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学教学管理实践的迟滞现象与发展改革走势

2012-08-15高宝嘉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制度理念

高宝嘉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学管理作为大学教育管理的核心,其理念、制度、行为也必然地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作为大学教学管理综合性体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阶段性特征诠释了其变化的本质[1-2]。

在工业经济时期(18世纪至20世纪初),适应产业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按照学科的适用性要求,培养适于行业需求的专门人才,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满足职业定位的需要[3]。与此相似,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建立之初,中国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和经济建设亟需大量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突出矛盾。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急需人才,以社会为本位的大学办学理念成为必然。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中国的大学教育从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教法、招生规模等都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深深地打下了计划体制的烙印,当然在教学管理上也就必然地以完成培养计划为终极目标[4-7]。

随着知识经济时期的到来,国际上大学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创新、国际化和人的发展取代了需求性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培养基础厚、素质高和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从规模到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了大众化教育水平之后,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重要变化,素质和能力教育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大学教学管理也悄然地在改革和发展,如体现以人为本的学年学分制、单一培养模式的改变、主辅修制与双学位制度等[8-11]。

然而,按照现代大学教育管理的要求,中国大学教育管理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大学教学管理的理念和制度仍停留在计划体制阶段,与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很不相称,甚至在阻滞着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大学教育的发展[12-13]。认识这些问题,剖析问题的成因,探寻改革思路,把握发展方向,将是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一、先进的大学教育理念与保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历了计划体制下高等教育按社会需求发展的阶段后,人们认识到按需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功利性弊端,突出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只着眼于人的有用,而忽视人的发展,将人才使用的具体效果当作人才培养的一般目的[3]。逐渐形成了素质和能力教育的共识,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制度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教育成本分担为全社会认可,多种形式的办学逐渐呈现,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跳龙门”的唯一手段等等,很自然地,大学教育的理念也不再是唯一的满足社会需要,而是满足人的发展需要,这正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初衷,也应该是大学教育的归宿。因而,先进的大学教育,在管理上就应是以受教育者为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是在素质教育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制度、培养过程等各教育要素有机组合,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结构状态与运行机制。

然而,现有的办学理念滞后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在实际管理中仍然是以社会为本位,至多是以社会和学生为本;在教育结构状态与运行机制上,基本没有脱离计划体制下的培养模式,如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学制、学籍制度、内部管理等方面,全国高校千校一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得过多过死,高校内部也缺少灵活的管理机制。正因为如此,素质和能力教育也就举步维艰,改革进程迟缓。

要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思想,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多样化的,在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教学制度、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灵活组合,构成适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组织管理范式,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应成为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灵活的专业选择制度、学籍制度、学业进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人性化的管理等。诚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平衡,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可能达到纯粹地以学生为本,但部分的实践和阶段性的推进是可行的。

二、现代大学教育管理理念与死板的教学管理理念与制度

有效的大学教育管理应是教育理念、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理念的统一,而且还应是理念、制度和行为的统一,实现管理的价值取向、策略、方式和目标的高度一致。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既遵循现代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又秉承现代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在管理制度和行为上坚持以受教育者为本[8]。

中国现行的教学管理实践,由于在办学理念上仍然没有脱离培养社会急需专门人才的固定思维方式,所以在管理策略上还是以教为中心,表现为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管理的目标是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因为计划的实现是培养质量的保证)。与这种管理理念相一致的死板的管理制度就成为必然,如行政化的决策、衙门式的机构、法律式的规定等。死板的制度所产生的实质性效果是,在知识结构上过分强调学科内容的完整性,而忽略人的发展需求;在教育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在教育效果上,由于过分强调专业需要,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适应性差,创新能力低。

所以,要实现现代大学教育管理理念,就必须树立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与现代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应该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理念,管理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管理的策略应是以学中心,管理的方式应是调控和服务,管理的目标应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按照这样的理念,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应包括决策机制、调控体系、律规体系、执行体系和评价体系。在决策上,要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调控上,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管理机构和队伍;在律规上,注重创新学生学习制度,如学生灵活自主地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和学业进程等;在执行上,创新教学过程管理,建立自我约束、自我调节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运行机制;在评价上,逐步建立包括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效果、信息收集与反馈等在内的、以考察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现代大学内部管理制度与传统的教学管理行为与方式

现代大学制度的先进性体现在其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决策机制、合理的权力结构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这些制度应体现在以教学管理为主的学校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在教学管理方面,更应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办学模式,并且在涉及教学管理的决策、制度性规定和管理行为等方面满足办学模式的需要[11]。只有如此,先进的教育思想才能够成为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现实。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中国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在高校内部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相互协调的管理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办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管理方面,约束和控制是基本的管理行为特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不许越雷池半步;教务管理部门或校长办公会议是教学管理的决策机构,教务处代表学校行使对教学管理的职能,院系和教研室具有明显的行政机构色彩,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缺乏必要的自主权等。这种管理的必然结果,就是将本应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管成一潭死水,教师机械地执行教学计划,不能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呆板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不能自主地选择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与方式等。

