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控新降旧的思考
2012-08-15沈素素
沈素素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6)
近年来,各地各级农信联社坚持以质效求发展,不断加强信贷管理,力控新增贷款风险,清收盘活存量不良贷款,信贷资产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控新降旧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控新降旧长效机制,确保新增贷款风险控得住,旧的不良贷款最大限度收得回。笔者就建立农信社控新降旧长效机制作一些探讨。
一、建立贷款放得准机制
(一)建立层次分明的尽职履责机制
农信社应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尽职履责机制,理顺各层面在信贷业务经营上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决策层要做到“五个了解”。县级联社理事长是农信社的业务经营的决策者,理事长的政策水平、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信社经营方向的对与否,经营结果的好与坏。因此,理事长必须对宏观和微观、内部和外部有较全面的了解。一是了解政策。国家宏观政策直接决定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整个经济走势,哪些行业是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哪些行业是限制发展、甚至是明令禁止的,这些都应该清楚了解,使农信社的信贷投向服从于经济发展形势。二是了解当地环境。各地都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农信社业务经营要适应于当地的环境状况。三是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服务于经济,经济决定金融,农信社决策人要全面了解当地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并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经营特色,有机结合、适时开展信贷服务。四是了解客户。客户是贷款的主体,客户的信用结构、所从事的行业结构及行业发展前景等,都是农信社决策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五是了解信贷队伍状况。员工是信贷业务经营的具体执行者,能直接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决策者应经常主动与员工接触,了解员工所掌握的信息,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在与员工沟通过程中,对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经营陋习及时予以疏通、纠正,确保政令畅通。
管理层要做到“五个到位”。县级联社的主任(分管副主任)、信贷、贷审等部门的负责人是信贷业务的管理者,对信贷业务的全程管理具体负责,并做到“五个到位”。一是细分市场、客户准入退出制度安排到位。管理层应对当地的市场进行细分,分出客户的行业类别、信用层次,科学界定农信社客户准入和退出机制。二是贷款审批把关到位。要从国家宏观政策、内部规章制度层面及当地经济环境等,把握好贷款的对象、条件、方式、额度、利率等。三是面向客户的贷款品种研发、创新机制到位。要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产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信贷产品。四是差别管理、授权授信管理到位。包括对不同信用程度的客户实行在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管理,对不同经营管理能力的信用社在授权授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管理。五是信贷员队伍管理到位。要把能力强、素质高、品德好的员工选拔到信贷岗位,并实行等级管理、动态调整、优胜劣汰。
经营层要做到“五个落实”。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人员是信贷业务的终端执行者,对信贷制度的方方面面要抓落实。一是落实贷前调查,要坚持双人入户调查,确保调查情况全面、真实、准确。二是落实贷款责任,确保每一笔贷款管理、清收、赔偿责任到人。三是落实柜面监督,严把会计出口关。四是落实审贷分离,强化各岗位相互制约,严防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建立高素质信贷队伍的成长机制
提高信贷从业门槛。一是逢进必考。凡是进入信贷、风险岗位的员工,必须进行考试、考核,合格者方能取得信贷、风险岗上岗资格。二是实行信贷人员等级管理。每年初,根据信贷人员上年度的营销(客户)贷款额度、到期贷款收回率、收息率,完成信用社下达任务、客户不良贷款债权保全及违规违纪等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得分情况确定信贷员等级,根据等级确定其权限、职责范围。
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一是实行省、市、县三级联社培训机制。省联社培训高管人员,包括县联社班子成员、信用社主任;市联社培训县联社职能部门人员和信用社信贷主管;县联社培训一线信贷从业人员。二是明确培训知识重点。包括农村经济知识、现代金融管理理论与实践、金融法律法规和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以及贷款营销、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实务等。三是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省联社按年组织培训,市联社按季组织培训,县联社按月组织培训。四是建立学习奖励机制。对信贷工作成绩显著的人员选派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以此作为一种奖励机制。
(三)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信贷产品研发创新机制
