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访吸血鬼》的人物精神分析解读

2012-08-15陈海容

关键词:克劳迪莱斯特路易

陈海容

(黄山学院 外语系,安徽 黄山 245041)

《夜访吸血鬼》的人物精神分析解读

陈海容

(黄山学院 外语系,安徽 黄山 245041)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正常的人格需要本我、超我与自我的相统一、相协调。通过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读莱斯特、路易、克劳迪娅的心理机制,分析莱斯特与路易人格分裂的症结,以及克劳迪娅得以实现真正自我的原因。

本我;自我;超我

吸血鬼向来是恐怖的代名词,是文化禁忌的符号。青面獠牙的丑陋外表,嗜血为生的生理本性,往往让人闻风丧胆。然而,安妮·赖斯的《夜访吸血鬼》向读者展现的却是一个不一样的黑暗王国,那里囚禁着像路易这样孤独,缺失身份的另类。同所有吸血鬼的诞生方式一样,路易被莱斯特互换血液而变成了吸血鬼。肉体的死亡宣告了路易作为人类的结束。作为一名新生儿,路易对吸血鬼世界一无所知。尚未泯灭的人性使他依旧恪守人类的准则生活,违背吸血鬼吸血为生的自然本性,成了吸血鬼世界完全的“素食主义者”。对于竭力让他接受自己吸血鬼本性的莱斯特来说,路易的人性是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源泉,而这一矛盾又因为吸血鬼女儿克劳迪娅的诞生更加激化。

每一部作品的灵感都来自生活,《夜访吸血鬼》也不例外,它体现了安妮本人对现代生活的思考。虽然它刻画的是一个另类世界,但细细体味,它正是读者自己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弱势群体,他们就如小说中离群索居的吸血鬼一样,往往处于“他者”的地位和无言的状态。而路易那深深的孤独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是现代人的写照。徘徊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辗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现代人往往在心中筑起一道道城墙,防人于千里之外,一样的孤独彷徨。因此,研究安妮的作品能让读者反观自身的内心世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小说中,路易也好,莱斯特也罢,尽管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却都处于人格分裂的状态,缺乏完整的自我。因此,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利用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相互关系去解析莱斯特,路易、克劳迪娅这三个人物,找到莱斯特和路易人格分裂的症结,从而通过克劳迪娅进一步诠释如何实现完整的人格。

一、人格理论学说视角依据

在《自我和本我》这部后期著作中,弗洛伊德将心理分为意识与潜意识,并阐述了自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受着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追求满足。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它既以大部分的经历来控制和压抑本我的非理性的冲动,又迂回地给与本我以适当的满足。超我是人格中高级的、道德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它以良心、自我理想等至善原则来规范自我。[1]P108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我与超我都希望控制自我,他们互相抑制。只有当自我既满足本我的需求,又考虑超我的限制,三者达到平衡的时候,人格才能正常。

在《夜访吸血鬼》中,莱斯特随心所欲,追求感官愉悦,本着快乐原则行事,正是本我的象征;而路易不断寻找存在的意义,固守人类的行为准则,维护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体现了他受超我控制的心理结构;吸血鬼女儿克劳迪娅,则成了路易与莱斯特分别代表的超我与本我的争夺的焦点。因此,表面上,小说聚焦于莱斯特与路易之间的矛盾,从精神分析的层面上看,这正是一场超我与本我争取人格完整独立的较量,尽管最终谁也无法占据上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构成解读这三个人物的视角,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超我的象征符号——路易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他代表着自我理想,是社会行为准则及形成的禁忌,并且以良心的形式或许潜意识罪疚感的形式行使道德的稽查作用。因此,当我们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我们会有一种罪恶感。[1]P131-135道德是人类无法逃避的选择。老子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此,万物必有道,有其自然规律,人类需谨遵道而行,顺应自然。世人皆有德,凡事讲究德行,讲良心。倘若人类一味追求快乐,不受自然规律约束,那就与飞禽走兽无异。古往今来,有诸多名人文豪都对道德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又有英国诗人乔叟说:“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因此,道德和良心可以说是人类的内化心理机制。

