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2012-08-15彭绍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旅游区红色旅游红色

□文/彭绍春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一、引言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如下界定:“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精神文化产品,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不仅具有观赏性、休闲性,而且蕴含有政治性、教育性,具有很强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功能。

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有三个方面的实质含义: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是既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旅游需求能力的发展。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重大:一是红色旅游已经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方式方法,是当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形式;二是红色旅游正在促进红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落后红色旅游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红色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特色旅游,丰富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内涵。

二、影响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目前,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三大类:旅游区、旅游客源市场以及旅行社。

(一)旅游区因素

1、可进入性差。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的地理位置大多在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受地理条件、财力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不利因素决定了其可进入性差,尤其是地理可进入性差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样的交通条件难以满足游客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要求。

2、缺乏科学规划和长远发展眼光。很多地区的管理者简单的把红色旅游资源当作经济产业来对待,对资源保护管理不力,缺乏全局观和长远考虑,片面强调眼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和社会效益,导致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

3、距客源市场较远。旅游客源市场一般都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及城市,而红色旅游区一般地处偏远山区,而且由于基础交通设施不完善,导致游客在由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之间流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货币和时间成本。

4、缺乏对资源的整合,产品建设单一。大的方面来说,缺少立足全国的规划和统筹,各地红色旅游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缺乏对大环境的考虑;小的方面来说,红色旅游资源没有与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仅仅是单独发展,没有形成联动效应。

5、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展示手法单调。红色旅游产品多为战争旧址、伟人故居、纪念馆、纪念碑等。一个地方虽有多处,但展示手法大多雷同,缺乏游客的参与互动,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容易让游客产生枯燥的情绪。

6、发展资金不足。红色旅游区的收入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门票,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红色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红色旅游景点门票价格要按照保本微利原理合理确定。另外,在上述文件中,特别规定对老年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及学生等实行优惠,对残疾人、儿童等实行免票;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景点,应对大、中、小学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这当然与红色旅游不仅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密切相关——红色旅游已成为党和国家开展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媒介和载体。这在目前景区收入很大一部分是依靠门票来支撑的背景下,红色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显然是达不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而其他的如吃、住、购、娱等方面的收入非常有限,这无形之中制约了旅游区的发展。

(二)客源市场因素。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红色旅游发展的绊脚石。

1、客源以国内游客为主,国际游客很少。红色旅游资源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大部分外国游客吸引力不强,表现为红色旅游区与其他类型旅游区(如以黄山为代表的风景名胜旅游区)相比,失去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市场,而且是购买力较强的市场。

2、主要客源来自青少年学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公费旅游的党政机关干部。首先,青少年和老人红色旅游的动机主要是对旅游区、革命先烈的特殊感情,他们给当地红色旅游区的收入贡献是很有限的;其次,部分领导干部到红色旅游区是顶着红色旅游考察为名,到旅游区吃、喝、住、用基本是免单,这些无疑都给红色旅游区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三)旅行社因素。旅行社的管理服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红色旅游者的特殊性。当前参与红色旅游的人主要集中在政府人员、教师、学生以及老红军、老革命等群体,他们有不同于一般游客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具体表现为多样的旅游需要和动机,主要有:接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教育和革命熏陶、了解革命历史增长历史知识、重温革命记忆、找寻红色记忆。但是有些旅行社没有考虑到红色旅游者的这些特殊需要,仍按以往的接待方式和服务内容来接待游客(特别是体现在导游人员的导游词讲解上,导游仍按原来的固定模式记忆、背诵,重娱乐性而轻红色文化),造成部分年轻游客,如儿童、少年由于红色氛围缺失而无法深刻领会红色精神,而部分年纪大的游客,如中老年人,认为讲解空洞、照本宣科、缺乏深度,红色旅游体验贫乏。另外,红色氛围营造的也不够,有的旅游车上播放的电影不是与旅游目的地有关的红色影视作品,却仍然是娱乐歌舞之类。

