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加强港区海洋溢油风险管理

2012-08-15吴耀建吴海燕

环境科学导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溢油港区化学品

刘 希,吴耀建,吴海燕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05)

随着海洋运输业、海上石油开采产业的不断发展,港区、海上石油平台和海底输油管线的建设,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概率也日益增加,溢油污染已经成为海洋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1]。根据国际油轮船东防污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anker Owners Pollution Federation,ITOPF)的统计结果,1974年至2010年共发生9640起油轮、大型油轮和驳船溢油事故,其中溢油量<7 t的事故7845起,溢油量7 ~700 t的事故1335起,溢油量>700 t的事故460起。油品、化学品一旦溢漏入海,海域水环境、生态环境等将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其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使水质和水体自净化功能变差,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及其物质和能量流,进一步污染水质并毒害水生生物[2];当溢出物上岸,还会对岸线及其环境资源的造成严重污染损害。因此,如何在项目选址阶段和项目运营期加强港区溢油风险管理和应急防范能力,以降低溢油风险概率、提高溢油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减轻溢油对环境的危害,是港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选址阶段降低溢油风险的建议

选址阶段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对项目建设的约束条件,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溢油风险。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通航安全论证、海域使用论证、环境评价等阶段均应严格审查。

首先,港址选择时充分考虑风、雾、冰等气象条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北方港口在港口平面布置时,要注意防止港外流冰进入港内和在口门处堆积,减少流冰撞击力、挤压力对船舶的影响[3]。海底输油管道选址时应尽可能远离锚地、航道,在不得以穿越航道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海底管道的安全。

从航行安全考虑,风力极易为船长感受,而海流则较为隐蔽。因此在布置航道、口门、防波堤及码头,分析沿岸泥沙淤积和冲刷等时,均应根据海流现场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4],认真研究港址处沿岸海流数值大小、流向变化、在平面上和沿深度上的分布特点。码头应建设于通航环境较好的水域,航道的水深条件如何,是否为双向航道,是否大部分船舶需要乘潮进港等因素直接影响船舶通行密度,而溢油事故风险概率随着船舶通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港址选址阶段应远离自然产卵场、繁殖场、索饵场及重要的洄游通道、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2 加强海洋环境风险管理

2.1 实施全方位监管

海上油品、化学品运输涉及到装卸、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相关主管部门要针对这些环节实行全方位监管,一是通过船舶检验、营运资质审核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的检查,杜绝隐患船、老旧船和无资质企业参与危险品营运;二是加强现场技术监管,对液体装载不符合要求、存在隐患的船舶要责令其就地整改;三是尽快研发溢油动态监控、预警系统,使有关船舶、港口、设施及重点海域能得到全方位、全天候的有效监控。

2.2 配备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

在码头前沿和船舶掉头区设置必要的助航等安全保障设施。建议重点海湾、港区建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Vessel Traffic Service,VTS),以监控船舶的航行路线、行进方向、速度、船舶相互交行等,向船舶迅速地提供进出港时所需的安全航行信息,避免船舶碰撞、搁浅等事故的发生,此外还可以提高港口、码头工作效率,方便组织有效的海上搜救行动和事故应急反应等。

2.3 制定应急反应预案

制定应急反应预案是实现快速、安全、有效的溢油应急处理的前提。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应急计划区、分级应急响应程序、事故报告程序和报告内容、应急抢险设备和材料、应急防护和清除泄漏措施、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人员培训与演练等内容。应急预案的重点是应急防护和清除泄漏措施,应有针对性,并根据货种、溢油点、泄漏量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清除泄漏措施。如沙滩、泥滩、砾石、海堤等人工构筑海岸的清除泄漏措施各有不同,又如若发生汽油等易燃油品泄漏时,应同时采取防火防爆措施,采用防火围油栏,调用消防船待命,一般不必采取海上回收措施让其自然蒸发。

2.4 建立应急信息数据库

建立油品、化学品应急信息数据库可以为科学化应急反应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平台,该应急信息数据库至少应包括化学品特性、应急资源和环境资源3个子数据库。化学品特性子数据库应包括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和清除泄漏措施;应急资源子数据库应包括区域应急设备、应急人员的分布情况及最快响应时间;环境资源子数据库应包括当地的气象、水文、环境敏感目标 (如自然保护区、养殖、湿地、红树林等)等基础数据。

目前在处理溢油事故时,由于缺乏环境本底比对资料,给环境损害评估 (如HEA生境等价法)[5]、索赔等其他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鉴于此,建议国家尽快建立我国沿海生态环境子数据库,为开展国际和区域间应急技术交流和联合行动提供技术支持,为开展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2.5 尽快设立船舶溢油应急反应资金

