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
2012-08-15王火利
王火利
(武汉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
王火利
(武汉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网络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校党组织应提高加强大学生党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主要存在工作理念滞后、缺乏实效性、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从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教育模式、加强队伍建设、挖掘网络教育资源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大学生;党员;教育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要求高校党组织不断提高对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网络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需要重新认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一是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产生了一定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将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诸多机遇。但是,经济全球化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成为他们极力向全球推行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及其制定的国际经济法则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不会放弃其借助全球化、依仗其科技与经济实力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渗透进而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由于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辨析、甄别、抵御不良现象的能力较差,加之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理想[1]。
二是社会信息网络化给大学生党员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比例进一步提升,由2009年的28.8%提升至30.6%。互联网拓展了大学生党员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但是,网络信息中存在一些极端自由言论,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信息技术上的优势,极力传播一些具有迷惑性和渗透性的信息,对大学生党员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2]。同时,不同的文化在网络上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生党员势必会受到这些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导致价值取向上的矛盾、迷茫,甚至是混乱,增加了价值选择的难度,削弱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3]。
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大学生党员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4]。但是,市场经济自身弱点诱发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部分大学生党员组织观念淡薄、重名利轻政治、价值取向偏移,推崇个人主义,注重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削弱了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5]。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办学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存在着一些与现实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教育工作理念滞后,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在入党标准把握上,部分高校党组织人为地降低了思想政治素质标准,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处于基本形成时期,思想政治上出现不了太大问题,所以就把入党的把关重点放在学业标准上,出现了重学业成绩、轻思想考察的现象。在发展党员环节中,削弱了教育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重入党前考察培养、轻入党后教育监督”的现象,特别是在完成预备党员接收工作后,有的学生党支部没有制定科学、系统的教育计划,跟踪考察只是走走过场,很少听取预备党员的思想和学习汇报,对预备党员不能及时肯定成绩,指出努力的方向,把预备党员转正作为一种任务来完成,开个会、填个表应付了事[6]。
二是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不可否认我们的学生党员当中,有少数人接受教育的意识不强,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较为淡薄,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教育工作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主要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开展,采用自学、讨论、讲座、座谈等方式,大多数的理论学习都是被动的,一般都是上面下发什么文件,下面就学习什么文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其组织形式不仅单一、老化,而且学习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加上缺乏深入的指导,学生党员的学习浮于表面,根本就不可能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领会和掌握,导致某些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都是应付了事[7]。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新形势下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深层次思想问题研究不够,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教育的载体千篇一律,缺乏让大学生党员选择的空间,导致学生党员感觉新理论层出不穷又比较零散,学习起来摸不着头脑[8]。
三是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育资源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党务工作干部队伍数量不足,党员教育工作队伍也不够健全、稳定。目前,各高校从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专职人员较少,主要工作落在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身上,而部分辅导员缺乏从事党务工作的经验,面对迅速扩大的党员队伍,经常感到无从下手,难以把党员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有些党务工作者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缺乏理论修养的自觉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对自身工作定位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主要措施
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不断形成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力措施。
一是树立科学的学生党建工作理念,转变重发展、轻教育的工作思路。高校党组织应尽快扭转重发展、轻教育的学生党建工作思路,利用大学生党员文化素质较高、思维活跃、有自我教育和提高意识的特点,寻求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适应当前出现的各种新形势。各级党组织要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党员的思想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党员教育经常化、培训系统化、形式具体化,让广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实践中加强对党组织的再认识,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可以通过举办党的知识竞赛、演讲会、听取辅导报告、开展学习交流等形式,结合当前党的中心任务和时政大事,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教育,增强对党的政策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党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努力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加强组织纪律修养,从而更好地行使党员权力和履行党员义务。
二是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面对学生党员教育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要积极探索教育的新形式,开发新的教育载体,在原有的集中学习、统一辅导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党员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时效性。要结合青年一代的思想、喜好、个性强的特点,经常利用组织生活对国内外的热点、时事焦点、社会难点和身边的关注点为话题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开展“为什么入党”、“入党后怎么做”等座谈形式,结合时政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来明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9]。通过组织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党史馆、革命烈士陵园,深入社区探望革命老前辈等教育形式,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接受党的教育,亲身感受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体会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艰辛[10]。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党员以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引导他们投身社会实践,努力使党组织活动走出学校、面向社会、深入社区。要利用校内优秀学生党员事迹来教育感染大家,通过开展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形式,让广大党员从中受到启发。
三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教育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重点要做好党校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兼职学生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突出抓好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建立党校教师培训工程,将年轻教师送到上级培训机构深造,提高年轻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技巧。鼓励党校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外出考察调研、参加一些高层次学术交流,并在经费上予以支持[11]。辅导员队伍是重点,辅导员是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与学生联系紧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实际的优势,切实发挥他们在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兼职学生党务工作队伍是补充,兼职学生党务工作队伍是指除了学校专职党务工作人员以外的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相关人员。一方面要鼓励身体条件好、对学生党建工作有热情的离退休党员担任组织员,为大学生党员顺利成才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认真抓好学生支委委员的选配工作,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学生党员成为党支部委员会,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
四是适应网络信息时代新形势,充分挖掘网络教育资源。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网络信息正在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校园网络为载体,力争尽快抢占互联网这个信息社会的制高点已经刻不容缓。应逐步健全和完善一批“红色网站”,安排专人管理,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阵地。大力推进网络党建,让每个学生党员都能在网上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熏陶,不断加强对党的认识。积极开展党组织与党员网上互动,例如可在网上设置专用邮箱接收学生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安排专门的党务工作者对来信进行回复,拉近党组织和学生党员的距离,使教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12]。可以开辟“党支部论坛”、“党员之家”等专栏,为学生党员提供一个可以倾诉、交流思想的阵地,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彦,梁平锦.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3]张一斐.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问题与对策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3).
[4]张海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电子教育,2008,(4).
[5]黄楚文.增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方法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6]李周平.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途径[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7]董润芸,等.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
[8]司甜.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9]李有玉.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探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4).
[10]金庆良.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载体的几点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11]梁茜茜,陈志波.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12]左家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创新探析[J].教育探索,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