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2012-08-15刘秋萍
□文/王 珏 刘秋萍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培养高级专门技能人才,社会发展离不开各行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这类人才的产生,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重大责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切合当地经济的发展现状,因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区域经济决定了本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结构、速度和质量,反过来,本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也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本地区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河北省目前正在加大力度进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因此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也要随之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职教育的基石作用,为区域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撑。
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
1、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高职教育是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没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支撑,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劳动者素质提高等方面能够起到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工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作支撑,需要高职教育更快地发展。现阶段,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的竞争,制造业的竞争取决于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之间的竞争,而制造能力和制造技术的竞争则是以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力资源为基础的。所以,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作支撑,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产业工人的结构性矛盾迫使职业教育面临挑战。在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匹配的状态。任何一次技术进步都将淘汰一些就业岗位,同时也必然在其他相关领域创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所以经济结构升级和制造业发展对人力资源供给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直接替代了一部分劳动力,造成对劳动者的排挤,同时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导致等值产出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将需要更高技能的人力资源。同时,企业生产方式变革必然带来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下降和价格降低等变化,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进而对劳动力数量提出新的需求。所以,人力资源供给能否满足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主要取决于新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升级与劳动者实际技术升级之间的时滞长短。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出路就是健全和壮大人才培训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总之,经济结构调整在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只有正确解决经济结构调整与人才升级的关系,才能确保经济健康发展和劳动力充分就业。
经济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直接导致职业教育培训内容的更新,给职业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产业结构变化形成了新的就业岗位,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但同时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省的职业院校只有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获得长期持续的发展,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技能型人才出现高移化导致职业教育面临挑战。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越来越高级化、知识化、复合化、合理化,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技能、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越来越高。高科技含量的岗位带来高收入,高收入的岗位要求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而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则要求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机构。根据发达国家的统计,人均GDP300~l,000美元是农业到工业化初级阶段的转变过程,这个时期需要的是初级工;人均GDP1,000~2,000 美元是工业化初级阶段,这个时期需要的是中级工;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是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个时期需要更多的是高技能人才。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人才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技能型人才结构出现高移化趋势,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4、产业工人供求失衡造成职业教育面临挑战。当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达到发达地区产品生产质量的要求后,接受发达地区产业移入的机会将增多,产业移入的增多将带动本地就业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本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一个地区会将某些层次低、消耗能源大、污染严重、不符合当地发展战略的产业转移到落后地方,产业移出又会导致生产部门减少,进而减少就业需求。产业转移会导致技术工人供求的失衡。产业转出后,多出一批技术工人,由于转出的这些产业一般属于落后产业,在区域内部这些产业的数量是持续减少的,从而导致与这些产业的工种密切相关的技术工人的供给增多,因此会出现这些工种的技术工人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样,产业转入后,必然会对技术工人提出需求,由于转入的这些产业往往是这些区域需要发展的产业,因此本地区现阶段一般不会有与这些产业的工种密切相关的技术工人储备,因此伴随着产业转入,将会出现这些工种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河北省今后将逐渐转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样的经济格局将导致产业工人的结构性短缺,一方面产业转出的部分工人面临失业;另一方面新的岗位缺乏技术工人。产业升级、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自主创新都要求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在数量、结构等方面与其能力相适应,因此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职业教育对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反作用
根据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在我国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下,高级技术人员、中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比例应该是1∶3∶10。但从河北省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根本达不到这个比例,技术工人不但量少而且素质较低。生产过程中,由于一线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原因,影响新工艺、新技术实现转换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很明显,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可以加速生产技术的更新,通过培养适合经济需求的各类人才可以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
同时,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对经济管理的作用表现为:既可以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强已有的经济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又可以为企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者队伍提供人员。因为经济管理者的来源,一是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人员中提拔,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二是通过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学校直接进行订单式培养。职业教育还可通过对社会政治、文化、职业道德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间接作用。在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只有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特别是劳动人员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
三、河北省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思路
国外的成功经验证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具有制约或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独特功能,因此河北省高职教育应当分析经济发展所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影响,结合本省实际情况,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培养适应现实生产力要求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专业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接口,因此河北省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必须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专业设置应该符合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推动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应以发展的、动态的观点来分析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根据它的变化要求来设置专业。
1、专业结构必须合理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科技进步所导致的职业结构的变化,专业设置应围绕河北省产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和调整,充分体现地区产业、企业的特点,在培养人才的规格、内涵、功能上反映和满足社会需求,使专业设置趋向合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2、专业设置应市场化。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需求型教育,以培养各层次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其发展规格和速度既受到社会的推动又受到社会的制约,面对高科技和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趋势,面对科技新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现状,河北省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设置专业,面向市场培养人才。
3、课程内容应综合化。社会和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决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前提条件之一。职业教育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合理地综合成若干门主干课程,突出重点,重于应用。由于第一线工作者经常需要各学科知识的协作才能解决问题,因此高职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应避免单纯强调“门类化”、“系统化”,要以综合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4、课程内容应实用化。职业教育是以学习为将来职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职业准备教育,必须保证受教育者通过学校,掌握直接能用的实用性技能。而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课程内容实用价值的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和实用型、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其课程内容除了必要的规律、概念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之外,应从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实践性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加以具体化、定量化、规范化,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让学生增加更多的就业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经济结构的变化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职业教育又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我们应正确认识这种二元互动的基本规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适应本地区产业结构对各类人才规格的需要,调整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课程内容,完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为河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