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释”在“gentleman”翻译中的应用——以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
2012-08-15唐金莲
唐金莲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1010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定的语言总是和一定文化相关联。语言中蕴藏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价值及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它所折射出的文化,镜像反射出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道德价值、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政治观点和文化传统等。语言与文化这种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表明翻译不只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和移植,是跨文化的信息传播。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第十八章一开始就描写了一个叫格伦基福特的上校,“COL.GRANGERFORD was a gentleman,you see.He is a gentleman all over;and so was his family.He was well born,as the saying in a horse…”。文中关于gentleman一词的翻译,笔者查阅了多个中文译本。其中有英语学习大书虫研究室译本(伊梨人民出版社,2001年),张友松和张振先的译本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海浪改编的历险故事集译本(中国社会出版社版,2004年)。这三个译本都将gentleman直译成了绅士。第四个版本是王勋、纪飞等的编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此书没将gentleman直译成绅士,还是意译为西方绅士的外貌特征“高高个子,瘦身材,每天穿着干净的白村衣和白矾布西装。星期天换上带有铜纽扣的黄色燕尾服,提一根镶银的红木手杖,对人和气……”。英汉是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其语言的所代表的文化信息有很大差异。上述前三个译本将gentleman直译为绅士看似正确,其实从文化的角度看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中西绅士文化的异质(heterogeneity)
中文的“绅士”(据《辞海》(缩印本)记载)旧时称地方上有势力的地主或退职的官僚。绅,大带,士大夫所服用(1979:1160)。 另据《现代汉语词典》载,绅士:(1)土豪劣绅;(2)指旧时地方上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1983:1017)
英语中的gentleman一词在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the 6th Edition)“绅士” 的释义为:(1)a man who is polite and well educated,who has excellent manners and always behaves well彬彬有礼之人;有教养的人;君子。 (2)[C,often pl.](formal)used to address or refer to a man,especially sb you don’t know (称呼男子, 尤其是不认识的) 先生。 (3)(old fashioned)a man from high social class,especially one who does not work for a living:有身份的人;绅士;富绅(2004:729)。 另据 Longma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字典解释为:(1)a man who behaves well towards others and who can always be trusted to act honorably.上流人士;绅士;君子。 (2)polite a man(礼貌用语)先生;男士(2003:580)。
由上可知,汉语中的绅士多是旧时用法,而英语中的gentleman除了有绅士之义,还有君子、先生之义,其实从词义上来看,二者存在着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方面的差异。
(一)概念意义不同(conceptual meaning)
也叫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概念意义指的是词汇所指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的概括反映,即词汇的指称意义或字面意义。英语中gentleman和汉语的绅士的字面信息即概念意义是不同的。首先,它们的形成背景不一样。汉语的绅士是隋唐时科举制度的产物,是介于官僚与民众之间的有势力的地主或退职的官僚,一方面帮助官员统治地方,另一方面替人民向官方争取权益。而西方“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骑士”发展而来,它是一种地位和头衔,更多强调风度、美德、精神和文化。其次,它们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中国旧时的乡绅是穿长袍、马褂、长辫,后来新中国的绅士西装、皮鞋、短发。而英国绅士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足登亮皮鞋。
(二)内涵意义各异(connotative meaning)
也叫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内涵意义指超出概念意义的那部分意义,即词汇的情感意义、暗示意义或社会文化意义。语言受制于文化,文化决定语言最深层次的内涵,不同文化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头脑里所产生的意象和联想也不尽相同。汉语中的绅士作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纽带,有一定的两面性,一方面替人民向官方争取某些权益;另一方面也从协助官员统治地方中牟利,甚至鱼肉乡民,此时贬义色彩浓厚。而西方绅士从起源到现在已外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它指按道德规范行事的人,强调坚忍不拔、行为高贵、不含偏见、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蔡颖,2007:43)基本不含贬义。