农村经济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农信社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业务创新,及时开发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信贷产品。要成立专门的市场研发队伍,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导向,为产品开发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科学依据。要结合当地实际,搞好市场细分,开发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重点针对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及循环农业等,设计各具特色的产品,满足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
(四)建立科学的信贷目标规划机制
要解决过去自下而上被动接受年度经营计划的问题,让基层经营单位主动测算,积极争取年度计划。制订切合实际的年度经营计划,一是每年的信贷、财务计划应结合发展规划经过充分测算,实事求是,尊重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性;二是县级联社要发挥业务经营的指导作用,对整个经营计划负责,不能将上级联社的计划全部分解到基层信用社。对信用社只能根据现有存贷规模,业务发展增速、贷款质量合理测算,既不能鞭打快牛,又不能拔苗助长。实事求是下达计划。
制订科学的阶段性目标规划。一是制订信贷结构调整三年规划,确立一个阶段性的工作目标。二是建立信贷结构调整目标体系、考核指标。三是明确信贷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包括贷款对象结构、贷款方式结构、贷款期限结构、贷款利率结构、贷款质量结构等。四是落实考核措施,将目标任务纳入各级联社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主要内容,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基本指标。
二、建立贷款管得好机制
(一)建立健全的经营运作机制
一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信贷资源由县联社集中配置,使贷款资源向优质产业和优良客户倾斜,以市场和优良客户为基础匹配资源。二是规范贷款操作流程。在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基础上,以贷款调查、审查、检查岗位分离为重点,实现岗位之间横向监督。以职权为重点,设立贷款调查小组、审查中心、贷款审查委员会和贷后检查中心,形成贷款梯级制约机制。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建立四大管理系统:贷款日常调查和综合分析系统,市场准入、资格审核和实时审查系统,贷款信息反馈系统和事后监督系统,提高贷款风险识别、控制和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坚决杜绝单人贷款审批权。要适度集中贷款审批口子,严防单人审批发放贷款。根据贷款经营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大小和信贷人员的等级高低,合理配置其信贷资源和掌控权限。四是推行阳光办贷。对大额贷款可试行贷前公示,公示内容为客户基本情况,申请贷款的金额、期限、用途、信用社调查情况等。通过贷前公示,进一步增加贷款透明度,促进全员参与信贷管理,拓宽客户信息来源渠道,为信贷决策提供更真实、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二)建立完备的贷后管理机制
把加强贷后管理列入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六个关键环节:
1.加强贷后检查。经营单位负责人要督促贷款管理责任人按要求加强贷后检查,定期上门了解客户贷款资金使用及生产经营情况,联络客户感情。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予以处置。县级联社贷后检查中心要加强对新增贷款真实性检查,主要检查借款主体、贷款用途、资金支付、抵押担保等方面的真实性。检查方式采取批量查询、现场核实、电话验证等方式,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信贷系统和清收系统信息的同步更新,及时反馈到信贷部门和承贷网点,对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由风险部提交监审部进行查处。
2.到期监测预警。应建立贷后预警提示机制,对到期贷款及时进行预警提示。县级联社信贷管理部要按月对下月到期贷款情况及时通报给经营网点;信用社主任负责督促每位信贷员;贷后管理责任人要在每笔贷款到期前的20天,给借款人下达《贷款到期通知书》,告之借款户作好还款准备;同时,还应借助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各级联社远程贷款监督中心,提高贷款预警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3.及时上门催收。对到期没有按时还款的,要及时上门查明原因,帮助客户分析市场、改善经营,落实还款计划和资金来源,确保限期收回本息。
4.定期组织审计。县市联社审计部门要按月对到期未收回贷款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准确划分违法贷款、违规贷款和非违规贷款三种类型,并逐笔落实责任人。市联社审计部门每两个月要对50万元以上的到期未收回贷款进行逐笔审计,并提出处理意见。
5.强化责任移交。因岗位轮换调离放款信用社的主任、分管信贷副主任、信贷员,审计部门要进行离任审计,对发放的贷款逐笔认定责任,对贷后管理责任实行移交,填报贷款管理责任移交表,凡贷后管理责任未移交的,一律不得离岗。贷后责任移交后,新接手人员即为新的贷后管理责任人,必须与信用社签订新的贷后管理责任承诺书,并承担相关的管理责任和清收责任。
6.适时进行追责。审计部门应按月对未收回贷款进行审计,已经形成风险的应及时进行责任追究,坚决落实扣薪清收,直至纪律处分。不能等到按年考核时再进行追究处理,避免延误清收时间,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在重点抓好以上六个关键环节工作时,还应狠抓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个高素质的信贷队伍。要充分树立信贷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让那些责任心强、作风过硬、业务能力强、有较高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员工从事信贷工作,并定期进行岗位交流,以彻底杜绝在人员管理上存在的种种漏洞。
三、建立收得回机制
