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的“啃老”现象研究——基于社会保障视角

2012-08-15白海琦马翠霞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公积金住房现象

白海琦, 马翠霞

(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我国社会的“啃老”现象研究
——基于社会保障视角

白海琦, 马翠霞

(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啃老族”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和社会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新兴产物,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啃老”已经成为一种危害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必须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啃老族;失业险;公积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激烈,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高物价,高房价的现象致使“啃老”群体的不断出现,并日益变的庞大起来。“啃老族”是当今社会比较热的一个新名词,在我国已经普遍存在着,但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着 “啃老族”、“傍老族”,他们被称之为“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族。该类群体的不断庞大,对社会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如影响父母的正常生活,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使得老年人趋于贫穷化等,然而,该类群体的出现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及该群体自身等多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啃老现象的现状

“啃老族”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该种现象已经从个人问题上升为了家庭和社会问题,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老龄科研中心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从先前的失业“啃老”到后来的买房“啃老”,“啃老”一族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病症。“啃老”族或称为“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族,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指的是已经达到了就业年龄,并且具有劳动能力,且已不在全日制学校学习,但是不去工作或已经有了工作但其收入不能满足个人消费,还要求父母在其经济上给以帮助的一部分年轻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工作,而是他们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寻找各种借口闲呆在家里,衣食住行全部依靠自己的父母来管理。1998年在法国新闻类周刊《快报》的一篇文章中出现了“袋鼠族”这样一个词语,它用来比喻那些毕业后有就业能力但因为工资水平低等理由仍然依赖自己的父母生活的那些年轻人。因此,该群体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日本、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同样也存在着许多大学毕业后依靠自己父母维持正常生活的年轻男女们。英国政府也承认这一事实,并且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为年轻人的就业和培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要求家长给予孩子们严厉的爱,认为家长的“过度支持”是个错误。

二、啃老现象原因分析

“啃老族”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和社会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新兴产物。近年来,中国的“啃老族”队伍在不断壮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已不仅仅指的是个人问题,已经“升级”为了家庭和社会的问题。一边是辛勤劳作,甘愿付出的父母,一边是一直依偎在父母怀里的子女,这日益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原因,人们那种“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以及社会转型期的一些变化等因素,造成了这些“成年孩子”不愿长大。这对青年自身、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要解决“啃老族”这一新的社会问题,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努力,才可能奏效并且防患于未然。

(一)教育存在弊端

在学校教育中,实行的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受教育者上学只是为了拿文凭,获得高学历。学校并不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不注重学生们的技能培训或者不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等。同时,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有些社会需求人才量比较大的专业没有设置或设置很少,另一些没有社会需求或需求量很少的专业各个学校却都有设置。并且,高校很多教学课程的设置并没有紧扣该学科的前沿动态,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造成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无优势。尤其对于本科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就业的尴尬境地,学历方面不如研究生、博士生,专业技能方面不如职高生,要是再加上自身心态没有调整好,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啃老族”。现行教育体制的局限性,致使学校变成了只“教书”而不“育人”,教师只“授业”而不“传道”,片面强调文化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德育培养,因而对“啃老族”的壮大起到了助推作用。

家庭是人生经历的第一阶段,它是个人早期社会化的启蒙地,人的价值观念,精神,道德品质等都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如今,“啃老族”的出现反映出本应成为子女第一大课堂的家庭在教育功能上出现了偏差。“啃老族”群体中的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一出生就得到父母长辈们的百般呵护与溺爱,从不让其受到委屈,从小衣食无忧,父母给其子女创造了一个温馨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再让孩子受罪”,因此,格外注重孩子的生理性健康,只注重“养身”而忽略“养心”,忽视了子女独立自强,勤俭节约等人格精神的培养。由于家庭教育理念的偏差,人生价值平台的单一化,他们的教育目的就是希望子女能够考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从而忽视了对子女基本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致使他们形成了自私任性,无责任感的品质,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因而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地位。

(二)社会及政府职能的不足

就业较难是“啃老族”存在的一个重要根源。最近几年,各大高校都在实行着扩招政策,上学的人多了,但到了毕业的时候人数也相应增多了,再加上前几年没有就业的人群,就业压力就变得如此之大,同时现实社会中提供的就业岗位极少,社会竞争激烈等原因,也造成了就业困难。部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或者没有特殊技能而无法就业,他们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啃老族”;对于那些频繁跳槽或是下岗人群来说,激烈的竞争也会使得他们感觉到不适应而不去工作,依靠父母来生活,这也就成了“啃老族”;而对于那部分已经就业的人群来说,现实的物价,房价蹭蹭上涨的现象,自己的收入根本不能满足自己的所需,就将目标转向了父母,慢慢符合了“啃老族”的标准.。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并且特别愿意要重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们,其实有些工种并不需要这样高的学历。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往往设置经验和性别障碍,如要求有两三年的行业经验,有些岗位还特别标明是男士或是女士,这就将部分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前一段时间,我在找工作的时候就有如此的经历,面试时问我一些问题,如哪个学校毕业的,学什么专业的,英语四级过没过等等,但在我工作的那段时间内,问过我的那些东西一点都没有用上,因而也可以看出,用人单位的高标准要求。