很显然,要实践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就必须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创新教学管理方式。现代教学管理方式的核心应是人性化管理,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以人为本,包括决策过程要充分尊重教师和专家的意见;教务管理过程要一切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学院内部去行政化,形成学术至上的教学环境;给教师以教学上较多的自主权等。

四、注重实际效果的目标管理与空泛的质量观

管理的终极目标决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管理的技能和水平又影响着管理的效能和目标的实现。在大学教学管理中,对管理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是管理的目标,如果管理的目标是完成教学计划,则管理的行为必然是约束和控制;如果管理的目标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则管理行为就必然是服务。当然,教学管理目标确定之后,要实现目标,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这是达到最佳教学管理效果的根本保障。

尽管大学教育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但由于质量概念过于模糊,内涵不清,无严格的标准,所以最终落实在完成教学计划上。实际上,单纯强调质量,而不注重有实际内涵的教学效果,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保障监督体系,导致管理内容与效果的严重背离,最终的质量成为一句空话。拿具体的教学行为来说,教师以完成教学计划为己任,按照既定的教材、既定的内容、不变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教学效果很难达到课程设计的初衷;在教育质量上,必然表现为培养的学生适应性差、素质低、能力弱,形成大学力图迎合社会而培养的人才又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矛盾现实。

因而,要实现教学管理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科学的质量观。现代教学管理的目标应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科学的质量观应是以人才的创新能力为衡量标准。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要努力建立和完善多元的质量内涵、标准、测量和评价体系,其中,质量的内涵和标准应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和评价依据,比如,质量内涵不应是单纯的以分取胜,应包括学生的人文素质、意志品质、特殊才智、创造力、沟通力和动手能力等。

五、教师教学能力的养成与表面化的教师队伍管理

教师是教学工作甚而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队伍管理也应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大学教学管理中,要满足学生受教育的需求,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方面,教学改革过程要通过教师实施,另一方面,对学生求知欲的满足,要通过教师能动性的工作完成。

以往的教师队伍管理较多注重于形式,对教师的管理过于表面化。比如,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往往是评价教师队伍的主要指标,而忽略对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强化,管理的效果是教师发展学术水平的动力不足,提高学术和教学水平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有的教师将晋升职称作为努力的终极目标,有的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履行职责的最高追求,有的教师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管理的需求,只能讲一门课、只能用一种方法讲课、只能按一种教材讲课等,教师队伍的这种思想和业务水平状态,严重地影响着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所以,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创新教学岗位责任制度。首先要制定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每类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包括学术、教学、育人等方面的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要严格教师和教学准入管理,明确规定进入教师队伍和任课的条件与认定程序;加强对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考核,包括日常考核、聘任中期考核和聘期末考核等,考核结果和职称晋升、绩效工资分配和聘任等挂钩;树立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使开展科学研究、学习业务知识、改革教学和完善自身成为习惯;建立竞争、激励和淘汰机制,创造教师发展提高的政策环境。

六、全面的教学评价与单纯的教学评优

教学评价是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学校教学效果、教学管理和教学能力的检验、诊断和评估,通过评估发现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而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中国,大学教学评价尚未真正实现,大多是目的单纯、方法简单、效果不佳的教学评优,在评价的目的上,一般是为了选优和晋升职称需要而评选教学优胜者,评价的内涵也一般是教师的教学表现,评价的方法是以学生打分为主的民调式综合印象评价,评价的结果一般也不和教师直接利益挂钩,也因此而使得评价工作很难起到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效果。

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必须包括教学评价制度,而包括评价的对象、目的、内涵、方法、体系和对评价结果处理等内容的教学评价创新又是势在必行的。以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评价的对象应是学校的整个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表现和讲课的艺术性只是其中的内容之一,评价的核心内容应是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应包括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保障机制等;教学评价的方法应是多元和客观的,应设计多样的、客观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民调、测试、抽检等方法综合评价,同时,要建立包括监督、考核、保障、反馈、评价在内的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建设之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制度和规模方面,已经具备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和条件。而实现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切实转变大学教学管理理念,真正建立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既是根本举措又是当务之急。当然,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国情和校情,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只有如此,改革和发展才能见到实效。

[1]谢和平.坚守育人为本推进教育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14):4-7.

[2]江崇廓.以教学为中心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5-47.

[3]龙先琼.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嬗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1):71-73.

[4]时伟.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缺失与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9):70-71.

[5]张波.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结构性失衡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2):80-83.

[6]胡春光.从控制到自主: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理论导刊,2006,(9):12-14.

[7]郭冬生.我国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的三个缺陷及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4,(5):45-49.

[8]胡建华.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7,(20):47-49.

[9]李琼生.大众化时期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91-93.

[10]秦小云,别敦荣.论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5,(9):84-87.

[11]高景红.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3):54-58.

[12]吴立保.论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4):10-13.

[13]别敦荣.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7,(20):44-46.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管理制度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