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变与不变”中前行
——对设计色彩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2-08-15刘伟

关键词:变与不变课题色彩

刘伟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在“变与不变”中前行
——对设计色彩教学的几点思考

刘伟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设计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设计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设计色彩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变”,即教学内容变“由技入道”为“由思入道”,教学方法变单一的“写生”为创造性“课题式”,教学评价变只看“结果”为“过程”与“结果”并重;二是“不变”,即遵循色彩的科学性、色彩的艺术性和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设计色彩;教学;变;不变

长期以来,我国色彩教学沿用传统的、程式化的写实性色彩教学模式,强调扎实的色彩造型能力,客观上为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力与表现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各地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传统的写实性色彩教学体系因不符合设计专业的特性和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已凸显诸多弊端。“设计色彩”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之中。由于一些院校仍沿用写实性色彩培养模式,加上各地院校对设计色彩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理解有所侧重和选择,使得设计色彩教学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较强的随意性。如何使设计色彩教学契合设计专业需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调整。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设计色彩教学可以尝试在“变与不变”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以就教方家。

一、变

(一)教学内容变“由技入道”为“由思入道”

设计色彩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色彩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色彩世界好奇心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各种色彩信息的反应、综合和处理能力,提高色彩审美能力等。传统色彩教学在基础阶段习惯于教“技法”、教“体系”,即“由技入道”,强调色彩的客观真实,看重空间关系,计较条件色,讲究笔触肌理效果,结果自然表现为学生墨守成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一定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新颖独特的创造能力。“由技入道”难以实现设计色彩教学目标。

设计色彩解决的不是技术与模式,而是对自然 “另眼相看”,抛弃客观对象的固有色彩,舍弃一切琐碎细节,提取自己所需要的形态、色彩加以联想、组合和主观应用,追求色彩的平面、含蓄、简洁,着力于色彩的整体安排和设计,把艺术的想象性思维和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寻找色彩自身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设计色彩可以“以思入道”,教“思”。“思”与“技”不同,“思”是意识自觉选择和主动创造的过程,是目的;“技”是手段,达成目标的工具。例如,在色彩的形式语言训练阶段,我要求学生从摆放的一组静物中主动选择,不限定所画内容,借助想象、灵感进行选择与重组,创造新的形式。具体要求:面对客观物象不再具象表现,而是主观摆布平面形态,让学生把具有三维空间的物体压扁成平面的图形,再利用图形的透叠、交错、重构等手法,按照构图的审美原则探索有趣的形式。画面的空间被分割后,色彩开始介入,让学生尽量简化色彩的层次,主观选择对比色系、邻近色系或同类色系填入画面不同空间内。画面中的图形已经完全失去物理结构和实用性,只是作为画面造形的一种媒介,色彩对比全然不同于具象关系,画面纯粹是色彩的形式和审美情趣的表现。从独立思考打破传统摆放模式的构图,到用心感受何种结构才能表达心中感觉,再到怎样把色彩控制在对比统一与疏密均衡的和谐画面中,当学生这样主动思考的时候也就摆脱写实色彩的模式,进入设计色彩的思维状态。

(二)教学方法变单一的“写生”为创造性“课题式”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心地位,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释放学生更多的潜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设计色彩的培养目标,尝试改变把学生放在画室里,只管画画,被动接受训练的教学方法,采用“课题式”教学。

