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创造企业稳定效益
2012-08-15刘江
刘江
(商丘市郊区供电公司,河南 商丘 476100)
1 电力生产安全与企业稳定效益的关系
1.1 电力生产安全是企业获得稳定效益的前提与保障
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是电力企业获得稳定效益的前提与保障。安全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不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进行生产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不受到损毁。
在生产过程中,一旦产生人员伤亡,生产活动必然受到影响。而这在个过程中,时间成本和医疗成本,作为额外成本加到生产过程当中。而工人出现的伤亡事件的赔付金,也影响企业效益的增加。而作为事故中的伤亡工人,往往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门技术人才。而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企业付出相应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生产活动中断的人力成本消耗,也将计其中。
而生产设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损伤,则直接表现增加了企业对设备的维修养护成本和对设备养护维修期间不能生产所造成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双重成本压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成本的增加意味着企业盈利空间的缩小,这产生的后果之一便是营销企业获得稳定效益。
1.2 稳定效益是电力安全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获得稳定效益实现自身产能创造出最大价值,也是电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最终诉求之一。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同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息息相关。
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职工的待遇和福利水平。在企业经营利好,盈利能力高的时期,企业中工人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较高。而当企业效益不高盈利能力低的时候,为转嫁生产成本,企业势必会削减工人的工资待遇,以维持企业运转的收支平衡。
当企业的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生产与自身工资、福利待遇息息相关时,他们对安全生产会更加重视。因而,在一线从事操作工作的工人会更好地执行安全操作规范。另外,电力企业的机器设备的维修和养护,需要稳定的企业效益支持。尤其是在更换老旧设备设施的时候,需要数额巨大的资金支撑。而企业缺乏稳固的效益时,企业的大型更新换代和设备维护在资金方面会出现问题。这将导致技术上的落后和不安全因素的增加。逼近使用年限的大型设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更换,大型机器设备检修缺乏资金支持,将导致生产设备的超龄服役。这些不稳定因素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电力企业创造稳定效益和企业安全生产的进行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的。没有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就无法创造稳定的效益;而缺乏稳定效益支撑的电力企业,则缺乏对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缺乏对机器设备的养护力度,因而更容易导致事故频发。
2 电力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2.1 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的创立
电力企业作为事故多发的单位之一,面临的安全管理形式十分严峻。在电力企业单位,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几乎不可能,但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具有建设意义。
首先,电力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建设一套符合实际的安全制度是必要的。制度先行,建设一套科学严格的安全制度和规范,在生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和安全条例组织生产活动。确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生产活动都符合安全生产的原则。第二,建立起严格的安全考核和考察制度。拥有了健全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条例,并不代表该制度和条例能够得到有力的执行。缺乏执行力的安全条例规范,说到底只不过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如果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进行,严格的安全考核考察制度势在必行。安全考察,应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全面监督和自下而上的自觉监督。企业组织调配专门人员,配备技术人员深入到车间生产一线,对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督导和技术指导。作为一线职工,自觉佩戴保护措施、安全帽、防护服。杜绝因为粗心大意以及图省事心理造成的安全事故。班组之中,班组长兼任本班组的安全督导员,负责这个范围内的安全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刻上报。而技术人员接到举报,应及时排除隐患。车间主任等中层领导干部,在本车间内部组织专门的纪检人员,狠抓车间内部的安全条例执行状况,建立起一套从班组到车间的安全大比武。从设备维护人员中,抽调技术骨干,形成对机器设备日检的工作规范。这些技术人员,在开工前,检验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对设备的安全状况作出评估。一旦发现问题,立刻组织人员进行抢修。每月组织专人对机器设备进行检修大修,在月检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汇总。并在下个月的工作中,重点对上个月中企业存在着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技术攻关。电力企业建立起一个从上倒下的监督体制和从下到上的报查制度,两项制度并行,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制度保障。
2.2 加大对一线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
杜绝事故的发生不仅仅在于安全制度的创立和实施,更重要的是保证一线职工在面临危险情况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技术。电力企业的安全事故中,很高比例的案例是新入人员。
新入人员刚刚接触电力行业,在这个新的工作环境中并不能很快适应。作为传统的岗前培训,并不能教到如何应对安全情况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电力企业新入人员的岗前培训往往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性的操作意义。因此,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须注重对新入人员安全技能的培养。首先,作为新入职人员的必修课,岗前安全培训,必须要进行扎实的安全技能培训和培养。
强化稳固岗前培训,科学合理地教授学习内容。在岗前培训中,抽调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员工讲解在实际的操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将安全培训带到现实的工作环境中,把岗前培训带到车间中。将新入人员编到在一线的班组中,由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带领,实现一对一帮教学习。严格岗前培训制度,组织专人对岗前培训进行专门考核。对不能通过考核的员工进行补考延长实习期的形式加大安全力度的培训。
不仅对新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电力企业要组织专门的学习培训活动,总结案例,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易发事故进行登记造册。在电力企业内部,组织专门人才编写安全教材。技术人员运用这些教材对工人进行集中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气氛。运用科学的管理知识为企业创造稳定的效益保驾护航。
[1]夏卫华,卢丽刚. 电力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J]. 江西能源,2005,(04)
[2]凌华,吴庆华. 电力安全管理的四个误区[J]. 农电管理,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