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化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理论基础研究
2012-08-15高渊媛
高渊媛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审美化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理论基础研究
高渊媛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教育研究者开始将审美化教学与各个学科相结合,提出了应用于不同学习阶段和具体课程的教学模式,但将审美化教学与二语习得中的相关理论结合并用于指导高层次的英语教学实践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在对二语习得中动态理论和混乱/复杂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指出在国外两种理论的指导下,审美化教学在英语课堂应用中带给我们的一些启发和思考。
审美化教学;动态理论;混乱/复杂理论
一、审美化教学的界定
审美化教学概念的核心就是什么是“美”。然而,很难给“审美”这个概念下一个明确具体的定义。杜威认为:“和谐产生美”。“和谐”被定义为:“与自身理想本性相统一的经验。”杜威所指的“经验”不是指我们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而是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它包括物质经验和经验过程。简言之,“经验”就是个体与自然、有机体和环境的互动。对于“互动”,杜威从两个层次进行了诠释。一方面指个体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另一方面指行为的结果反作用于个体。由此得出,“经验”不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且也是个体与环境相融合的特殊“复合体”。对于语言教学,杜威说:“语言的核心不是对已有表达的重复,而是在交流中的互动产生出的有意义的语言。任何艺术都是通过交流的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国外的很多学者从杜威艺术和审美的视角,进行了将审美经验应用于教学的研究。George Eliot(1967)曾说:“最高级的教学是表现生命的复杂性”。Mark A.Pike认为,审美化教学之所以是所有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因为审美化教学以图画“pictures”为特征,而不采用更为直接的指导式的图示“diagram”。就教学而言,图画与图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隐性地,灵活地表达我们流动的思想,它可以动态地适应环境;后者则显性、固定,单一而且直接。正如杜威在他的著作《艺术即经验》中提到的,“经验”是尝试的过程,是流动的。因此,审美化教学不应被限定和常规主导。Elliot Eisner也解释说:“教学是一种人类活动的形式,在此活动当中有很多突现的结果,而且这些结果通常是在学生的互动当中发生的而不能被预想到。”课堂作为一种师生共设的文本应充满探索的空间和不确定性,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发动脑筋去探索发现。只有当师生共同把自己的洞察和创见应用于对彼此的阅读时,学生才能获得更加令人满意的学习体验。换句话说,审美化教学就是为学生,教师和教材创设一个可以产生互动和共鸣的契合点。当交流和互动激发出思想,教学就必定伴随着智慧,强烈的感受和情感共鸣。
国内学者也对审美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在《教育美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生命化体现》一文中已有所提及,在此略述。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对审美化教学的界定如下:以创设情境产生经验为原则,以互动交流为途经,审美化教学是指一种培养学生思维,互动及合作能力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到服务于教育目的且具有思考价值的活动中。审美化教学的形式自由但不零乱,具有创意但不失原则。审美化教学研究的对象是师生双方互动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某一方的某些方面。
二、审美化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一)Dynamic Systems Theory(动态系统理论)
起初,动态系统理论(DST)是作为数学学科的一个分支,研究两组能够成一个复杂系统的变量。随后出现了将动态系统应用于认知科学的研究。二语习得(SLA)是认知领域的一部分,对其研究的重点已经从获得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的静态认知模式转向了把SLA作为一个生成过程的动态研究,这个生成过程中融合了教师、学生,学习材料和整个教学环境的交流互动。
所谓动态,Alec Norton(1995)将其定义为:“一个系统随着时间迁移而变化的过程。”Paul van Geert(2008)补充到,在这个系统中特别要包含大量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动态系统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和发展的复杂系统,这个整体系统中包含各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的众多变量。De Bot,Lowie and Verspoor是将DST应用于语言学习的开拓者。他们把语言看做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认知,社会和环境因素彼此不断地相互作用,语言学习不再是教师教授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形式,而是交流过程中的新产出。很多将DST理论应用于SLA研究达成了一个共识:语言学习是一个推进发展的过程。De Bot,Lowie and Verspoor把推进系统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在因素是指学习者个体的内因,如学习态度,学习时间,学习动机和已有的知识等。外因是指学习者个体以外的因素,如有待探索的空间,环境所能给予的学习时间和外在的信息资源。也就是说,语言发展可以看做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来自外因的新的输入可以成为内因的已有知识,然后来自已有知识的产出也可以成为下一个过程外因的输入。在此,“发展”的概念与杜威提出的“经验”概念相一致,表明:外因与内因有着紧密的联系,互为条件和因果。
对于英语教学,内因包括学生先有知识、用于学习的时间,注意力及学习动机;外因包括教师的指导、鼓励、反馈、学习资源,来自同学的帮助和影响以及师生互动共同创设的环境。显而易见,内外因以多种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例如: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反之亦然,教师的引导方式也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这种互动不仅仅存在于内外因之间,内因各要素之间或外因各要素之间也密切地相互作用。比如:就内因而言,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时间,另外,学习时间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外因的相互作用体现在:师生、生生、学生与学习材料、学生与教学媒体等方面的互动,这些相互作用都形成了教学这个宏观系统的子系统。因此,Larsen-Freeman(2002)指出:“将DST应用于SLA是恰如其分的,因为DST把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都融合在SLA中。而语言就是在一个个体内因互动及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发展的。”
