难控制,内心经常以上网也可以学习为借口自我安慰,渐渐就对网络产生了迷恋,学习成绩明显受到影响。
(三)新校区大学生旷课现象比较严重
大学生学习心态的浮躁和目标的迷茫,造成了当前普遍存在于各高校的旷课现象。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对大学中考试规律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以及对自身前途的考量,旷课、迟到现象更是普遍。学生中间甚至流传“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这样的顺口溜。
(四)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的迟到、旷课现象使学生们没有深入学习知识,一些人即使走进教室也不过是“例行公事”,根本没有心思听课。不学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甚至一些勤于学习的学生经不住诱惑也帮别人作弊。大学内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即使是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作弊的花样也都种类繁多,近年来在一些大学,特别是地处大城市的高校,借助信息和咨询相对发达之便,兴起了高科技作弊之风,一些学生伙同社会不法分子,围绕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结构完整的作弊产业链。
(五)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
当前高校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动手能力对于找工作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新校区学生由于在校期间很少介入社会,所以动手能力比较薄弱。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这种问题,因此,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影响新校区学风建设因素分析
(一)新校区阶段性建设的实际情况
新校区一般建在郊区,道路交通等市政设施短时间内难以完善,加之新校区往往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模式,先满足学生的住宿、饮食、上课等的基本条件,体育馆、实验室、学生活动场所等的建设大多采取渐进性建设的方式,难免会有些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比如初期图书馆是临时性的,教室的供给满足不了学生白天上课需要,有些选修课甚至是专业课只能安排在晚上的时间。学校周围的生活配套设施与人文环境的建设相对滞后,校内很多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完成,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不便。这些现实难免与学生入学前的美好憧憬存在落差,在一定程度引起学生对学校的不满,产生抵制情绪。
新校区建设仅在短短的几年中完成,虽然硬件条件相对较好,但是新校区是在没有任何人文背景和文化遗产的“荒漠地带”上建立起来的“空中楼阁”,缺乏老校区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宝贵历史积淀、价值挂念、道德准则,即大学精神,这些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对校园文化精神的认同和归属,使得学风难以形成凝聚力。
(二)新校区学生与老师及高层次学生交流较少,缺乏引导者
大多数教师都主要工作、生活在老校区,学生发现久仰的大师、学者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教师一般也只是乘学校班车赶点上课,除了上课外,基本不在新校区逗留,学生课余除了辅导员以外,很难见到老师,缺少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机会,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很少去问老师。老校区大学生的学习传统从本科、硕士、博士甚至到博士后的传承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但新校区一般是本专科生,缺乏高层次学生,这使得新校区学生难以感受到研究生的学习风气、精神面貌,难以吸取高层次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教训,在学习、生活中缺乏学长的帮助,这样很多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对未来感到迷茫。
(三)新校区学生课外生活乏味、单调,引发网络成瘾现象
新校区大多地处城郊结合带,学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大都实行了半封闭管理,对于学生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平时学生的活动范围就在校园内,大都遵循“课堂——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模式。同时新校区学生社团组织的成熟度和学生活动的丰富性还较为单一,新校区文化建设呈现出一种从“文化沙漠”迅速向“文化泛滥”转变之势,学生活动缺乏思想性、艺术性和可持续性,导致学生课外生活乏味,精神生活单调。当代大学生是90后的一代,很多时候他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自我约束力都不强,在校园文化贫乏,娱乐方式单一又实行了半封闭管理的新校区,可想而知,网络很容易渗透在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无心学习。
三、新校区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几点建议
面对新校区学风建设的现状,辅导员作为常年坚守在学生工作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的老师,理应担当起改善学风现状的重任,具体而言,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构建优良学风。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辅导员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学风建设中,辅导员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的作风贯穿到思想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自觉地树立优良的学习风气,这样思想教育才会有说服力。否则,如果只是凭借空洞的说教,很难让学生敬服,只有自己首先做到了,才有底气要求学生去做。
(二)加强引导,充实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是营造良好学风的根本保证。辅导员要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学生思想、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向学生介绍专业内容、方向及发展趋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安排好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联系老校区研究生与新校区学生“结对子”开展经验交流会等向新校区学生介绍学习方法,传授学习经验,以及在校生活的体会,使新校区学生适应新校区生活,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信心和兴趣,从而为建设优良学风提供内在动力。
(三)继承传统,创新发展
制度的硬约束作用,对于良好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一所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所以新老校区在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上应该统一,制度上应该衔接,基本管理体制应该保持一致,保证新校区能传承老校区好的优秀传统,做到一脉相承,让新老校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但是新校区作为一个崭新的校园实体,周边环境、硬件设施和学科特点与老校区有很多不同之处,决定了在其管理方式方法上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原有制度,而应充分考虑和尊重新校区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但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创新发展,都离不开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辅导员要严格执行查巡听课制度和“两早一晚”制度,将集中教育和个别关注相结合起来,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尤其是要对那些纪律松散的“缺勤大户”要进行重点关照,要经常过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帮他们细致分析原因、查找根源,通过明确具体的方案以及及时的检查和督促,规范各方面的表现。对那些批评帮助不起作用的学生,要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共同促其转化。
(四)拓展素质,提升实力
学生在课余经常会感到迷茫和无所事事,其实当代的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精力充沛,愿意参加一些具有对抗性质的比赛,课堂以外的一些围绕学风建设开展的业余活动已经日益成为培养合格专门人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于我们辅导员利用第二课堂,选准学风建设的着力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生在不同阶段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笔者认为,辅导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教育对象,适时的转移工作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年级中开展各项活动,其中大一学生着重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兴趣为主,而以丰富的社会实践形式,教育大学二年级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向;以科技和学术创新为平台,鼓励大三、大四学生以用促学,从而激发广大同学的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学生工作者若能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创新的教育工作,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必能在学风建设中取得实效。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2]黄晓波.高校学风建设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探索[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11.
[3]毕奎奎.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2):115,118.
[4]李伦娥.学风建设是永恒主题[N].中国教育报,2012-05-18.
[5]张满堂,成祖松.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