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驾驶教练职业教授话语的语用分析

2012-08-15张爱玲

关键词:考官刹车教练员

张爱玲

(1.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江苏 徐州 221116)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已进入了汽车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和每年居高不下的汽车交通事故,无疑提醒社会要求提高对汽车驾驶员的要求,“严师出高徒”,只要在学习驾驶期间教练员给学员无论是从技能还是从思想上树起安全的起点,在以后的驾驶行车中也会必然对学员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但是传统观念的束缚加之机动车驾驶培训还属于新兴的行业,所以很多人普遍认为机动车驾驶培训只是技能的简单活动,有老驾驶员带着学习就可以达到合格的标准,这必然忽视了中国机动车社会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忽视了道路交通日渐复杂的严重形势,忽视了培训对象的多样性与不断增长的客观需求,忽视了交通安全对驾驶技能掌握水平的综合要求,忽视了社会科技进步与培训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鉴于此,分析研究教练员话语对本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安全等都有实际意义。

1.驾驶教练话语语用的研究意义及功能

研究驾驶教练语言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教练员语言的运用情况,揭示其内在规律,可以进一步推进职业语用的语言学研究。在实践中,又可以丰富机动车驾驶教练的语言知识,帮助他们调整、规范、完善自己的教授语言,增强教练的职业语用意识,提高自身的职业语言的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为学员服务。当然,驾驶教练也如课堂教师一样,也是教育工作者,也是从事着专业性的教学工作。但与一般学业教育不同的是,教练员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层次多样化,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教学要求严格并且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就注定驾驶教练职业与一般教师语言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2.理论概述

以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教育者所发出的话语信息,无论是对说话人还是听话人,都可以加深对这些话语的认识。从字面意义上讲,说出某种语言,比如做出陈述、发出命令、提出问题等其实质是在实施某种语言行为。言语行为(Speech acts)早在50年代就是语言哲学家们的研究对象。著名语言学家奥斯汀(J.Austin)最早对言语行为进行研究,[1]他认为,话语的重心不在于传递信息,而在于行动。并且他把话语按照其言语行为分为三种,即是表达性言语行为(传递话语的字面意思),施为性言语行为(使用话语完成某一功能)和成事性言语行为(指出由于说话而产生的结果或效应)。语言学家约翰·塞尔(John R.Searle)对言语行为理论进一步进行了全面阐释。[2]塞尔和奥斯汀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话语的言外之力的范围理解不同。教练教授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言语行为,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往往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进行。但是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语用原则。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 1967 年提出的“合作原则”[3]以及利奇(G.N.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4]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试图对汽车驾驶教练语言做出描写性研究,以期提示教练的职业语言规律,帮助广大汽车职业教练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

3.驾驶教练语言的语用特征

3.1 示范性

示范性即是教练的话语行为做出榜样或典范以供学员们学习;或是把话语行为效果让学员们知道。这种示范性具有双重性:一是教练员不仅要对学员的操作动作技能、驾驶情况进行指导,二是要通过驾驶的案例分析对学员的驾驶道德进行示范,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教学能力。比如教会学员会车的操作并不难,但是夜晚会车,就要告诫学员一定关闭远光灯,以免给对方造成炫目,并且适当鸣喇叭提醒对面车辆注意,有必要时需要立即停车。如果发现对方来车车速较快,没有让道的意图时,应主动减速让行或靠边停车等。

3.2 指令性

指令的基本条件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做某事,真诚条件是说话人要听话人采取行动,适应方向是试图让世界适应言语,命题条件是在将来采取行动。该类型主要包括建议、要求、请求、命令、邀请等。在教练教授学员学习驾驶的过程中,不像学业性知识那样学完知识需要自己理解发挥。学习驾驶往往是不需要学员“自我发挥”,所以有时教练员总在说学历越高开车越难,原因就是学历高的人好自己琢磨而不听教练指挥,这样倒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在学习驾驶过程中,教练使用指令主要是下命令式或建议要求式的。

比如教练上车后就给出建议或者直接下命令:“前面车子这么近,用半联动跟!”“前面没车,轻踩油门,踩离合上挡!再踩!接着上挡!——注意前面路口,轻踩刹车减速,减挡!——”“前面车子交汇就不要踩油门了,速度放慢来。”“前面要往左转弯了,方向就可以往右边靠靠,这样半径大就不容易压线了。”“开车的人要注意对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的让行,特别下雨天,看到边上有人,你速度要降下来。这是一种开车的道德。”教练这些的指令性话语恰恰是给学员一个不需思考只要操作的动作。

