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三代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一个研究综述
2012-08-15易显飞涂道勇
□易显飞 涂道勇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一个研究综述
□易显飞 涂道勇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在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由弱到强发展过程中,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也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对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的研究成果也逐步增多。但也存在下列不足之处:从研究方式来看,对三代领导人科技创新观研究,在现阶段还处在以研究领导人个体科技创新观为主,缺乏整体性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存在着失衡的状况,除了关于江泽民科技创新观研究比较多外,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科技创新观研究明显不够。从研究视角来看,已有研究更多地是从中共党史的视角来进行研究,缺乏从发展经济学、科技政策学与科技哲学等视角对三代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进行全方位审视,导致已有研究结论不够全面,在对科技创新实践的战略性指导方面也较弱。
科技创新观;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研究综述
一、毛泽东科技创新观研究综述
毛泽东科技创新观是毛泽东关于科技创新的观点和看法的总称,散见于毛泽东各个时期的著作、文章和讲话中,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刘则渊在《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中从毛泽东关于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石、基本思想、基本方针政策等方面系统阐释了毛泽东关于科技创新的思想。[1]张青棋在《毛泽东科技思想初探》中从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的性质、基本粒子可分的思想、发展高科技的思想、医学农学的科技创新思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思想等方面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毛泽东的科技创新观。[2]彭磊在《毛泽东的科技思想探析》中从倡导技术革命、科学技术知识的物化、培育科技人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毛泽东的科技创新观。[3]凌志在《试析毛泽东科技思想的科学内涵》中从毛泽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技发展规划和指导方针、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与政治、科技与社会制度变革等方面对毛泽东科技创新观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4]张瑾在《毛泽东的科学技术观》一文中诠释了毛泽东的科学认识论、技术革命论、科技原则论、科技人才论四个方面。[5]栾雪飞在《中国科技创新的奠基人——毛泽东》一文中把毛泽东的科技创新观概括为六个方面:开展“技术革命”的创新观、发展尖端科技的创新观、超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观、学习国外先进科技的创新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观、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观,并指出毛泽东的科技创新观是在没有前人经验借鉴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国情开创的,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奠基人。[6]李明在《必然性、原则与影响——毛泽东科技自主创新思想初论》一文中探讨了毛泽东选择科技自主创新之路的必然性、原则和影响。[7]李明在《从立国到兴国——试论毛泽东的科技创新思想》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毛泽东科技创新观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毛泽东科技创新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现实指导意义。[8]
二、邓小平科技创新观研究综述
邓小平的科技创新观是邓小平关于科技创新的有关观点和论述所形成的总体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邓小平科技创新观的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科技创新观的形成、发展、特征、内涵及重要意义等方面做了比较多的探讨。
任庆大、李彤光在《试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一文中对邓小平科技创新观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现实指导意义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9]张丽玲在《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文中从科技价值观、科技人才观、科技动力观三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的科技创新观并对其历史地位作出了评价。[10]刘兆立的《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深刻内涵及时代意义》一文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的科技创新观内涵做了详细论述:科技第一生产力论、加快现代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与应用论、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机制论。[11]袁剑平在《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四个层次》一文中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放第一生产力——发展第一生产力四个层次论述了邓小平科技创新观的演进历程。[12]
张丽玲在《邓小平关于科技的社会价值思想》一文中从“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中国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展高科技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三个视角剖析了邓小平的科技创新观。[13]蒋霞在《邓小平国防科技思想浅析》探讨了邓小平国防科技创新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和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科技创新改进军队武器装备、重视理论研究培养现代军事人才、军民结合拓展国防科技创新发展道路三个方面。[14]陈家诗在《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探讨》一文中,从邓小平重视科技人才、选拔科技人才、大胆使用科技人才和注重培养科技人才四个方面对其科技创新人才观进行了全面探讨。[15]叶淑贤在《邓小平论知识的价值和知识分子》一文中,从科技现代化在四个现代化的作用、科技和生产力、知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意义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科技创新价值与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16]郭学旺在《邓小平农业科技战略思想探析》一文指出,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并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兴农”战略,并确定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农业现代技术发展方向,同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其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对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17]
