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文体特征与翻译对比研究

2012-08-15

关键词:文学类文学作品文体

张 宇

(山东英才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一、引言

文本是交流沟通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不同种类的文本风格、文体特点就具备不同的功能,传达不同的信息。总的说来,文本可分为两大类: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文学文体即以语言艺术反映社会和人生的各种文学作品的统称。……而其他四种文体(应用文体、论述文体、科学文体、新闻文体)则可以统称为非文学文体。”(王宏印,2002)作为翻译的主要对象,文本风格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不同文本应具有不同的翻译策略,调整取舍才能将文本信息及功能有效地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在翻译之前应先对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文体特点和翻译要求做一个总体的对比分析,继而有助于译者明确二者在翻译处理上的异同,以便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二、两种文本文体特征的对比

(一)文学文本的文体特点

当我们读某个文本时,我们可以轻易的分辨出它是文学文本还是非文学文本。对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它的文学味道,这正是文学文本区别于非文学文本的关键之处。

文学文本类型丰富,主要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的行文特点,但总的来说都承载着作者对于他所描述对象和现实的个人观点及情感。作者在其作品中抒写自己的感受体验。换句话说,文学作品中传达的观点和感受往往仅局限于作者所处的社会和文学环境,所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独特性。此外,文学作品还具有很强的美感功能,能够感染读者情绪。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原创性的作品会震撼读者。文学语言不仅仅是要用以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进行一种美感和意境的创造与传达。再者,文学作品中很多信息都是隐含的而并非明确表达的。其往往通过与表达信息相关且极为丰富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段来激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语言形式及行文风格是文学作品的最重要的特点。作者使用语言的独特风格也就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其本身个性的反射。

(二)非文学文本的文体特点

根据纽马克的观点,文本功能有三种类型: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文学文本属于表达功能文本,而非文学文本则属于其他两种功能性文本。由此可见,非文学文本的应用范围和种类都是非常广泛的。较文学文体而言,非文学文体的语言较少用内涵意义,主要使用词语的本意,也就是指称意义。非文学文本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旨在传达信息,或者召唤读者引起反应。不同于文学类文本重形式的特点,非文学类文本其形式相对于内容都是次要的。它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它区别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文本,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陈述,为社会和人们生活而服务的一种实用性文体。非文学文体重视读者,因此它注重信息的清晰、准确和简洁。这类文本种类丰富,具体可包括政府公文,法律文书,商贸信函、旅游指南、科技文献、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等。

(三)两种文本差异比较

通过分析这两类文本的文体特点,可以发现它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内容。一般说来,两类文本虽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或反映,但是文学类文本的描述对象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可以被一定程度的虚构、夸大或处理,以满足一定的艺术需要的。而非文学类文本的内容则应该是真实客观的,不论是从时间、地点、人物、还是过程、结果都应该符合现实。

其次是语言层面。文学文本是一种艺术作品,而非文学文本更应该说是一种信息传递工具。文学类文本语言特点表现为词汇丰富、涵义深刻且修辞手段多样化。而非文学文本的表达则更倾向于简单、清晰、直白、严谨。

再次,就是作者立场的不同。文学文本的作者侧重形象思维,会采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达方式来尽可能确切地表达内心所感所想。而非文学文本的作者则注重逻辑思维,讲求逻辑严密客观、语言平铺直叙,旨在阐述事实或得出结论。

最后,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文学类文本读者一般不受限制,作者旨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读者的意图则在于欣赏作品陶冶身心;而非文学作品有其特定目标读者群,此类读者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取相关的信息。

三、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翻译对比

鉴于以上两种文体类别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功能和语言等层面都有不同,因此在翻译的问题上二者也有很多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影响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关键所在。这些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侧重点不同

文学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的主要不同之一在于前者侧重艺术价值,而后者侧重实用价值。

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艺术,其艺术价值主要通过其语言形式来产生,因为语言形式不仅传达了作者的视角、语气和态度,还赋予内容信息以感染力和艺术性。因此语言形式对于表达作品内容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翻译的重点是将原作中涉及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形象和语言风格传递到译语中。文学翻译,与其说是一种涉及双语的技术工作,更应该说是一种艺术工作。俄国文学家普希金(A.S.Pushkin)认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即为艺术作品的再创作。也就是说,译者必须全面深刻的理解原作的形式和内容,然后在准确忠实的前提下创造性的在译语中重现原作艺术价值。