学习驾驶是一个动作熟练的过程,在教练这样指令性的话语下,学员用心记忆,自然会把动作要领铭记在心的。

3.3 教诲提示性

教诲提示性话语驾驶教练在学员驾车过程中教练使用的常用语,目的在于指导学员如何把学到的技能灵活运用甚至是何时使用的问题。比如:“起步踩油门不要这么大,那样会冲来冲去的!”“先踩刹车处理情况,然后再根据情况换档位。不要一看到情况就乒乒乓乓去换档位,等你换好档,前面的人也被你撞翻了。”“开车要有预见性,特别是像过这小弄堂,一会一辆自行车,一会大伯大妈过马路,一会一群农民工下班,再一会一条狗窜出来。你都要有踩刹车的准备!”“起步的时候反光镜一定要看牢,后面有没有车子上来。要养成一个意识的!”“开车要稳,要给考官一个安全感。”有这样一个案例:学员开车过程中,突然一个皮球滚到了距离车大概二百米的地方。学员还没有反应过来,教练已大喊起来:“快刹车!”也来不及想为什么了,学员第一个反映就是刹车,然而就在踩下刹车的一刹间,一个小男孩已冲到马路中来捡那皮球了。要不是教练有先见之明,学员一准出人命了。停下车后,教练还说了几种情况也是一定要立即刹车的。就是看见一个人冲过了马路时,你必须立即减速刹车,因为后面必定还有另一个人在追他,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哦!还有另外的一种情况就是:有人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将要在你车前右边的路上将要摔倒的时候,你是无论如何也要减速刹车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人将要失去平衡的时候,一定是用右脚去支撑地的。然而惯性依然继续向前,所以会导致左边的失去了支撑点,因此必定向左倒的居多。

学习驾驶虽然是需要动作的操作灵活,但是路况复杂,只有听从多年驾车经验的教练的言行教导,才会慢慢摸索出自己行车安全的秘诀。

3.4 冒犯性

和广大教师一样,教练员也是教育工作者,他们从事的也是专业性的教学工作。只是和一般的学业教育不同的是,教练员面对的教学对象层次多样、教学内容也专业性较强、教学过程还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我们国家现在也没有无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各类专科学校没有设此类师范专业。教练员的主要来源大多是驾驶员改行,文化程度低、未受过师范专业的系统培训的一些有驾驶经验老驾驶员,所以要求这些教练在实际存有风险的行驶过程中用像课堂上教师一样用温和的语言的确是很难,这就出现了对一些违反语用原则交际话语。比如在教授过程中使用的训斥话语,这都是不礼貌的冒犯性话语一些体现。

尽管教练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同其它教育工作者一样的指导,但突出的冒犯性话语的教育特色给每一个学员学车经历中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下面就举一些教练员这类的话语典型实例。

语用学中冒犯可简单分为有意冒犯和无意冒犯。无意冒犯多是一种语用失误。但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使用冒犯性话语之前已意识或注意到类似话语及言语行为等的不礼貌性,说话人的语用意图在于直接攻击对方或是间接地实施其它隐含目的。

3.5 训斥型

尽管学员都是年满18岁以上工作在各行各业的成年人,但如同教师对学生的管教一样,教练训斥型的话语也充分反应了教练对学员的无奈。

(1)“离合器抬的这么快干吗?!看看马上熄火了吧!”

(2)“停!停!停!十厘米!不知道十厘米是多少?!还不回?!就是要等着往上撞了哇!”

(3)“你知不知道啥是‘九点一刻’?不认识表,还是听不懂我说话?!”

(4)“回方向,快回,回!回!看,又回晚了!你能不能听懂中国话?”

(5)“灵活点儿行不?干嘛死抓着方向盘,想把它带回家?”

(6)“看杆,看杆,要眼睛干什么,出气的?”

(7)“油门、刹车都弄不清楚,这段时间咋学的?”

3.6 烦躁型

即使面对不同的学员,教练员每天教授的也就是他认为的再简单不过的几个动作,而初次接触方向盘的学员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同样的错,如此反反复复,教练话语中明显表现出他的烦躁。

(1)“说过多少次了,停下车了就摘了挡,想啥了记不住?”

(2)“和你说了多少遍了!你听没听进去?!走自己的车道,不要开到人家车道去!”

(3)“一而再再而三地告你,方向大一点、大一点,咋就不记了?”