三、江泽民科技创新观研究综述
关于江泽民科技创新观的研究,最早始于1998年。吉彦波在《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一文中认为,江泽民同志深刻论述了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科学依据并为我们正确把握和理解第一生产力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特别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贯彻落实工作,并能结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从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等方面真正地发挥科技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18]骆德荣在《试论江泽民科技强军思想》中总结了江泽民同志科技强军之路的方针原则:极其重视先进军事科学理论的先导作用、先进科学技术的主导作用、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决定作用和科学合理编制体制的重要作用。[19]罗昌宏的《江泽民科学技术思想研究纲要》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江泽民科技创新观的基本纲领、科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问题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科技体制改革是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科技强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可靠保证、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提高全党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振兴中华民族的基础等六个方面对江泽民同志的科技创新观进行了探讨。[20]
也有不少学者对学界对江泽民科技创新观的研究进行了述评。顾永俊、刘媛媛在《近年来关于江泽民科技思想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综述》中综论了近年来江泽民关于科技创新的地位与功能、科技体制创新、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法制创新等科技创新观的研究概况。[21]王红霞在《对江泽民创新思想的研究综述》中总结认为国内此类研究包括:江泽民创新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江泽民创新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江泽民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2]
关于江泽民科技创新观有关的著作也有一些。许先春、林振义在《江泽民科技思想研究》一书中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其中对其科技创新观也做了比较深入的阐述。[23]文兴吾在《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战略》一书中也较多地涉及到了江泽民的科技创新观。[24]
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科技创新观比较研究综述
胡江滨、李国新等在《创业·发展·创新——中共三代领导的科技思想简论》中认为:毛泽东的科技创新观的核心是“向科学进军”;邓小平的科技创新观的核心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的科技创新观的核心是“科教兴国战略”。[25]冯洁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之科技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一文中认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科技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各自系统而又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观体系。[26]刘洪民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科技思想发展简析》一文中,在分别简要地提炼出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技创新观后,并从历史维度指出了其科技创新观的发展脉络。[27]皋艳、马梦诗的《略论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思想》一文分别从战略创新观、教育创新观、人才创新观等方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三代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体系。[28]龚春红在《论我国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思想》一文中分析了三代领导人不同科技创新观的特点和内在发展路径。[29]
孙孝科在《毛泽东、邓小平科技观之比较》中指出,两位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他认为毛泽东的科技创新观以理论概括见长而邓小平的科技创新观以实际效用为主,毛泽东倡导科技创新的自立主义而邓小平崇尚科技创新的拿来主义。[30]袁晓霞在《毛泽东、邓小平科技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认为,两位领导人科技创新观形成的历史条件、基本出发点以及对科技创新主体的认识、对科技创新地位的认识和关于科技创新策略等方面都是有区别性的。[31]
五、结论
关于毛泽东科技创新观的研究,总体上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对毛泽东的科技创新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存在简单意义上的“就事论事”,把其科技创新观与其他方面隔离开来进行研究的情况。实际上,研究毛泽东的科技创新观应更多地结合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特殊环境,应该上升到“科技创新+政治”的层次上来。
关于邓小平的科技创新观研究,表现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特点。异中有同指的是不同的学者对邓小平科技创新观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尊重知识与尊重人才、发展高科技并实现产业化、大力引进与利用国外的先进科技成果等思想上是一致的。同中有异指的是尽管每个学者都以邓小平科技创新观作为研究对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如有的学者主张对邓小平科技创新观的研究还应包括教育思想和国防科技创新观,因为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国防科技创新观是科技创新观的一个部分,是科技创新观在国防上的具体体现。有的学者主张对邓小平科技创新观的研究还需包含“基础研究是应用开发的先导和源泉,关系国家的长远利益”的观点,还需包含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教育以及科技创新和教育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观点等等。