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增强旅游区的吸引力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可进入性水平。要充分利用红色品牌效应,积极争取投资,从制约本地旅游发展的食、住、行问题入手,逐步优化提升区位条件。由于红色旅游资源的特殊意义,政府有关部门要增加对红色旅游区的经济投入,完善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游客不仅进的来、出的去,而且是容易进、容易出。

2、提升旅游区的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旅游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旅游区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旅游区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加强对现有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以满足旅游区的切实需要;二是通过向外招聘新的有经验的管理服务人才来替换现有的不称职的管理服务人员,以此提升整个景区的管理服务质量。

3、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红色旅游可以与其他特种旅游相结合,通过互补发展来开拓市场。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除了不断深入挖掘自身红色内涵、开发具有独特性的旅游产品外,还应注重与周边区域旅游产品的协作,比如乡村游产品、大自然游产品、绿色生态游产品,通过与其他产品的组合、搭配来提升自己的吸引力,开拓新的旅游细分市场。

4、红色旅游产品内涵的挖掘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不同的红色旅游区由于其所承载的红色事件不同,其所蕴含的红色旅游内涵也不相同。具体到某一特定的红色旅游区,就是要根据其所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出与众不同的具有地方和时代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旅游消费从根本上说是文化消费。要加强党史研究,结合红色旅游区特有的革命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和地域文化来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设计推出对市场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另外,红色旅游也要注意从文化观光向体验型文化观光转变,通过游客的参与、体验、升华,提高其对市场的引力,让游客愿意接受、乐于接受。

5、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防止红色旅游产品商品化、异质化。旅游目的地的投资和旅游必然给当地的居民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这其中有积极的因素,但也有消极的,如投资商为了尽快收回成本而对旅游区的过度破坏性开发,游客的言谈举止也会对当地居民产生文化冲击,一旦这种过度开发和文化冲击破坏了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那么往后的红色旅游也就很难再继续开展下去了。旅游目的地的政府要主动担当起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重任,在红色旅游开发利用上起舵手作用,引导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开拓、优化旅游市场。深化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市场。目前的红色旅游市场主要是由老一辈革命家、青少年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构成,其旅游动机多样——老一辈革命家多是源于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情感,或故地重游、或寻找革命记忆;青少年多是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政府事业单位更是将红色旅游看成是党员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独特的旅游动机,使红色旅游较之普通旅游,对某些特定的旅游市场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但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萎缩,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红色旅游区的经济贡献有限,因此必须深化市场细分,开拓新的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也越来越被世界所了解,对中国红色历史感兴趣的外国人也在逐渐增多,因此红色旅游区也要试着对这一细分市场进行开发,使红色旅游市场多样化。

(三)发挥旅行社的龙头作用。旅行社的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红色旅游者的特殊需要。首先,红色旅游的定价不宜太高,这当然是与以老人和青少年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群体的消费能力有限相联系的;其次,红色旅游要营造特殊的红色气氛。比如,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在开往旅游区的大巴上播放娱乐歌舞片,而应该播放一些与此次红色之旅有关联的红色影视,为之后的红色之旅创造出足够的气氛。同时,旅行社给旅游者安排的宾馆以及饭菜也要有点红色气息;再次,旅行社导游的导游词要有特殊的要求,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干巴巴的讲解一个景点,而应该更多的带上对那个年代特殊的感情在里面。

[1]国家旅游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R].2004.12.

[2]田道勇.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1996.6.

[3]张群,刘建平等.红色旅游的特色分析及其发展研究 [J].长沙大学学报,2006.11.

[4]蔡志明.在楚州举行的红色旅游与发展论坛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应以“红”带“绿”[N].新华日报,2005.11.

[5]段迎豪,余炳炎等.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旅游报,2005.8.

[6]彭宇.红色旅游也要可持续发展[J].中国旅游报,2004.10.

[7]何建民.重庆红色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J].旅游管理研究,2011.1.

[8]刘春莲.江西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后现代视角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2.

[9]成娅.试论人力资本价值提升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红色旅游为例[J].商业时代,2011.3.

猜你喜欢

旅游区红色旅游红色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追忆红色浪漫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建设开封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