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为基础推动图书馆联盟的知识共建共享
2012-08-15孙涛
孙涛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1 以数字化推动图书馆联盟知识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1.1 数字化是联盟发展的重要特征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愈来愈多的信息资源不断数字化,集约化。数字资源的这种快捷方便以及突破时空限制的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并且得到他们的认可。图书馆联盟成为实现知识共建共享的首选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来说,图书馆联盟处理信息能力更强、辐射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好、服务能力更强。在网络环境中资源共建共享的背景下,传统阅读率的不断下降和数字化阅读率的大幅攀升,依靠网络技术进行在线阅读的这种方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因此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成为趋势。作为信息文化的集中地和交流中心的图书馆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数字化、网络化将是传统图书馆的唯一出路。图书馆挑战合作的新型模式这一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1.2 数字化是联盟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些年,我国的图书馆联盟建设才刚刚起步并逐渐发展起来。各成员馆的各种设施以及馆舍或者其他资源,有的刚刚建成,有的还在修建或拟建之中。然而相对于未加入联盟的自由散漫的图书馆来说,联盟成员馆更加具有整体性、计划性和科学性。数字化能加快图书馆联盟文化的传递,便于知识信息管理下的理念更新,图书馆联盟重视知识的更新,重视学习新知识,重视团队的合作与竞争、重视知识的共享、重视管理模式的转变、重视知识的汇集等。数字化是便捷的通道,可以营造文化信息交流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隔离知识共建共享过程中的噪音,是保持知识共建共享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1.3 数字化是图书馆联盟规模效应的基础
为了在图书馆联盟所在地区的信息咨询过程中和公共设施建设中形成规模效应,以及接下来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将形成的规模效应,不论是各成员馆的馆舍,还是馆藏信息资源,图书馆联盟都是根据整体规划,严谨协调的原则建设的。数字化建设有助于图书馆联盟的形成和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有利于联盟成员馆提高自身的知识管理水平。图书馆联盟的信息资源管理目标与知识共建共享的终极目标相符合,就是把知识共建共享中图书馆的各个要素资源诸如资金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整合,使从中产生的新内容被广泛运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创新者和读者用户从中受益。
2 在数字化基础上知识共建共享的基本内容
2.1 知识层面——信息与资源的组合和分享
知识层面的共建共享是指信息资源与数据资源的共享,依据联盟信息系统的各种地址信息,利用链接的方式来整合资源,然后把各种不同的信息地址的链接进行排列组合,最后构成一个“知识地图”。它们在形式上或内容上有一定的逻辑主线贯穿其中,就组合成了有序的新型资源知识体系。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成员馆会将散落的没有系统的知识再次汇整起来,是一件有利于定位知识的知识共建共享设施,允许人们能够快捷自由地分享、存取、再使用知识地图。通过分类整理资源、完善检索所构和标引,建设导航网页等方式来巩固知识地图的用户群体。
2.2 应用层面——系统的优化完善和简便操作
应用层图书馆知识共建共享具有信息内容系统化和易用性的特征,可以通过一些科学技术对于不同构架的知识内容找到联系点从而进行“一站式”的检索服务,提供给用户统一的界面,这样有助于节省用户时间,提高用户查询效率。然后在统一界面下,各个信息系统得以重新整合,从而又组合成全新的知识资源体系,这个体系将对用户未能得到解答的检索结果进行统一优化处理,与此同时也是用户透明访问了不同的信息资源系统,因而使各个系统之间知识资源各自孤立、内容交叉、互不关联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3 在数字化基础上的知识共建共享的优势
3.1 联盟成员知识辐射面更广
相对单一图书馆的功能而言,图书馆联盟涵盖的范围更大,共建共享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具体的讲,不仅仅是业务知识,还要包括联盟成员先进的管理制度、成功经验、特色文化等。在数字化基础上的知识共建共享是以图书馆联盟成员为知识提供方,以用户为接受方,以图书馆所有联盟成员为共建共享的服务空间,以及以成员馆之间的知识交流互动为方式的一种活动,其实质是联盟成员之间的信息知识流动。
3.2 联盟成员服务受益面更广
图书馆联盟侧重于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渠道、主客体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来切入,从而为社会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组织形式,图书馆联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不仅突破了地区间的限制甚至是国家间的地理限制。它抛弃传统的服务方式如馆际互借、编目服务、文献传递藏书资源共享等,代之以传递数字化电子化的信息内容、进行远程教育、通过虚拟空间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3.3 联盟成员服务途径更多样化
在数字化基础上的知识共建共享的内涵包括两部分,即显性知识共建共享和隐性知识共建共享。显性知识的共建共享是指图书馆运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绘制、书写、语言等的方式显现出来的信息知识。它可以是书面信息、文件信息、图表信息乃至于口头传达的信息等等。隐性知识的共建共享是指成员馆内部的各个级别部门以及内部成员中存在的不同层次的不易被复制、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享、难以规范化、尚未编码和显现的隐蔽知识。与此同时还包括图书馆运转的正常业务活动中,以及图书馆之外,组织和读者相关的隐蔽性知识。
3.4 联盟成员资源更加丰富
图书馆联盟通常是根据地域范围或者系统来组织成员馆的,因此各个成员馆都比较集中。成员馆一旦加盟,它旗下的用户就可以享有其它各成员馆的用户相同的权利,可以更加自如充分地利用别的成员馆的各种时期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这样不仅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节约了用户的费用。这些宝贵的知识资源是图书馆联盟重要的资源保障,同时也是各个图书馆实现知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条件和首要条件。
[1]燕今伟.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模式和发展机制研究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24 一2.9
[2]邱燕燕.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4(6):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