综上所述,正如Burns and Knox(2005)所说:“语言课堂体现了动态系统的所有特征,并且DST为分析课堂中的互动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课堂中学习的发生是个体与群体两个层面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Chaos/Complexity Theory(混乱/复杂理论)
Chaos/Complexity Theory(C/CT)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而是DST的一个分支,最初从数学研究发展而来。现在由于该理论带给人们的启发,已被应用于数学科学之外的很多领域。在此阐释该理论的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独特性与语言学习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相吻合。Kees De Bot(2008)把“chaos”定义为:“随着时间变化,各个变量相互作用所带来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但“混乱”并不意味着没有秩序。“复杂”可以解释为各要素和子系统以众多隐性的方式相互作用,各个要素和子系统作用并反作用于彼此,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固定不变的。基于对C/CT的研究,研究者得出该理论的一些核心特征并将其应用于SLA的研究中。C/ CT的主要特征包括:动态性、非线性、突然性、不可预测性、对先前状态依赖的敏感性,开放性及自我组织性。既然语言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那这些特征在SLA中是如何体现的呢?K.de Bot指出:“非线性表示先前变化的程度与该变化所产生的长期效应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语言学习中,获得规则动词与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 “U-shaped behavior”就是二语发展非线性的一个佐证。“突发性”是指各组成要素不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相互作用,在互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期而遇的现象,并且该现象会作为一个要素在整个系统中发挥作用。语言学习就表现出来这样的突发性。正如Hopper(1988)所说:“语言是一项即时活动,它遵循的原则就是即时性,并依附于话语的交流,变更和放弃话语权。”不可预测性和对先前状态的敏感性是相互密切联系的。复杂系统的不可预测性也就是由于其对先前状态的敏感性造成的。换句话说,在动态系统中一个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巨大的改变,然而,巨变也有可能被整个系统吸收而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这就是我们在动态理论中所说的“蝴蝶效应”。例如,在语言学习中一个在语言产出中可以忽略的不同就可能带来在语言产出中的巨大的不同。C/CT的另一个特征是“开放性”。Larsen-Freeman(1997)认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就是能够吸纳并融合新事物的体统,在吸收外在环境中能量的同时不断向前发展。”很明显,在语言教学系统中,所有的因素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下相互作用的,师生间彼此互动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环境。最后一个特征是自我组织。语言学习尤其具有自我组织性,因为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先前状态,同样的语言输入在不同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每个个体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都在以独有的方式绘制自己语言学习的线条。
(三)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审美化教学就是教学中各因素和子系统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动态的宏观系统,“经验”也就是在这样的多重复杂交互中产生的,从而产生出“和谐”的自我体验,也就是一种审美精神的提升。审美能力是语言教学的内在要求。正如杜威指出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当即时的行为与先前的经验联系起来,才会产生出具有意义的新的经验,这也就是审美经验或叫做审美能力。随着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语言教学系统涵盖了DST和C/CT中的每一个特征,在复杂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是语言教学真正地审美化。
审美化教学就是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混乱”和“复杂性”的互动开放系统。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作为外因的多种教学资源应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应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其思考并用目的语进行表达,整个课堂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和共同探索的互动空间。审美化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综合水平,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思辨能力,在多重互动中激发智慧,真正理解语言本身的内涵和魅力。
[1]Bot K.Introduction: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as a Dynamic Proces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92,ⅱ,2008.167.
[2]Dewey’s Aesthetic,(n.d.).First published Fri.Sep.29,2006,Retrieved May 26th,2010,from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dewey-aesthetics.
[3]Granger&David A.Teaching Aesthetics and Aesthetic Teaching: Toward a Deweyan Perspective [J].The JournalofAesthetic Education,Volume 40,Number 2,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6.45-66.
[4]Larsen-Freeman,D.The emergence of complexity,fluency,and accuracy in the oral and written production of five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Applied Linguistics,2006b,27(4):590-619.
[5]Mark A.Pike.Aesthetic Teaching[J].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Volume 38,Number 2,Summer 2004.20-37(Article)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