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2-08-15陈新亮关红蕾裴春燕李文皓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陈新亮,关红蕾,裴春燕,李文皓

(1.河北北方学院 艺术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2.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大学生创业是高等教育改革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是完成现代大学转型的重要途径,是大学内在的本质规定与价值诉求。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创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就是就业之母,要扩大就业岗位就要大力鼓励创业。”然而,据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30%水平,3%~5%的创业成功率更是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20%的水平[1](P39-41)。因此,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研究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及对策,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和推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

有学者认为,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本市场成熟、获取信息便捷、咨询服务全面、创业计划更具可行性等因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较高[2](P8)。其实,制约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活动的因素非常复杂,若简单分类,可归结为创业主体和客体两大因素:

(一)大学生创业主体制约因素

大学生创业主体即大学生创业者,他们是具有创业意愿、创业激情、创业能力或相应创业资本并能协同进行创业活动的创业团队或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创业主体核心的团队或个人是进行创业活动的领导者、策划者、实践者,在创业实践中,大学生创业主体逐渐成为社会创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创业主体的创业激情、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

1.大学生个体创业激情

创业激情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心理倾向,从心理上给予创业实践活动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影响着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对行为方向支配的强度,是创业主体实施创业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大学生富有创业梦想和激情,想通过创业来体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虽然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创业技能不可缺少,但是潜在的创业态度和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与进取精神更为重要,没有这个必要前提,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将无从谈起。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高,活力也不断增强,但实际创业的比例不是很高。2007年搜狐网上展开的一项关于毕业大学生创业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2%的大学生没有创业冲动,而在其余96.8%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中,有8%的学生已开始了创业。据2010年3月22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是0.3%[3],从中国大学生创业网得到的数字则显示,近几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在1%左右,也就是说,每年6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中只有6万左右的学生加入了创业队伍。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据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中心2010年8月的不完全统计,以大学生创业企业生存1年以上为限,该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占全部大学生创业的1%[4],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参与创业人数占到大学毕业生20%~30%[5],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一是创业仅凭一时激情,对创业缺少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完备的策划;二是创业信心不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大学生重读书轻实践,缺乏挫折教育,没有冒险意识,在有稳定的工作选择时,宁可选择就业也不愿去创业。但总体来说,各高校为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都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措施,从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业课程设置、树立创业典型等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

2.大学生个体创业素质

创业素质是指创业者完成创业行动和创业任务所具备的意识、能力、特质和知识技能的总和。实施创业是创业者一种自愿、主动的行为,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与其本身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分不开,因此,大学生创业素质是其个体创业成功的内在关键因素。据2011年1月7日~2月14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腾讯网(网络调查平台)、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对在校或已经毕业大学生的网络问卷调查统计,决定成败的内在因素中“执行能力”占55.1%;“市场调查能力”占43.6%;“团队合作”占43.3%;“合作意识”占44.3%;“独立思考能力”占33.5%;“市场意识”占67.2%[6]。由于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与合作交往技巧,尽管有理想和抱负,但缺乏市场开拓、整合资源、商业管理等相关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缺乏吃苦耐劳和抗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在创业工作中的准备力和适应性不强,从而导致创业成功率较低。

(二)大学生创业客体制约因素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受大学生创业主体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1.创业教育起步晚

国外创业教育起步较早,以美国为例,1947年哈佛大学就首次开始了创业教育;1949年斯坦福大学开始了创业教育;1967年百森商学院设立了创业课程。1980年以后,瑞典、德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也纷纷开设了大学生创业课程和培训项目[6]。而中国创业教育的概念始出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之后借鉴国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经验,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正式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至今才10年有余。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在高校中普遍实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被调查的大学中,37.6%的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了创业学课程;23%的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了企业创业课程;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了至少一门创业课程[7]。因此,总体来看,中国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2.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首先,把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思想在中国大多数高校尚未完全形成;其次,创业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欠缺,教学方式单一,学科基础薄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王义军在2006年青年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几乎是空白,还没有符合国情的本土教材”[8];第三,创业教育师资贫乏。中国绝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专业授课教师队伍还未真正形成,即使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负责创业教育的部门一般是大学生就业办公室,主要以就业教育为主,有成功创业经验的授课教师非常缺乏;第四,创业教育的覆盖面窄。美国的创业教育覆盖了从中小学、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各个教育阶段,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而“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至今没有开设任何一门真正意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2002年中国教育部仅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单位,2006年在全国开展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的试点单位也仅有清华大学等6所院校,在这些院校中能够真正选修到创业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寥寥无几”[9];第五,专业设置不科学。高校过分强调学科的发展要求,而忽视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市场对高校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上缺少科学规划,导致专业设置过时、过死,专业划分过细,人才培养方面明显比例失调。

