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景宁县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2-08-15夏建平刘勇勇郭建华夏建美

食药用菌 2012年4期
关键词:景宁食用菌生产

夏建平 刘勇勇 郭建华 夏建美

(1.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浙江 景宁 323500;2.景宁县外舍管理区农技站,浙江 景宁 323500)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其地貌可以用 “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来形容。两条基本平行的洞宫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贯穿景宁县全境。境内最高峰海拔1689.1米,最低海拔80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779座,整个地面千皱万褶,峰峦簇拥。景宁县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由于受地形变化的影响,南坡温度高于北坡,气候垂直差异和层次分布明显。年平均气温海拔200米以下地区17.5~17.6℃;300~500米地区16~17℃;600~800米地区 14.5~15.5℃。年平均降水量1589毫米,年无霜期196~24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28.5小时。良好的资源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保证。食用菌产业一直是景宁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为加快景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县农业局曾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笔者针对景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转型升级的几点看法,供作参考。

1 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景宁县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之一,广大菇农具有丰富的食用菌种植经验。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县阔叶林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食用菌生产条件。食用菌已成为景宁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栽培遍及县内22个乡镇、254个行政村。2011年食用菌生产 (县内)达到6047.49万袋,产值2.57亿元,景宁绿色市场食用菌交易额达7亿多元。此外,景宁1万多菇民走南闯北,到异地开发食用菌产业,足迹遍及11省50多县市,带动全国各地数十万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

景宁县食用菌产业链健全,已形成市场、企业、菇农一体化生产,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香菇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先后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79家,经销企业100多家,营销队伍3000多人。同时打造了“山山”牌、“南野”牌、“金信”牌和 “硕园”牌等一批名牌产品。景宁县曾被农业部授予“中国香菇之乡”,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 “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和 “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等。景宁县食用菌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 存在的问题

2.1 食用菌品种单一 目前,景宁县食用菌生产仍以香菇、黑木耳为主,珍稀食用菌品种少、种植面积不大。

2.2 规模化生产程度低 景宁食用菌种植户多而广,小户分散生产比较普遍,规模化生产大户、工厂化生产企业不多,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2.3 发展食用菌生产和保护生态呈现矛盾 由于香菇、黑木耳等木腐菌生产依赖于林木资源,给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2.4 产品附加值低 景宁食用菌产品基本上都是初加工产品,附加值很低。

2.5 生产设施简陋 多数菇棚陈旧老化,生产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离现代农业有较大差距。

2.6 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全县农技干部当中,真正全面掌握食用菌专业知识的人数不多,也缺少食用菌研发人才。

2.7 菌种生产企业规模小 景宁县菌种生产企业设备简陋、技术含量较低,所生产的菌种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3 面临的机遇

3.1 循环农业角度 食用菌不仅是一个扶贫产业,也是种养业中循环农业的重要节点,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转化农业废弃物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景宁涌现了一批高效的循环种植模式,成为景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新亮点。

3.2 消费角度 “一荤一素一菇”消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使食用菌产品在国内外的消费量不断增大,尤其是具有保健功能的珍稀品种,成为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效益较稳定的菇种,市场潜力很大。

3.3 政府支持角度 各级政府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促进了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和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

4 发展的方向与建设重点

以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为发展方向,以 “稳定木腐菌生产,大力发展草腐菌,努力开发特色菌类”为产业发展战略。

4.1 建设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 着力引导食用菌生产由分散的传统格局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使景宁食用菌生产基地在设施水平、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方面有新提升,引领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一是推广食用菌菌棒集中生产。引进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线,建设食用菌菌棒集中生产厂。这不仅有利于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的源头控制和后期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降低木材消耗量 (每支菌棒节约灭菌用柴0.2~0.25千克),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改善生产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对基地的水、电、路等生产基础设施和标准菇棚进行建设与改善,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

三是推行产品集中初加工。在食用菌主产区,建设食用菌保鲜冰库,提高初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4.2 推行工厂化生产 引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新模式,建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促进食用菌生产方式转变,以改变农业低效高耗的增长方式,走技术代替资源的道路。食用菌工厂化是利用工业技术和机械化设备对食用菌进行全天候周年生产,打破传统食用菌季节性生产的被动局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生产淡季市场上食用菌鲜品供不应求的不足,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促进食用菌产品的对外贸易。

4.3 开展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 根据市场需求,加大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使景宁食用菌产业由生产初级菇类产品向药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县内外企业、科研单位、民间团体投资兴办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和研发中心。通过精深加工企业培育,研发一批生物医药保健产品,使景宁食用菌产业的加工水平和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的总体经济效益。

4.4 培育开发特色珍稀菌 引进国内外具有市场前景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进行筛选、培育和开发;不断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尽快改变品种相对单一的状况。尤其要培育和驯化1~2个适合千家万户栽培的草腐菌品种,以促进景宁食用菌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4.5 做好新资源的开发利用 积极开发食用菌替代原材料资源,减少阔叶林的消耗,重点做好废弃农作物秸秆和废菌棒的二次利用;要立足本地后备资源的培育,开展菇木林基地建设。同时,还要重视外省木屑和林木的调入,缓解 “菌林矛盾”,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6 加强食用菌科技创新与推广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着力抓好食用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食用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组建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聘请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以提高景宁食用菌的科技贡献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景宁食用菌生产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景宁金钟雪梨种质资源调查与后续利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