由此可见,西方Gentleman和中文的绅士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是不一致的。二者在语义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种受文化背景制约的、通过联想所产生的信息是无法在翻译中通过词汇来传递的。如果简单地将gentleman直译成绅士,会造成文化缺损或文化误读,给译文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要解决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可以采取适当的补偿策略。
二、翻译中文化差异的补偿手段
(一)翻译补偿(tanslation compensation)
翻译过程中,当遇到难以直接翻译的词句,译者往往需要借助译入语特有的语言表现手段,尽力弥补译文语言效果方面的缺损,以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大体相同的效果,这种翻译过程就是补偿。
法国翻译家乔治·穆南认为,翻译中的障碍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障碍,第二类句法结构差异引起的意义差别,第三类是文体的差异引起的风格的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障碍,采取不同的补偿手段来实现跨文化的交流。我国翻译学者柯平先生认为补偿手段包括加注、增益、视点转换、具体化、概略化、释义、归化和回译(柯平,2010:145);马红军先生则将补偿手段划分为显性补偿(explicit compensation)和隐性补偿(implicit compensation),前者指明确的注释(包括脚注、尾注、换位注、文内注以及译本前言、附录等);后者包括增益、具体化、释义、归化等手段。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文化信息的传递。廖七一先生指出:既然在文化差异悬殊的中英两种语言间寻找完全对应的文化负载词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译者势必采用“直译(音译)+注释”、“直译+意译”或“意译”等方法来弥补或调整两种词汇在文化上的差别。(转引姜大鹏,2010:145)英语中gentleman和汉语中的绅士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如果只将其直译为绅士,就有可能给译文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对此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文化障碍,笔者建议可以通过“直译+注释”的翻译补偿手段解决。
(二)补偿方式——“直译+注释”(literaltranslation+annotation)
翻译的目的是使一种文化能充分地借鉴和吸收另一种文化的异质成分,以此为目的,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互相了解沟通,最终促进文化交流。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英语中gentleman和汉语中绅士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各异,翻译中要准确表达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尽量避免交际过程中所引起的障碍,要采用一定的补偿手段——“直译+注释”的策略。卢小军先生说:“翻译中,碰到带有明显民族文化特点的信息时需要进行一番解释,但又颇费踌躇,既担心文本注释只言片语讲解不够清楚,又怕破坏文本语义和逻辑的连贯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文外注释的做法,如添加脚注和尾注的作法;甚至如果解释的信息较多,可以用超链接的方式建立独立文本。”(卢小军,2012:43)有翻译就有损失,有损失就有补偿,正确而有效的补偿是翻译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该书中的gentleman译成汉语中的绅士后,为了避免中文读者一看到绅士就想到欺压百姓的乡绅,可以采取文外注释的做法,以此标明二者在文化信息和词汇意义方面的差别。文外注释包括脚注、尾注等形式,它在空间上与原文界限分明,这样既保留了原文的表层形式,又可以利用注释介绍文化知识,目的语读者在此基础上建立语篇连贯。在此,笔者给出一个探索性的翻译,即:gentleman译为“绅士”,注释为:此绅士不同于汉语中的古代绅士(乡绅、土豪劣绅,多贬义),此处专指西方彬彬有礼、谈吐高雅、知识渊博、举止文明的绅士形象和风度,褒义词。
由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西方的gentleman和汉语的绅士负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gentleman”只是直白的转换为汉语中的绅士,忽略了词汇的不同文化信息含量,致使原文表达中赖以产生特殊内涵的具体文化语境消失,缺损的文化成分给目的语接受者的阅读造成理解的障碍,最终导致交际目的的失败。要解决这种翻译障碍,一定的补偿手段是必要的。
[1]英语学习大书虫研究室.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伊梨人民出版社,2001.
[2]张友松、张振先,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王勋、纪飞,等编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海浪.历险故事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5]辞海(缩印本)[D].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160.
[6]现代汉语词典[D].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017.
[7]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the 6th Edition)[D].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729.
[8]Longma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580.
[9]蔡颖.浅议英国的绅士文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3.
[10]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45.
[11]姜大鹏.文化负载词汇的可译性与翻译补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9):145.
[12]卢小军.外宣翻译“译+释”策略探析[J].上海翻译,201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