(三)社会保障存在严重缺陷

1.失业保险,退休金制度的不健全

对于失业、待就业的人群来说,他们并没有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及失业保险所带来的好处,并没有受到这些制度的保护。这反映出这些制度涉及的覆盖面比较小,界限不明确等问题。同时,该类群体的上一代的退休金,养老金等等,面对现实高的消费标准,这部分资金可能并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或者是本来可能足够自己消费,但是由于下一代在自己身边长时间的蹭吃蹭喝,该部分资金也就不够用了,因而会出现退休人员再去人才求职的现象。

2.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不完善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为维护广大工薪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利益,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所设计的一项重要的保障制度,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制度设计的某些方面不完善,一些低收入群体却没有能力享受住房公积金制度所能带来的各项优惠政策,相反,一些中高收入阶层却“充分”享用了公积金制度所能带来的种种优势和便利。即使在缴存方面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事业单位等在成立之后办理公积金开户与缴纳工作,但他们将其作为一种福利制度加以执行,有些私企或部分国有企业认为该制度涉及本身利益而不执行该制度。由于其缺乏强制性、规范性、相应的惩罚性而使得在管理、执行、运营方面有障碍。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比较小,它只涉及了定义中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但对进城务工人员、下岗人员等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同时在许多企业中还出现了该基金应建未建、应缴未缴的现象,可见该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保障对象及范围狭窄。

三、啃老族现象的解决对策分析

1.改革教育方式,加强就业指导,给子女“心理断乳”

学校教育应该做到“立人、立德、立心、求知”四项并举。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好心态面对社会中激烈的竞争等。还要了解一下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家长应及早转变溺爱的教育手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时切断亲子之间的“心里脐带”,注重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富有责任感,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职能发挥,进行综合治理

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出资成立专业机构,对该群体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就业;社会也可以成立相关机构对“啃老族”做心理方面的工作,调整良好的就业心态,鼓励他们就业,同时还可以建议NEET族自主创业。同时改变用人单位那种盲目的心理,应该结合社会上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消除歧视现象。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啃老群体的父母,国家根据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依据其缴纳保险的年限及数额,对其足额发放属于他们自己的保险津贴,以满足消费的需要;对于失业人群而言,有关单位应根据其缴费年限和比例及津贴给付期限,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满足其消费需要。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

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17条规定:“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开始缴存住房公积金”,“单位新调入的职工从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日起缴存住房公积金”。第18条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第19条规定:“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由所在单位每月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各个企业应按规定执行,这样就有利于上述“啃老”群体在住房方面的保障。

(2)提高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

大力宣传住房公积金的重要意义,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缴存公积金的自觉性,尽快解决公积金应建未建、应缴不缴的现象。还应将范围扩大到一些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职工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身上,充分维护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根据我国具体的国情,制定合理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并强调用人单位按时为员工缴纳该资金,并且按照《条例》规定,公积金缴纳率最低不能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努力使高中低不同收入的人群都能够平等的享受到该基金所带来的利益。

(3)明确职责,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改革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分设机构,成立资金运作部门,使其单独进行运作。建立科学的资金运作机制,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使用,因为与之相伴有风险问题的存在,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保证住房公积金的安全性和专项使用性,另外还要与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以促进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4)提高该资金的使用效率,改革运营模式

职工和职工单位缴纳的公积金都归职工个人所有,该资金用于发放贷款和购买国债,投资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及其他与住房有关的公益保障方面的增值收益也应归职工个人所有。这样,啃老群体就有了一些住房保障,有了一些积蓄。

[1]谭丹.我国“啃老族”现象的成因和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10,(3):27-31.

[2]张秋玲.我国社会的“啃老”现象评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7-60.

[3]张顺.“啃老族”现象成因浅析及对策探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1):25-31.

[4]饶志华.当代“啃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难点及路径选择[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5):20-22.

[5]张科.“啃老族”的形成原因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8,(9):30-40.

[6]赫林.大学毕业生“啃老族”成因及解决对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1-35.

[7]史淑桃.当代大学生“啃老族”现象对高等教育的反思[Z].《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41-43.

C915

A

2095-3763(2012)01-0105-03

2011-12-01

白海琦(1978-),男,河北武安人,石家庄经济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公积金住房现象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