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育的经验探讨——以长沙学院为例
2012-08-15钟云华
引言
自1999年东北大学与云南试点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至2007年,全国已有500多所高校(大多数是地方院校)开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公共管理类人才。各高校在举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过程中,大多遵循教育部招生目录有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定,导致无论在专业方向设置、课程安排与教材采用上,还是在理论教学课时和实践教学课时安排方面,都大同小异,专业建设的特色不彰显[1]。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更是严重趋同,地方特色式微,毕业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
长沙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1993年创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和2003年创办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专科)基础上创建的一个新型本科专业,下设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会展管理两个特色方向。2007年6月,该专业经湖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设置并开始招生。经过5年的建设,该专业已奠定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学科基础。2008年,该专业被评为长沙学院特色专业;2009年确立为湖南省省级特色专业;2008年,公共管理科研创新团队被确立为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对象;2009年,行政管理学科被确立为长沙学院重点建设学科。5年来,长沙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到92%,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功培育特色的新路子。
本文将长沙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育的主要做法或者经验做为个案加以总结与反思,以供同行切磋交流,更期待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特色培育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一、特色培育的基础: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它指导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都要基于市场的需求,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这样毕业生就业才有市场。根据我校对本科人才培养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结合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要求,我们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立足湖南,服务全国,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锐意创新,培养具有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理念,能在公共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等公共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咨询工作和能在各类公共企事业会展机构、场馆从事会展组织、策划、营销、管理与咨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个目标不仅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而且与湖南本土的实情相吻合,很好地满足了市场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在具体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公共课、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含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个模块,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了认识实习、公共管理学实习、人力资源管理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将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规定了学分。同时,为使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制定了全面具体的教学大纲,对其中的考试课程制定了考试大纲,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2]。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人文素质课程和创新能力培养均符合教育部关于本专业的内涵要求。专业培养方案不仅反映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规格也符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内涵,而且反映了学科发展新成果,突出了实践教学的专业特色。
二、特色培育的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硕果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是保证教育质量与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基石。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基于自身实际,建立一支既熟悉专业理论,又精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专业的特色培育奠定师资基础。根据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我们制定了符合本专业要求的师资培养计划(包括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要求。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教师为重点,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并通过培养、引进、补充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具体而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有:其一,抓引进,优化学缘结构。第二,鼓励进修深造,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其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第三,对重点培养对象,在课题申报、学术交流、奖项申报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扶持。第四,加强对新进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到思想指导、教学指导、科研指导三落实。第五,完善科研奖励条例,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
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与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7.1%;博士6人、在职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占本专业教师的80.95%;年龄结构合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达到100%。教师整体素质高,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教学态度端正,方法运用得当,教学过程规范,较好地保证了教学质量与专业特色的培育。
三、特色培育的核心: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专业特色的培育,需要特色教学内容的有效涵养。只有专业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特色,才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知识与能力[3]。长沙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特色培育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制定了具有特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计划并付诸实施。第一,对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对课程中交叉内容进行了统一安排,重视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不断补充、吸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第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基础课比重,适当减少专业必修课学时,增加专业选修课。第三,在控制学时总量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在200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为提升学生考研与就业能力,增加了经济数学课程;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了会展英语听力与口语训练课程。同时,本专业下设会展管理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向,各开设16个学分的方向课程,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上体现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在教学上,老师们既注重理论教学内容的丰富厚重,同时又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经过近四年的建设,老师们能够熟悉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等多种符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特色培育的关键:成熟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建立了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有设施完备的公共管理模拟室,并正在建设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室;校外先后建成了长沙市会展管理办公室、长沙市人才服务中心、湖南省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湖南省慈善总会等11个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在大力建立实习基地的同时,我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制定了完整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运行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实践教学方案实施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方案中所有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出率达100%。实践教学方案包括三个部分,即集中性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教学。其中,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训、认识实践、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管理学、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共29周,29学分,占总学分的15.3%,课程实践教学占理论教学总学时数的5.5%,采用实验教学、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建构了以专任(课程)教师兼职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较强,经费有保障,实验室开放有序。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会展行业和公共人力资源部门的实际开展了调研。期间进行模拟招聘、会展市场问卷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对整个活动流程进行模拟,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参展观众和参展商进行问卷调查,并在调研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开学后连同调查问卷一起上交,作为本次调研活动的考核依据。调研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感性认识,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让专业教师深入实践一线,了解专业发展动态,裨益教学[5]。
毕业实习是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必要手段。我们对该教学环节非常重视,实习前,进行动员教育并下发《毕业实施计划书》,让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及要求完成的任务等;实习中,要求学生每周撰写实习周记,记录下实习内容和实习心得体会;实习期满后,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根据实习期间的表现,本专业采用“三三制”评价方法(即学生自评,实习单位评定和实习指导教师评定各占三分之一)得出学生的最后实习成绩。该方法保证了实习成绩的公平与公正,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总之,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育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素质与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需要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与成熟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才能在专业特色培育上迈出新步伐。
[1]刘迎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特色探讨[J].今日传媒,2010,(10):152-153.
[2]毛新伟.211模式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考——基于本土化的视角[J].经济师,2011,(11):124-125.
[3]包红梅.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63 -65.
[4]阳盛益,杨雪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经验借鉴与改革思考[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6):755-760.
[5]周湘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42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