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一战线与执政兴国的再认识
2012-08-15赵岐山
★ 赵岐山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回顾党的统一战线历程,可以看出:它的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波浪起伏的曲线。往往在每次高潮过后,大多会进入一个低潮。究其原因是由于党的工作中心发生变化时,统一战线工作往往会发生震动。如果统一战线跟不上这种变化,它就会由高处跌倒低谷。胡锦涛同志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统一战线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他在庆祝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面临的第一考验就是执政考验。面对四种“考验与危险”,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统一战线与执政兴国做一再认识。
一、对统一战线与执政兴国两者内涵的新认识
执政与兴国是两个词语。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执政是兴国的基本条件,兴国是执政的最终目的。
(一)统一战线是执政的重要法宝
政党执政的核心问题是合法性问题,即政治认同。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在理论上,统一战线就是从事党获得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的工作。在实践上,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1],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先后进行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又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党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始终在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这历程中,统一战线工作功不可没。这些都强劲地证明了没有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统一战线是党取得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二)统一战线是兴国的重要法宝
民富国强始终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目标。党的统一战线始终在围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而奋斗。在中国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党始终围绕着建设一个统一、民主、富强、文明的国家而努力。从建设一个新世界,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从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统一战线是四个阶级的联盟到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从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由8个方面,发展到现在的15个方面,等等。这些都已证明,党的统一战线始终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而凝心聚力,在努力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中推动兴国的进程。这不仅充分展示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就,更是充分证明了统一战线是兴国的重要法宝。
二、对统一战线与执政兴国两者关系的新认识
在革命时期,关于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关系。”[3]统一战线是党的建设这个战士的有力武器之一。如今,这一关系的实质仍然没有发生变化。统一战线推动着党在执政中兴国,保证着党在兴国中巩固执政。
“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4]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能力建设。在执政兴国中,我们要把握好统一战线与执政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作为能力,统一战线工作能力是执政能力的一种,而且是执政能力的展示。这就要求统一战线工作必须与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并且要根据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创新与完善。作为方针,党的执政能力对统一战线有着指向和规范的作用。执政兴国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统一战线与执政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必须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通过自身工作的创新与完善来巩固执政基础、优化执政环境,来不断完善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
三、对统一战线与执政兴国两者作用的新认识
党的统一战线是一种执政意识,也是执政能力与成果。它不仅政治性、政策性强,它的实践性也很强。它始终贯穿于执政兴国的过程之中。面对新的党情、国情、世情,统一战线工作也要创新思路、扩大视野,向更加宽泛的领域扩展,在结合实际中拓展空间;不仅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发挥所团结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服务于执政兴国,统一战线应着力把握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民主协商,二是求同存异。只有深刻运用民主协商,才能坚持民主的精神、通过协商的方式,来争取到更大的合作范围和合作对象。只有坚持求同存异,才能更好地寻求同、突出同、发展同,以适应和把握当今社会所呈现出来的思想多元、结构多样、价值差异等特点。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共识。以此来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
四、发挥重要法宝作用服务执政兴国
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5],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6]也是党的统一战线所面临的时代挑战和艰巨任务。服务于执政兴国,统一战线就应在思想上紧盯时代挑战,在实践上应对考验与危险,从国家战略眼光和世界的视野,来着力创新、完善自身工作,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为经得住考验、化解危险服务。
第一,着力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全面性、系统性的和谐,它要求各种社会要素之间应相互依存、协调发展和理性运转。民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追求。服务民生关键在于实施科学发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服务科学发展的基础。统一战线应立足和落脚于为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服务,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力量服务。
第二,着力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随着对内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发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考验越来越为严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不亚于经济和政治领域。”[7]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工作,应在弘扬中华文化与借鉴国外文明的基础上,立足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发展“能够反映它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能够为这个国家民族发展提供最大资源的文化,就是他们的先进文化”[8]。统一战线应重视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新闻出版和科研院校等领域中的统战成员,发挥他们处在文化建设最前沿的作用,创造条件、支持和激励他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
第三,着力培养、发挥人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调整利益的同时,也调动着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统一战线工作就是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最广泛地来激发活力的工作。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为统一战线的求同存异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其开放性为统一战线的广泛性提供了大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可以为实现在大陆范围内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之同,存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分配方式、所有制形式的异;在大陆范围外求爱国主义和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异,提供了更多的软环境。中国共产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要集中全党的智慧,来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策略与政策,推动立法,来营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来激发出各种人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统战工作能够在大团结大联合中培养、激励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着眼服务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合作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特点之一。第六十届联大主席、瑞典首相约兰·佩尔松指出:“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一部分,人类只有协同工作才能有望克服面临的共同威胁。”当今世界的这种形势,给了以弹性机制来解决矛盾和纠纷的统一战线工作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当今世界局势并不稳定,局部地区冲突激烈。特别是围绕着我国的和平发展,一些国家也在不断地挑毛病、找麻烦、堵路子,干扰、阻碍、破坏我国发展进程。内外相交、紧密联系。统战工作应从战略性与前瞻性的视角与站位,创新思路、谋划工作,在软环境上参与国际间的社会合作,在促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服务与执政兴国。
[1][2][5][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
[7][8]李德顺.与改革同行[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