(一)建立有效的清收激励机制
应建立切实可行的信贷人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使贷款收得回。一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根据信贷员的客户资源拥有量、优良客户增长率、客户贡献率及收益贡献率等指标,建立信贷员业绩综合考评体系,对考评优秀的信贷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对清收盘活不良贷款贡献突出的信贷员给予特别奖励。二是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效益是建立在资产质量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绩效考核中应注重资产质量的考核。对单位的绩效考核应适当提高不良贷款余额净下降和新增到期贷款收回率两项指标的考核比重和分值:对信贷人员个人的绩效考核在按含量计算绩效工资的基础上,还应与不良贷款清收计划和新增到期贷款收回率挂钩,进行双向考核,同时允许信贷人员绩效工资突破信用社工资总额。力求以科学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激发信贷人员清收积极性,促进信贷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同步提高。
(二)建立上下联动的团队化险机制
新增贷款风险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化险、清收责任,确保有险必化、化险必效。对已形成风险的,要迅速启动团队化险机制,按照审批级次和贷款风险类别(一般、较大、严重),由各级联社信贷管理部门、贷审会及经营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等进行团队化险。
(三)建立过硬的清收盘活机制
降旧与控新应齐头并进,建立有效的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机制是降旧工作的关键。一是强化专职清收。要调配优势力量集中到联社风险资产经营管理部,实行不良贷款专业化清收,解决基层信用社人手少的问题,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清收效率。二是创新清收手段。要以抢救信贷资产为要务,积极实行让利清收、买断清收、打包处置、招标清收等,并因地制宜、因贷施策地对各种清收方式作出具体规定,便于基层操作。对一些历年多次转据、立据收息的贷款,要视情况区别对待、灵活让利,尽可能减少损失。三是争取政府支持。农信社不良贷款成因复杂,时间跨度长,清收难度较大,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国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需要得到当地党政及有关部门支持。各级联社要主动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工作,争取他们的重视和支持,寻求各种有效的行政手段进行清收。还需看到不良贷款的处置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农信社应在地区政治事务中积极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管理,发挥政协代表、人大代表的监督和议案质询作用,以督促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正确行使权力,保护信用社的权益。农信社不良贷款中乡镇企业占相当比例,取得地方政府和村委的行政手段的支持配合,也是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的一条有效途径。四是充分利用依法清收。依法清收是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最后的屏障,应充分利用。要通过书面催收回执、发催收通知公示、电话录音、律师见证、公安经侦介入等手段,全力保全贷款的诉讼实效,做好诉前充分准备。对有偿债能力恶意拖欠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要选择时机及时依法起诉。对进入执行程序的不良贷款诉讼案件,应主动摸清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积极联系法院,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结率。对破产企业贷款清收,要依法参与破产全过程处置工作,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控新降旧是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农村金融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赢利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和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要做好控新降旧工作,既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时刻保持对相关工作直接指挥和适时监控,又要积极推行专业化、专职化、专营化、专项考核的机制建设,要切实落实“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基本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清收措施,广泛号召和充分激励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面推进控新降旧工作开展。要切实强化风险意识和防范观念,努力谋求放得准、管得好、收得回良策;要不断强化学习提高,切实树立起信贷人员对“放得准、管得好、收得回”的深入认识;逐步摸索和建立“如何放、如何管、如何收”最佳方法,引导相关人员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效益观、得失观,不断强化依法合规经营和防范风险理念,精力做好每一笔贷款从放到收的全过程管理。要始终怀着负责和审慎的工作心态,以最大的责任心和最专业的操作与管理,将贷款的不良率控制在最低限度。
[1]贺国华.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对策[J].云南金融 ,2008,(8).
[2]吴电初.农村信用社治理亏损的对策[J].广西金融,2009,(7).
[3]何学峰.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