(4)“你怎么这么笨的啦,教不会的啊!”

(5)“跟你说了几遍了,学来学去也学不会!”

(6)“看准了,再撞杆不如你一头撞死得了!”

3.7 詈骂型

作为教育工作者,自然要有教育者的风范。因为面对都是成年人(成年人当有一定的语言和心理承受能力),尽管这其中包括很多是初上大学还没入社会的大学生,或者是每天处在象牙塔中的教师或者潜心搞钻研的教授或科研工作者,可教练员们从来没有对自己那么多的语言和行为约束,能够经历教练这样的言语磨,也让这些人尝到踏入广大社会是什么滋味。听听下面的:

(1)“半坡起步不是半坡倒车,你这是新研发出来的项目还是想跟我同归于尽?”

(2)“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告你几百遍的东西,就是记不住?”

(3)“刹车打死、打死、方向打死!他奶奶的,猪坐在这儿也比你强!”

(4)“和着刹车油门都分不清,我看你脑袋和屁股装反了吧?”

(5)“你的手呢?猪啃了?”

(6)“明告你了,方向盘上放个馒头,狗也能开着走!你看着办吧!”

(7)你妈了X的!老子跟上你,算倒了八辈子霉了!

(8)看你那球势,一辈子也过不了!

(9)你妈的!照你这种开法,给你一百条命也不够你死的!

对于借用猪狗等来詈骂对方、詈骂对方身体部位,詈骂对方的父母或其它长辈,詈骂对方有病等。实际上已经是较为严重的言语冒犯,造成给听话人人格的侮辱,有时甚至会升级为话语冲突。[5]教练员这种粗俗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教授效果,同时也严重地给学员学习驾驶造成了心理阴影。违反了人与人之间基本语用礼貌原则,更不利于双方人际关系发展。

3.7 幽默性

许多合格的教练员,为了减轻学员们初学驾驶的紧张,总是会用一些幽默笑话来舒缓他们的情绪。这些笑话幽默也自然是带有成年色彩的。下面是教练在考试前给学员的笑话举例:

(1)路考前,一个考生照例在上车前站在驾驶座前报告(例):报告考官,学员某某请求上车。考官应回答:准许上车。结果一个不幸的女生说成:报告考官,学员某某请求上床。(小轿车考车大多是整组学员和教练同行。当时大家听着皆笑成一团。可是教练继续)更要命的是考官一听乐了,回道:准许上床。你看哪合适!还有学员上车后特别紧张,说到报告考官,发动机、各仪表工作正常,请求起飞!考官:可以起飞,注意前面的高压线。

(2)考试途中,考官会提出一些要求让考生去做,比如前方路口左转弯,压井盖,单边桥什么的。考生应该回答:明白。已确定明白了考官的问题。说某驾校有个特殊的环岛叫做王八岛。结果,一个考官说:前方王八岛左转。考生回答成:王八明白。

正如课堂教育工作者一样,驾驶教练给予学员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员学起来不仅比较心情放松而且知识掌握起来也快。

4.结语

驾驶教练员是传授驾驶技能的教育工作者,教练员在驾驶教学中对学员的指导、示范、命令和提示等言语行为都能够有效地使学员掌握驾驶技能;但即使是从事这一教育工作性质的危险性以及面对成年人学生,教练也不应因为教学的反复而烦躁甚至对学员进行詈骂或人格侮辱,教练冒犯性话语的使用不仅会损毁教练个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我形象,而且也会影响初学驾驶的学员的学习心理,严重的甚至会给学员以后驾驶造成心理障碍,这固然会给未来事故和社会和谐造成隐患。所以,规范教练员行业话语,主张采用积极地指导、示范、命令、提示以及幽默等言语行为来教授驾驶,也是开辟一片为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的蓝天。

[1]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2]Searle,J.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CUP,1979/1981.

[3]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A].In P.Cole&J.Morgan (eds).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Speech Acts[C].NY:Academic Press,43-58.reprinted in S.Davis (ed).Pragmatics:a Reader[C].NY&Oxford:OUP,1975/1991.305-315.

[4]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 s[M].London:Longman,1983.

[5]冉永平.人际冲突中有意冒犯性话语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2011.

猜你喜欢

考官刹车教练员
今天我是“小考官”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为什么突然刹车时人会向前倾?
还有94分
刹车系统:跑得快也要刹得住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面试中的“察言观色”
考驾照
刹车边遇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