而文体结构特点、信息和语域则在实用性很强的非文学文本的翻译中更为重要。比如在商务信函在翻译时需要选择正式严谨的格式和用语;新闻纪实或科技文献翻译则对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性有严格要求,对于艺术价值和美感功能则都无偏重。

(二)目标读者群不同

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目标读者。翻译亦是如此。翻译所面对的目标语读者常常成为译者决定使用何种翻译过程和语言层次的主要因素。(Nida,2001)无可置疑,两种文本的译者在翻译时应因面对的目标语读者群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非文学翻译主要是针对某行业的专业人士,比如想要了解科技方面最新成果的某一类相关行业的学者和技术人员。他们对于此类翻译作品的要求就是重信息而非形式,即说的“是什么”而非“怎么说”。因此信息的准确性是非文学文本翻译中最为重要的。同时,各种专业术语和行业知识成为翻译的主要困难,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做足功课,细心处理,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文学翻译,尽管没有特定读者群,但它们面对的读者范围更广,从普通百姓到文学评论家或者翻译学者。任何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成为某本文学作品的读者。显然,此类翻译应该更为全面充分,也更倾向于原作者。对于译者来说,尽管困难,还是应该尽量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处的位置,体会作者的感受。因此,若译者恰巧和原作者的文风不谋而合,那么翻译时也就更游刃有余贴切自然。不过,由于目标读者群相对宽泛,译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也应兼顾不同层次的读者在语言上的接受性。如张谷若先生曾用山东方言译《苔丝》,对于其他地区读者来说未免有些难以适应。

(三)文本的可译性限度

在文学翻译中,翻译往往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准确,因为翻译既要照顾到内涵意义,又要兼顾指示意义。而这两种意义很可能是多方面的。(李长栓,2004)由于两种语言的语音、词汇和句法系统并不能完全对应,语义在转换时就往往会产生偏差甚至丢失,因此这就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和限度。比如文学作品常用的双关、音韵等修辞手段就很难在译语中找到完美对应。所以译者很多情况下会顾此失彼,不得不进行有限翻译。而非文学翻译在此层面上不会有太多顾虑,限度相对更广,难度相对较低,译文更容易贴近原文,做到相当准确。

(四)翻译方法与评价标准的不同

由于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比较来说,前者注重形式,后者注重内容。因此也有学者认为非文学类文本的翻译应当直译而文学翻译应该意译。这种绝对的两分法笔者不敢苟同。事实上,不管是在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中,都不可能绝对单纯的采取某一种翻译方法。

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Katharina Reiss)根据不同文本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翻译和评估标准。如翻译以内容为重点的信息性文本(informative text)时,应传递原文全部的指称意义,语言质朴,没有废话。而对于表达性文本中的大众艺术作品,应采用“认同”(identifying)法,即译者采用原作者的视角进行翻译。 (李长栓,66)

根据非文学文本的翻译重内容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至少在文本的语义层面进行翻译,在有一一对应的对等词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尽量标准的替换过程进行对译。读者注重的是语言信息而非风格。因此对于此类翻译,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准即为在确保信息准确的基础上,行文基本通顺可读、格式规范即可,而非文采风格的精致。

文学翻译的译者面对的要求比非文学译者高很多。他不仅要读懂原作,更应走近原作者,将自己融入原作。同时他应意识到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找对等词,组织文法结构那么简单。他不仅是个合格的文学创作者,还应该对原语和译语文化的异同点都有深入了解。正如王佐良所说:“虽然译者所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但是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王佐良,1984)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处理的两种文化间的差异。所以此类型文本在翻译和评价的过程中除了重视内容对应、语篇连贯,还应包括原作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能否有效的在译文中得以再现。

四、结论

翻译是门包罗万象的综合学科,在翻译的大千世界,译者需要面对不同的文体和问题。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的两大问题。作为译者,应首先译者应做仔细的研究和比较,清楚地了解两种文体的不同风格和特点,理清文本主次功能,才能在做翻译是灵活的处理轻重主次细节,根据重内容还是重形式,尊重原作者还是倾向译语读者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在以后的翻译中更为准确和完整的翻译好两种文体。

[1]Nida,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02.

[2]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M].trans.Erroll F.Rhodes.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李长栓.非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8-66.

[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8.

[5]王宏印.英汉翻译综合教程[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2.

[6]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中国翻译,1984,(1).

猜你喜欢

文学类文学作品文体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重点】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文学类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高三文学类文本导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