关于江泽民的科技创新观研究,总体上涉及到科技创新地位、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体制、科技创新人才等诸多方面。此类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研究江泽民科技创新观的论文很多,但相关专题的专著很少。其次,学者们更多地是从宏观上研究江泽民科技创新观,而从微观层面上对江泽民的科技体制创新、科技法制创新、科技战略创新等进行研究的不多。
综上所述,国内对三位领导人科技创新观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邓小平和江泽民科技创新观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由弱到强发展过程中,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也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关注。但是,目前对三位领导人科技创新观的研究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研究方式来看,国内对党的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研究,在现阶段还处在以研究领导人个体科技创新观为主,缺乏整体性研究。一方面表现在,在研究某个时代领导人科技创新观时,同一时代其他主要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研究较少涉及;另一方面表现在,将三代领导人作为一个整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从历史与逻辑维度把握新中国科技创新观的演变轨迹方面,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显得有待加强。②从研究内容来看,在对三代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已有研究中,存在着失衡的状况,除了关于江泽民科技创新观的研究比较多外,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科技创新观研究明显不够,也是下一步此类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③从研究视角来看,在对三代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已有研究中,更多地是从中共党史的视角来进行研究,视角显得过于单一,缺乏从发展经济学、科技政策学与科技哲学等视角对三代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进行全方位审视,导致已有研究结论不够全面,在对科技创新实践的战略性指导方面也较弱。
[1]刘则源.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9):61-67.
[2]张青棋.毛泽东科技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1994(4):14-18.
[3]彭磊.毛泽东的科技思想探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8):90-93.
[4]凌志.试析毛泽东科技思想的科学内涵[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5):24-25.
[5]张瑾.毛泽东的科学技术观[J].社科纵横,2006(8):1-5.
[6]栾雪飞.中国科技创新的奠基人——毛泽东[J].社会科学战线,2006(5):19-22.
[7]李明.必然性、原则与影响——毛泽东科技自主创新思想初论[J].理论与改革,2009(6):31-33.
[8]李明.从立国到兴国——试论毛泽东的科技创新思想[J].毛泽东思想究,2010(4):49-53.
[9]任庆大.李彤光.试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J].教育探索,2000(6):5-6.
[10]张丽玲.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及其历史地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0):34-38.
[11]刘兆立.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深刻内涵及时代意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1):195-196.
[12]袁剑平.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四个层次[J].探索,1995(2):48-50.
[13]张丽玲.邓小平关于科技的社会价值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2005(2):26-29.
[14]蒋霞.邓小平国防科技思想浅析[J].社会科学家,2006(11):113-114.
[15]陈家诗.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探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5(4):139-143.
[16]叶淑贤.邓小平论知识的价值和知识分子[J].中山大学学报,1994(3):1-8.
[17]郭学旺.邓小平农业科技战略思想探析[J].党的文献,2003(4):55-58.
[18]吉彦波.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发展[J].呼兰师专学报,1998(1):14-17.
[19]骆德荣.试论江泽民科技强军思想[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8(5):68-71.
[20]罗昌宏.江泽民科学技术思想研究纲要[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5):1-6.
[21]顾永俊,刘媛媛,陈英豪.近年来关于江泽民科技思想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综述[J].沧桑,2006(4):30-32.
[22]王红霞.对江泽民创新思想的研究综述[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3(7):18-19.
[23]许先春,林振义.江泽民科技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4]文兴吾.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战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5]胡江滨,李国新.创业·发展·创新——中共三代领导的科技思想简论[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4):5-9.
[26]冯洁.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之科技思想的继承与创新[J].理论界,2005(3):27-28.
[27]刘洪民.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科技思想发展简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1(4):14-16.
[28]皋艳,马梦诗.略论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思想[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13):359-362.
[29]龚春红.论我国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思想[J].探索,2005(4):4-8.
[30]孙孝科.毛泽东、邓小平科技观之比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9(2):13-16.
[31]袁晓霞.毛泽东、邓小平科技思想比较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1):27-31.
G30
A
1008-8091(2012)02-0104-04
2012-03-28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易显飞(1974- ),男,湖南醴陵人,博士,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科技发展、科技哲学;涂道勇(1981- ),男,湖北襄阳人,讲师,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