“课题式”教学,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结合教学环境与实际条件,在相应的知识背景下,完成一个个课题带来大量任务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课题式”教学对教师的教育素养和学术水平要求很高,只有具备开发学生创意性的课题才能达到教学预设的目标。正确的课题训练不但解决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观察方法。首先,教师应对设计色彩知识体系总体把握,全面布局,针对不同单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创造性地设置课题与训练方式。同时,把课题要求讲深、讲透、讲活,优化教学情境,诱发探究动机,逐步把学生引入设计色彩的思路上来,最大限度地体现课题式教学的灵活和有效性。比如,为了让学生摆脱传统的绘画色彩思维模式和应试套路,给学生一个缓冲期。笔者设计了单元训练课题 “大师之路的启示——感受经典”,通过研究、临摹、赏析经典名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色彩分析与色彩构图的练习,正确认识什么是色彩和色彩感,如何发现色彩和组织色彩,在大师作品中寻找他们的眼睛还没有能看得到的色彩。通过与大师的对话激发了学生观察与思考的欲望。为解决色彩问题学生会主动收集信息,阅读资料,从而提高获取新知识与研究的能力,逐步形成一种勇于求知、乐于创新的色彩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应把课题作为教学的引线,引导学生将思路拓展和延伸。每个课题提供给学习者是可以室内外具体的静物或景物组合,也可以是明确的概念或自由命题。要求学生放弃沿袭模式,在规定的课题要求之下,强调对表达内容与技巧的自我选择,发展学生个性。比如,以“画室”为题,让学生发现画室周围具有形式美感的物象综合处理,有学生选择错落有致的画架,规整方正的画板,随意摆放的画具,甚至选择堆满垃圾的纸篓。这些日常我们不太愿意表现的物体,往往更容易让学生打破常规的绘画思维模式,摆脱客观物象的物理属性,用全新的角度去思考色彩的本质。第三,教师应伴随多媒体讲解、现场讲评、学生讨论和个别辅导,及时补充课题相关的现代艺术与设计范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题的教学目的与方法。

(三)教学评价变只看“结果”为“结果”与“过程”并重

传统的色彩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多是教师根据习作 “结果”,按照色彩写生套路评价,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不能以评价促学生发展,也容易因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或个人主观偏好造成评价的片面性。设计色彩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的表现内容,思维能力,表现手段各有差异。如何打破原有的评价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设计色彩教学的有效性尤为重要。根据设计色彩教学环节的特点,教学评价宜采用“结果”与“过程”并重的方式,既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又注意到学习的过程也是反映学习质量水平的重要方面。

在评价内容上“结果”与“过程”并重,指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把学生在设计色彩课程各阶段的学习行为、进步状况和思维能力纳入评价的视野之中。具体做法:先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每一个同学在设计色彩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生的色彩基础、学习态度、设计意识和自身独特的创造力,用动态的眼光,多角度地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为了降低评价的随意性,使评价真实客观,量化评价标准。把习作效果分三个等级:基础分、操作分、能力分。基础分包括对色彩的分析、提炼与应用,色彩的形式结构,色调的和谐组织,画面的构成秩序等。操作分指对色彩形式要素的主动运用能力以及由此发展而表现出来新的造型和色彩能力。能力分指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与设计意识,对未知画面能够做出自己理智与情感的明确反应能力。

在评价主体上“结果”与“过程”并重,主张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打破单向的评价体系,形成双向交流型的教学评价关系。具体做法:学生自评,学生回顾学习历程,阐述作画的思路,让老师了解自己的观点,找到与设计色彩的培养要求有什么差距,认清学习的欠缺与收获。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设计色彩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科认知、情感态度、创新能力、审美意识的最终实现,对学生通过完成本课题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方法,还有哪些不足进行评价。教研组评价,根据学生提供的习作成果,教研组按照评定等级给出合理的评价。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关注“怎么画”的“过程”,教研组评价则关注“怎么画”的“结果”。将三者的分数综合,以平均打分计入学生成绩。既体现“结果”与“过程”有机结合,和谐统一,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了收获,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同时,教师也会关注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优化教学情境,进一步完善设计色彩教学。

二、不变

(一)遵循色彩的科学性

人们能感知色彩,是由于眼睛接受了物体反射的色光,因光波的长短不同,世界万物对于色光不同程度的吸收与反射,导致色相和明度的不同,于是,我们才看到绚丽多彩的世界。虽然每个人对色彩有不同的喜好,色彩也因为个人情感因素的介入受到影响,但是所有个性差异都脱离不了色彩的基本规律。正因为色彩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人们可以对色彩进行各种光、色的对比分析,依靠色彩变化的原理和自身的色彩感觉来捕捉色彩。在设计色彩教学中,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忽视色彩教学的科学依据,加上一些老师缺乏从事基础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基本素养,无视大学基础教育的人文关怀,把色彩基础教育与带有个人倾向的色彩观念混为一谈,奉行“跟着感觉走”、“随便画”的色彩理念,从而使设计色彩的教学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设计色彩教学应“引导学生掌握客观色光变化的规律才能打开色彩的神秘之门,让瞬息变幻的色彩关系相对稳定和明晰,进而掌握正确的观察、认识、表现色彩的方法”[1]P223,挖掘色彩艺术真正内涵,并利用色彩特征为设计目标服务。虽然设计色彩教学是传统写实性色彩无法替代的,也不能脱离科学客观的色彩知识而杜撰出来。因此,把握色彩的科学性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十分重要。

