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12-08-15路璐

河南科技 2012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化强国马克思主义

路璐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复兴的历史必然选择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上世纪工业革命之前,中国不仅是经济强国,而且是文化强国。中国文明曾经通过黄海东海和南海,辐射到周边地区,在东亚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并建立起以朝贡体制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或世界秩序。如何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克服中国社会文化的危机,如何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成为近代以来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思考的无法逃避的严峻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复兴之路的历史必然选择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文化性质决定的。先进文化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它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前提和坚实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政治前提

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一步一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主权丧失山河破碎生灵涂炭。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变民族命运和国家面貌,一直在寻找救国图强的道路,多次奋斗和尝试,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民主革命道路,建立了新的国家,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使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其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选择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成功地完成了对农民个体手工业者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经济基础

文化强国必须建立在国家富强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大国的成长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中国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治国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中国文化受到西方世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大量“中国元素”正在被世界各国的文化人,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加以诠释和运用,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学习汉语之风吹遍全球,中国的世界舞台越来越宽广。正如毛泽东曾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和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基础,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有利于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要充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紧密结合

(一)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贴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改革的着力点,就是围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

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政府要转变经营和管理方式,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做好激发文化企事业单位发展活力的基础性工作。要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报社、电视台、期刊社和大型文化集团等单位,要继续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深化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做好应对文化对外开放的管理工作。

(二)要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无数历史事实有力地证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科技兴则国强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

我们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文化紧密结合的体制。而且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分工合作。努力加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刘延东.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11-10-31.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猜你喜欢

中国化强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强国有我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秦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