在作品中,路易总以人类的道德规范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受锢于种种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然而,对于吸血鬼的他来说,吸血是生理需求,甚至是与他渴望回归的人类的唯一沟通方式。然而,每一次杀人对于路易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每一次违背人类道德的行为都会让他产生良心的不安和罪恶感。当他得知吸血鬼还能以动物的血为生的时候,虽然动物的血远远不够满足他的生理欲望,他仍开始搜寻老鼠之类的动物来进食,“一方面,理智想要制止饥渴;另一方面,又受杀人欲望的驱使,因此我被停止行动的愿望撕扯着。”[2]P67可见正是这种残留的人性与吸血鬼的本性之间的冲突使他的人格几乎处于分裂的状态。如康德所言,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虽然身份转变了,但是道德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它时刻监督着路易的行为。

人类的社会行为准则,是非道德观念构成了路易的自我理想。自我和理想之间的冲突,将最终反映现实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之间。[1]P134作者借莱斯特一语道破天机,路易就像一个成人,在回首童年的时候,发觉没有好好珍惜过去,而一个成人是不可能再回到幼儿园去玩玩具的,因此,路易不可能再回到人世间享受温暖,应该接受自己吸血鬼的自我。而路易无法理解这些,在他看来,正是变成了吸血鬼,自己更懂得了生命和关怀的意义及价值,如果吸血鬼能以动物的血为生,就该以动物的血为生,而不应该横行于人的世界,给人带来困难和死亡。路易拒绝接受莱斯特的本我也是他的一部分,执着的压抑着自己吸血鬼的本性。因此,对于处于既是吸血鬼又是人的尴尬境地的路易来说,现实与心理之间是一场谁都永远无法妥协的较量,导致他无法实现完整的人格。只有当路易接受莱斯特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接受自己的吸血鬼身份,遵循吸血鬼世界的秩序,一方面接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的时候,他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三、本我的象征符号——莱斯特

根据弗洛伊德的诠释,本我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趋利避害,求乐避苦,自我保护,这些本能不懂得逻辑、道德和价值观,其活动只受快乐原则支配,一味地追求满足。在小说中,莱斯特正是这样一个符号,依据快乐原则运作,没有理性、道德和伦理观念,冲动、盲目、纵情享乐。

首先,他残忍而又冷漠,对生命本身极为不敬,将人类的生命玩弄于鼓掌之间却不受任何道德观念的牵绊,良心的谴责。他专注于对他自己也曾拥有的人类生命的报复,追求个人最大的愉悦,用行动实践自己对吸血鬼的定义:杀人犯、食肉兽、吸血虫;其次,路易满足了他对快乐原则跟享乐主义的追求,也满足了他内心深处的欲望。他乐此不疲地将吸血鬼的生存法则一点一滴地传授路易,希望通过影响路易的生活来获得自己的满足与快乐。他就像一名必修课的老师,指导着路易去接受吸血鬼的本性,希望路易能像他一样,本能地去杀人。同时,他又是一名旁观者,观看着在他的悉心设计下路易生活的改变。当他让路易第一次尝到杀人的味道后,他便期待着路易向向往一只满满的酒杯一样渴望要每个人的命。当他看到路易情不自禁吮吸小女孩克劳迪娅的血的时候,他欣喜若狂,路易每一次的改变都宣告了他理念的胜利;再则,吸血满足了莱斯特对性的需求。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本我是按“唯乐原则”活动的,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吸血鬼在杀戮和吸血时体验的快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次性交体验。咬颈使吸血鬼与受害者关系变得极其亲密。

