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三化同步”中的“三农”地位:社会学视角

2012-08-15□张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

□张 也

论“三化同步”中的“三农”地位:社会学视角

□张 也

本文以农村社会学的视角,针对我国特殊的国情,分析了“三化同步”中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础地位,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越是深入推进,农业的基础支撑作用越叫显,农村这块“短板”越需要补齐,农民群体的影响力越不能忽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推进我国“三化同步”的重点方向。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农村社会学

一、引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1]。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对推动“三农”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继续把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作为2012年“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作为时代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农村社会学,有必要对“三化同步”这一重大社会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揭示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变化、未来发展趋势规律的目的。

二、工业与城镇化过程中农业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己超过47%,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人均GDP己超过400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已成为带有普遍性的趋向[3]。在这一趋向中,农业的战略地位、支撑作用越发凸显出来。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进程中,多种因素叠加使得粮食和主要农产品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已经使农业更加成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2 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1424亿斤,连续第五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粮食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历史经验表明,一旦出现农业滑坡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两碰头”的情况,就很有可能引发高通胀等社会问题[4]。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立足于提高农业综台生产能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是人多地少水更少的状况,使土地等资源的保护和节约集约摆在了更加突出位置。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将更为紧缺。据统计,2000-2009年,我国人口从12.58亿增加到13.35亿,而耕地面积从19.24亿亩减少到18.23亿亩,且减少的大都是良田。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减少了12%[4]。农业生产的耕地、水资源的紧缺趋势将日益严峻。这就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努力使耕地和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用。

三是改变农户数量多、经营规模小的格局,不能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自然完成。我国农业人口数量大,有2.5亿农户,但是户均土地面积平均只有0.47公顷,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日本为1.2公顷,法国为30公顷,美国为187公顷,美国农户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是我国的400倍[4]。小规模经营导致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我国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际价格,国外低价农产品的进口压力很大,农产品贸易已连续多年呈逆差走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四是解决我国生态脆弱、农业面临污染严重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我国是一个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的国家,水土流失、土壤和水体污染严重。目前,全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仅为1.8%,比欧洲同类土壤低1.5-3个百分点。我国耕地面积占全球7%,而化肥施用量却占世界总量的35%,化肥、农药利用率仅有30-40%,这对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也要求我们,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工业与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短板”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浪潮的迅猛推进和信息化趋势的强劲兴起,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的变革。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业基础薄弱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收入分配和产业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5]。可以说,农村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农村这块“短板”补不上、补不齐,工业化、城镇化必然受影响,我国的发展质量必然受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拉平公共财政对城乡均等覆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年来,公共财政的阳光开始覆盖农村。比如,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水、电、路、气、房以及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支持,以公共财政为主要带动的农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建立,在农村实行的免费义务教育,等等。但是,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居民拥有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资源,还远远低于城镇。城镇居民享有的社区管理、环境卫生、消防保障等服务,在农村才刚刚起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总体还是分设状态,在标准、转移、接续等方面还未接轨。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必须付出长期的艰辛努力。

二是扯开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需要集中攻坚。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形式限制农村人口的流动,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制度管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被截然分开,政府按照户口身份执行供给、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不平等身份、不公平待遇。户籍,其实只是一种标识,但是其背后却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福利体系。工业化、城镇化越是深入推进,我们就越要打开这种制度壁垒,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特别是要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

三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任重而道远。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2/3,旱涝保收田只有36%左右;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89亿宙,占耕地比例不到49%,灌排设施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不到0.5[4]。同时,农业技术进步和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刚刚超过.5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投向农村,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同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

四、工业与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影响力

个体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整个社会学学科最基本的问题[6]。管好了人,就管好了社会。当前,我国的人口结构分布呈现出3个l/3的特点,即有城市户口,在城里从事二、三产业的占1/3;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工及家属、务工经商人员占1/3;住在农村,靠务农为生的占1/3。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利益特别需要保护,再组织化工作特别需要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农民土地用途改变的问题变得凸显。工业园区、铁路、高速公路、旅游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都要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随之产生了征地拆迁和失地农民问题。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每征用1亩地,就造成1.4个失地农民。如果土地征用补偿方式不当、标准偏低,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现在,因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占1/5。这方面的利益协调好了,1/5的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就可以避免。可以预见,今后土地资源稀缺性问题更加突出,由土地资源引发的矛盾将会更多。

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农民工对城乡社会管理造成的压力变得凸显。目前,全国有2.3亿农民工,其中有1.5亿多外出务工。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支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大军,也对城乡社会管理构成了巨大压力。他们的身份、待遇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部分人心态失衡、情绪不满;他们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工资被克扣拖欠、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对他们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相关政策措施还不完善。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三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一些农民游离于组织之外。从农村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看,村落结构是我国农村最鲜明的社会形态,它在经济上演化出了“小农经济”,在人际关系上形成了“熟人社会”,在自治管理上孕育了“村规民约”,这种村落形态维系了我国农村居民的世代繁衍生存。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亿万农民“离土又离乡”,出现了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一些农民游离于组织之外,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组织化程度明显降低,这给社会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四是我国人口众多,即使将来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很高,应该仍然有绝大部分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这部分人的衣食住行主要还是发生在农村,农业依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始终是“三化同步”的重要目标、“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

五、结论与建议

站在社会学范式的视野[6-7]里分析“三化同步”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虽然农业份额会下降、农村人口会减少,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不会改变,“三农”问题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简而言之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越是深入推进,“三农”的基础地位越会牢固。在这个观点成立的前提下,一些农村社会实践层面的工作必须着力抓好抓实,重点要抓以下几个方面[8-11]:一是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二是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重要任务,三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加强和改善,四是更加重视农村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五是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待遇均等问题,六是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七是增强工业化、城镇化对“三农”工作的带动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回良玉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EB/OL].http://www.gob.cn/idhd/2011-03/01/content-1813420.htm.

[3]长子中.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1(13):43-45.

[4]杜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农业农村工作[J].中国经贸导刊,2011(6):5-9.

[5]三化同步: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步[N].农民日报,2011-03-03.

[6]彭国胜.再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2-75.

[7]陆益龙.超越直觉经验农村社会学理论创新之路[J].天津社会科学,2010(3):65-70.

[8]黄守宏.充分认识准确把握“三化同步”农民日报,2011-04-08.

[9]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问答[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8,(11-12):4.

[10]严少华,李德新.用科学发展观化解“三农”发展难题[J].江苏农村经济.2008(7):28-30.

[11]周占华,欧阳优.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经济日报,2008-10-26.

C91

A

1008-8091(2012)02-0091-03

2012-01-15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083

张 也(1991- ),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