3.家庭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创业选择

一是父母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创业选择产生直接影响。父母担心孩子创业过程艰苦或创业失败,所以希望孩子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二是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对大学生的创业选择产生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如果家长提供创业支持,大学生也愿意大胆尝试。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父母不仅担心创业的失败,而且更需要孩子早日就业照顾父母。因此,听取父母的意见,考虑现实的情况,是大学生选择创业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4.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是近些年中国各级政府对大学生不断出台、完善创业政策,积极创造政策环境激励大学生创业,但是,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以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为例,高校毕业生除了在收费政策期限规定方面与失业人员、下岗协保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有较小的区别外,在免交的具体收费项目等方面则完全相同,政策的制定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考虑较少,在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创业行动上没有起到预期效果;二是中国风险投资体系还不健全,担保不是很完善。刚毕业的大学生无合适的担保抵押,商业机构也不愿意承担更多风险,银行一般不会轻易贷款给他们;三是大学生创业基金申请程序较复杂,审查项目周期较长,导致能够申请到的人数非常有限,挫伤了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四是中国创业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创业服务机构不健全,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服务规模上均不能满足创业大学生的需求,创业程序较复杂,创业培训机构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创业评价等服务措施有待完备。

二、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创业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也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和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增强自主创业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创业的目标。

(一)重视创业教育,转变教育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的创业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当代高等教育育人的重要目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正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与普遍认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新形势对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要求[10]”。创业教育日益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创业教育理念决定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及高校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教育思想,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建立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创业教育模式,加强素质教育,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增强个人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高低是大学生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这为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首先,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突出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其次,提高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认同。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创业创造财富,通过创业服务社会、成就人生,在体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第三,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参与创业大赛活动,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公司实习见习,使他们不断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第四,不断优化知识结构,鼓励引导他们积极选修创业课程,参加创业讲座和创业实践活动,为创业做好知识和能力准备;第五,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辅导或咨询,培养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调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品质。

(三)优化创业教育课程,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把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一是根据市场和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构建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问题教育法和实训教育法相结合,丰富创业教育方法,强化实训课程,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通过企业实地考察等形式,提升学生创业的实战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一方面可以把有创业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士聘请为学校的创业教育专家,言传身教创业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挂职企业,参与管理,提高创业实践知识和能力,还可以将科研成果作为创业项目提供给有潜力的学生,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业,为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业型人才奠定基石;三是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高校通过开展短期培训、讲座、论坛、沙龙、创业大赛等活动,利用展板、广播、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介载体,大力宣传树立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营造一种良好的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在学生管理方面,推行弹性学分制,实行完全学分制,为确有能力适合创业的学生创设创业政策环境。比如清华大学推出了“休学创业”的举措,允许一些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项目特别有兴趣的学生保留学籍出去创业。武汉大学也出台了“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两年”的政策;四是健全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第一,要建立实践平台,提供锻炼机会。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通过创业孵化园和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帮助毕业生带着较成熟的项目走向社会;第二,要健全创业服务支持体系。学校可以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门网站,多渠道、多层面做好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培训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学生接受创业知识搭建平台;第三,要制定奖惩机制,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开展大学生“创新人物”评比活动,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

(四)优化创业政策,构建创业新模式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11](P35)这就需要政府积极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搭建创业培训平台、创业咨询平台、资金扶助平台、跟踪服务平台和创业评价平台,提供便捷有效的创业服务绿色通道,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一是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开展政策和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能力;二是完善创业融资政策,开拓创业融资政策新渠道。完善小额贷款政策,优化审批手续,加强资金监管。鼓励企业主动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促进民间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参与。构建起一个政府金融支持、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企业技术支持、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通过优化政策环境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三是构建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风险评估、跟踪服务、创业评价等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办企业、产品研发及科研成果转化寻求有关企业和资金的支持,在法律、政策咨询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便捷平台;四是家庭也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积极鼓励子女进行创业,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体现自身价值;五是各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应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等机构,积极建立“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广泛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实战赛等活动,为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搭建平台;六是政府、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依托媒体和公众的力量,加大对创业的正面引导,高校可以邀请企业家和成功创业人士到学校做讲座,并聘请他们担任创业教育专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

综上所述,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符合政府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创新型产业的政策导向,只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真正形成关心创业、扶助创业、服务创业的合力,大学生创业前景一定十分广阔。

[1]孙光宗,陈曙红.当代大学生创业调查与对策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0):39-41.

[2]刘平.大学生创业教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吴晶.大学生“创业热”亟待专业培训[N].中国青年报,2010-03-22(1).

[4]侯砚.天津市将全面落实小额贷款等内容助推大学生创业成功[EB].http://www.022net.com/2010/2-3/442076132354962.html,2010-2-3/2012-06-10.

[5]李莎,王林雪,康晓玲.美、印、日高校创业教育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6-131.

[6]黎江.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15.

[7]蔡克勇.创业教育亟待加强[N].中国教育报,2005-07-20(8).

[8]王倩.专家指出: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几乎是空白[N].北京日报.2006-08-16(15).

[9]王曼文.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机制的构建[J].中州学刊,2009,(3):141.

[10]毛杰.大学生创业教育普及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24.

[1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