弗洛伊德曾用骑手与马的关系来比喻自我与本我的关系。马为骑手提供前进的动力,而骑手则掌握缰绳决定前进的方向。但有时马也许并不听话,骑手如果不想被甩下马,就只好牵引马去它想去的地方。本我与自我也正是这样。在自我和本我的关系中。自我就像一个骑在马背上的人,它得有控制马的较大力量。如果一个骑手不想同他的马分手,他常常被迫引导它到他想去的地方。[1]P126莱斯特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必须像骑手控制马匹一样,适当控制自己的本能。自我寻求把外界的影响施加给本我及其倾向,并努力用现实原则代替在本我中不受限制地占据主导地位的快乐原则。然而,莱斯特对路易对人类的情感视若无睹,甚至颇感不屑。因此,就像莱斯特最终绝望地发现他无法真正控制路易一样,他没有意识到超我对自我的重要性,也就无法实现人格的完整。

四、超我与本我共同影响的自我——克劳迪娅

像莱斯特一样一味的按照快乐原则行事,不顾一切地寻求满足和快感,或像路易一样单纯的按照至善原则,维持自己的道德感,都无法获得完整的人格。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莱斯特与路易的冲突不仅在于他们两者之间本我与超我的较量,还体现在对他们的吸血鬼女儿克劳迪娅的培养上。路易与莱斯特都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影响克劳迪娅,从而矛盾也就产生了。路易试图以自我理想影响克劳迪娅,而莱斯特则希望克劳迪娅按照自己的本能行事。因此,克劳迪娅是本我与超我试图控制自我的另一个砝码。

克劳迪娅从儿童时代起就接受着莱斯特和路易对自己的影响。路易尽可能地唤醒克劳迪娅的良知。他细心地呵护她,教她知识,教她用审美的目光,去看待人类的创造,教她永生的意义所在等。他渴望用自己竭力维护的道德观念去影响克劳迪娅,让超我控制克劳迪娅的自我,让她不受莱斯特的影响,摆脱本能的冲动。而莱斯特则刚好相反,他带着克劳迪娅到处搜寻猎物,引诱猎物,玩弄人类的生命。莱斯特对克劳迪娅施加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本我对自我的影响,本我想要自我了解本能的欲求,想通过自我来发泄本能的冲动。

然而,正如瓦西列夫所言,过分冷静的思考、缺乏感情的冲动,也必然使人的心理变态。完整的自我应能涵纳本我与超我的方式,与内在世界及外在世界互动。虽然作为莱斯特的诞生儿,克劳迪娅杀人的方式让人不寒而栗,然而,等一切都完成后,她便回到路易的身边,吸取路易传授的有关音乐、绘画等的知识。在克劳迪娅看来,莱斯特教会了她杀人,而路易则教会了她观察,以吸血鬼的目光去“品尝这个世界”[2]P104。然而,更重要的是克劳迪娅与路易和莱斯特不同,随着岁月变迁,尽管她的躯体依旧禁锢在小孩的身体里,她的思想却日趋成熟。她明白路易和莱斯特性格分裂的症结,她甚至告诉路易,只有当他懂得了杀人比书和音乐更为重要,才是和她一样真正成熟。由此可见,对于克劳迪娅来说,她明白本我(杀人)与超我(书和音乐),对于自身的不可或缺性。本我与超我的共同作用使她成了一个性格完整的人。

五、结语

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解释了《夜访吸血鬼》中的三个人物路易、莱斯特与克劳迪娅之间的关系。本我希望控制自我来发泄本能的冲动,而超我希望控制自我遵守社会道德准则,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也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路易和莱斯特之所以人格异常,就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而克劳迪娅则是他们的一个反面参照物,她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完整的人格。

[1]弗洛伊德(Freud,S.).弗洛伊德文集/(奥)[M].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2004-05.

[2]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M].姜秋霞,魏向清,张沂昀,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3]霍尔CS.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Smith,Jennifer.Anne Rice:A Critical Companion[M].Westport,CT:Greenwood Press,1996.

猜你喜欢

克劳迪莱斯特路易
杂项收藏家
静默的掌声
臭臭的路易
真情本无语
每个小孩都能说出天使一样的句子
“我们都是瓦尔迪”
英球迷欢呼声震天“动地”
莱斯特市Reaching Out友城推广活动
试析美萨里那政治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