(二)遵循色彩的艺术性

色彩的科学分析和研究为造型艺术创造一个科学的依据和前提,我们必须在科学认识色彩的基础上,把握色彩的艺术性这一美的原则。在我们的设计色彩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色彩的艺术性是绘画之优势。绘画可以根据不同的光影,用强烈的色彩变化来组织画面的色调,可以发挥作者特有的色彩修养和技艺自由创作,用缤纷的色彩宣泄作者的审美情感。而设计色彩主要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学生能想的到,画的出,全然不顾色彩与形式美不美,一味鼓励学生创新。殊不知,设计与绘画都属于造型艺术,二者之间只有互通关系而无绝对区别的界限。设计色彩与绘画在色彩原理与应用规律上是一致的。现代绘画注重色彩的形式意识,如点、线、面和黑白灰构成等,设计色彩同样偏重用色彩来设计事物的形状,以色彩的巧妙配置衬托形象之美,使色彩表现具有形式感、设计感。现代绘画强调对不同材料、不同表现语言的尝试,包括颜料及其他材料的综合运用。设计色彩也需要通过创作促进材质语言运用更丰富、有效,实现材质自身特有的审美价值。因此,我们可以把绘画与设计的共性联系起来,在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发展的语境中,形成设计色彩教学研究的思路,不要刻意地强调二者狭义的功能区别。“20世纪之交兴起的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步伐正好合拍,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等一些列艺术运动,都在力图定义工业文明条件下的美学形式与功能。艺术的发展和设计的发展并行不悖,二者都在追求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实质的理想形式。”[2]P49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高度统一。优秀的设计一定是自觉地、巧妙地发挥色彩艺术性的魅力,利用色彩艺术性增加自身的附加值,来提升设计本身的审美品位。所以,设计色彩教学在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思考的同时,引导他们找寻艺术的感觉,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锻炼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设计色彩教学面对的是一批又一批从中学刚跨入大学的年轻学子。入学之前所受的美术教育多是为了寻求考试模式和追求升学率的幌子,对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认识较为狭隘,仅理解为一种美术技能的掌握。有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仍对其高考阶段看过、模仿过的技法、范画念念不忘,学习过程中严重缺少创造性和独立的思辨能力。如何打破学生对色彩业已形成的认知模式和思维习惯,培养色彩的设计与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大一新生刚进校踌躇满志,可塑性极大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艺术生个性比较强,不易转变应试色彩观念,不易接受别人评价,面对一种全新的色彩训练课题,表现出无所适从,甚至出现抵触情绪,特别是他们求知成才,急于想学习专业知识的渴望,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坚持正面的理论引导,主动了解他们艺术成长的阅历和知识背景,既不能用简单灌输的方法,“流水式”一刀切,按照自己的模式套牢学生。又不能为迎合学生,放任自流,随便画。鼓励学生打破心目中所谓的“绘画标准”,积极进行色彩探索、实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愿意和喜欢上设计色彩课,让学生感到课程结束后在色彩修养、绘画观念、设计意识上有收获、有提高、有启示。这不仅是高校从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增强设计色彩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

三、结语

作为学科基础课程,设计色彩有着非常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求其变化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消减而破获学科的完整性,要注重训练内容系统性、渐进性和交叉性,否则知识的传授就有缺陷。总而言之,设计色彩的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课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研究,不断反思以“设计”为理念构筑色彩训练的框架及组织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才能使设计色彩教学走向丰富有序的前进道路,真正给学生专业发展创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平台。

[1]蒋跃.美术院校色彩教学对策[J].浙江学刊,2005,(5):222-224.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变与不变课题色彩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神奇的色彩(上)
在“变与不变”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香港书展的“变与不变”都令人高兴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