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探析
2012-08-15魏旭江
魏旭江
(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系,甘肃 酒泉735000)
新时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探析
魏旭江
(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系,甘肃 酒泉735000)
财务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之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其它各项重要工作,已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就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职院校资本运作规模也不断扩大,其经济活动呈现出了多样化,筹资渠道多元化,核算体系复杂化,管理模式规范化趋势。原有的内部财务管理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内部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目前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新课题。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科学,缺乏预算控制力
预算管理是高职院校安排年度财务收支的计划文件和执行依据,且涉及到高职院校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好预算管理意义重大。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仍然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将预算编制简单的交给与财务有关的个别人员,预算目标的确定、编制、评价都由财务部门全部完成,未能发挥预算执行部门的基础作用和领导的指导作用,使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从而极容易导致预算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或者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形成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的现象[1]。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经济活动日益多样化,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时,很难将所有部门和院(系)的收入及相应支出全部纳入到综合预算之中,形成的预算编制不全面,使得预算收支口径与会计核算口径不一致,对预算执行的考核缺乏可比性,使部门和院(系)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二)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资产利用效率低
高职院校资产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预算外收入,使用上不核算成本。因此,长期以来一些高职院校在资产配置中,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跑项目、要资金、购设备上,而轻视了对资产使用的管理与考核;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只重视教学、科研等计划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已购资产利用效率;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松懈乏力;各部门和院(系)购置的设备难以共享,重复购置、闲置不用现象等现象普遍存在;资产验收不负责任,保管维护不力,违章处理不严,流失现象突出;固定资产入账、销账不及时,入账价值不准确,形成大量账外资产,使资产有实无账、账实不符。
(三)债务负担过重,信贷风险日渐显现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推进,各高职院校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大规模校区、校舍和实验实训条件等建设,购置大量仪器设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些高职院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在财政投入和办学收入无法满足建设需要的情况下,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银行贷款等社会资金,由此改善了办学条件,也解决了高职院校在事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了高职院校在示范性建设上的竞争力。但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大,贷款资金的还本付息压力也给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些高职院校缺乏完善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把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仅仅寄托于招生规模扩大上,但招生规模扩大本身就有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贷款规模的增大,信贷风险日渐显现[2]。
(四)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权力约束失灵
高职院校的财务监控主要是由审计、财政以及各业务主管部门等进行的,但审计部门监督多,财政和各业务部门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少,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往往流于形式,监督力度大打折扣。同时,高职院校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不规范、不协调,监督乏而无力。我国高职院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初衷是对高职院校决策权与执行权进行分离,即党委被授予决策权,校长被授予执行权,两者相互制衡。但在实践中,这种权力分配方面的平衡常常被打破,使监督管理机制出现漏洞和权利约束机制失控[2]。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大多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从属于院校纪委领导,还有一些高职院校与财务处合署办公,既不符合管理与监督的职责划分,又影响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最终导致内外监督机构的财务监督不能形成体系和合力,大大地削弱了财务监督的作用。
(五)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财务管理工作
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教师素质培养和提升,而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并不高。财务人员的工作仅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上,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效益缺乏系统分析,对院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缺乏规律性认识,以至于无法科学地考核院校整体和各部门、院(系)资金的使用效率,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依据,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
二、改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控制力
一是要设立一个权威性和独立性较强的在主管校长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机构,分别吸收教务、科研、招生、就业、学生、人事、总务、审计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负责整个预算的编制论证及外部监控等工作,让预算的执行者参与到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来,以增加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要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实行“节余留用,超支抵扣下年度指标,财权下放,财力集中”的院(系)校二级资金管理体系。三是要采用定额预算和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法编制预算。各收支项目要有合理的编制依据和统一的定额标准。人员经费、经常性的消耗支出采用定额预算并细化到部门和院(系),由各部门和院(系)负责实施,财务部门监督执行;大型修缮费、设备、图书购置费等专项经费采用零基预算,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根据院校建设发展计划与财力,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资金。四是要对预算的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杜绝不合理的预算外资金的支出,不随意追加支出项目、乱开口子,重点项目或应急支出,必须严格按程序报经预算管理机构审批,由预备费或机动费列支,真正发挥预算的作用,达到有效控制资金使用的目的,使有限的资金用在目前最需要的地方[3]。五是要在预算执行完后,加强分析,总经经验,寻找差距,奖优罚劣,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预算控制能力。
(二)增强资产管理意识,合理配置资源
各高职院校要把资产管理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决不能掉以轻心,放任自流。一是要建立健全购置制度,对需购置的设备,应从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论证,作出详细的预算,强化购置环节的管理。二是要建立经济责任制,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和个人,切实落实奖罚制度,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建立完善院校资产配置和流动制度,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制度、统一采购、统一调拨的完整管理体系,打破实验实训室分属于各教学或科研部门而形成的服务面窄、设备利用率低、实验实训室之间分割的局面,盘活闲置资产,物尽其用,提高有效利用率。四是要坚持清查清理制度,定期检查财产物资的使用与保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杜绝资产管理方面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规避财务风险能力
筹划筹资规模,规避学费收入异常变动的风险已成为高职院校财务决策者的当务之急。一是要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贯彻“适度贷款、保证重点、分批安排、合理使用、讲究效益”的原则,综合考虑办学规模、项目效益、还贷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充分论证贷款的可行性,确定合适的贷款规模。二要统筹安排好贷款的借、用、还计划,对贷款的投放时间、投放顺序、投放数量进行科学设计,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三是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改变贷款性质,将商业贷款改为政策性贷款,以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融资成本。四是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积极安排筹划好建设项目,申请政府财政贴息、财政还本等政策,缓解贷款压力和贷款负担。五是要广开收入来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配合国家有关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政策,增加成人教育、培训教育和技能教育的收入。六是加强校际联系和校企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增加教育服务收入,通过订单培养和学生顶岗实习等合理取得捐资助学资金。
(四)健全财务监督机制,强化内部权力约束
高职院校要形成规范、科学、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财务监督约束机制。一是要注重程序制约和责任牵制,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对外投资、物资设备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招生及收费等都必须要通过程序制约。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要明确各部门和院(系)及上岗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要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二是要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和作用。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实施事后控制。三是要设立独立的内部财务监督机构,对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进行重构和整合,突出审计重点,增强审计力度,切实落实审计监督问责、追究和惩处制度,防止监督流于形式。四是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收支。坚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由校长直接领导,财务工作“一只笔”的审批制度,坚决禁止绕过院校财务部门的“第二财务”违规现象。因工作需要确需设置的财务机构,应严格控制,并接受院校财务部门的统一领导,实行会计委派制。二级单位的财务收支必须纳入院校预算管理,并在院校财务报表中准确反映。
(五)加强财务人员培养,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办学竞争日趋激烈,对高职院校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理财能力,能够参与院校的财务决策、财务制度建设,进行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尤其是对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改革等新知识的学习。鼓励财务人员钻研业务,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准确把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改进并提升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水平[2]。要强化财经法制观念,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理财,使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限,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1]王莹.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新情况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2]许青云.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3).
[3]孟志坚.加强高校预算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EB/OL].http://xz2009. teacher.com.cn/UserLog/UserLogComment.aspx?UserlogID=9386.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