2010年3月1日起实行的《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环境管理条例》规定在国内设立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2011年11月,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已报国务院,其草案规定的国内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以事后补偿为主。上述立法未涉及为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提供全面、及时的资金保障,一方面导致溢油应急反应工作单位承担资金垫付的压力,另一方面造成我国船舶溢油应急反应能力较低[6]。若发生无主溢油事件,在肇事者不能明确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垫付的应急处置费用只能由国家财政部门进行有限的补偿,用纳税人的钱去支付本应肇事者承担的费用,显然不合理。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溢油应急反应资金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3 加强应急防范能力建设

3.1 完善港口溢油应急设施配备

各码头应根据吨位数、货种等自身特点,依据《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7]独立配备必需的应急设备。经主管机关核准后,码头可将日常的应急业务委托给经主管机关认可的专业清污机构。

港口或同一港区、作业区的码头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联防机构。参加联防机构的码头,可集资购置应急设备,以实现应急设施的整合和统一调配使用。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必要时可发挥区域联动机制,向最近的应急设备库、专业的清污公司、同一港区的其他码头寻求支援,实现应急设备资源的统一调配使用。企业还可与溢油应急设备生产厂商签订供货协议,确保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围油栏、油拖网、溢油分散剂等溢油设备供货充足。

目前,交通部已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建设了一批大、中、小型溢油应急设备库。对于在溢油应急设备库的服务范围之外,或距离溢油应急设备库或专业清污公司较远,需较久响应时间的液体散货港区,建议港区应建立应急设备库并配备多功能油污回收船、应急卸载运输设备、溢油围控回收储运设备、溢油分散物资等应急设施。若港区周边分布有重要生态敏感点 (如自然保护区等),建议在生态敏感点处选点放置围油栏等应急设备,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可用围油栏封闭生态敏感点周围海域或在海上阻隔油膜、改变油膜漂流方向,使之避开敏感目标。

3.2 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

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到应急计划的实施,而人员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定期的培训和演练。培训时,要结合所在港区油品、化学品的货种、吞吐量等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培训,使得应急人员、决策指挥人员及各相关协作部门在应急行动中都能各尽其责,加强了解应急防范操作规程,掌握应急防范设备器材的操作使用,增强应付突发性溢油及化学品事故的处置能力。定期开展演练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是提高应急反应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经常性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演练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并发现问题,进而总结经验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借助演练可以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提高应急人员共同合作抗击污染的应变能力。

3.3 采用合理的应急反应技术

油品、化学品理化特性各异,泄漏后表现形式也不同,要根据其特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采用合理的应急反应技术达到消除污染、减轻危害的目的。对溶解性化学品的处理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严格的排量监控实现自然中和,二是使用处理剂,主要有中和剂、絮凝剂、氧化剂、凝聚剂、凝胶剂、活性炭和离子交换剂等。对于不溶、微溶的油品、化学品,可采用围控、回收等方法。而对于液化石油气 (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船舶,若发生码头面泄漏且泄漏量较大,可使用喷雾水枪或水蒸气驱散气雾,减少爆炸性蒸气云形成的机会;如果泄漏点较小,因在泄漏过程中LPG迅速气化吸热,使泄漏点周围温度急速下降,水到达泄漏点后遇冷结冰形成冰堵,可以起到暂时堵漏的作用。如果船舱底部发生泄漏且泄漏点裂口较大无法形成冰堵,由于液态LPG比水轻,可以通过工艺管道向舱体内注水,用水托起LPG,使LPG与泄漏点隔离,降低LPG泄漏量,此时从泄漏点喷出的主要是水而不是纯LPG,再采用具他方法堵漏。可见,采用合理的应急反应技术对于在第一时间控制泄漏量,减少环境影响至关重要。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在港址选址阶段应充分考虑港址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对码头建设的约束,在项目运营期通过加强监管、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制定应急反应预案、建立应急信息数据库、设立船舶溢油应急反应资金等措施来加强海洋溢油风险管理,降低溢油风险概率。通过完善港口溢油应急设施配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采用合理的应急反应技术等措施提高溢油应急防范能力和处理能力,减轻溢油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1]王祖纲,董华.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故应急响应、治理措施及其启示 [J].国际石油经济,2010,6(18):1-5.

[2]王益鸣,王明翠,杨红丽,等.舟山群岛海洋动物体内石油烃的含量及对海域有机污染的指示作用 [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610-614.

[3]洪承礼.港口规划与布置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29-31.

[4]邱大洪.工程水文学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246-249.

[5]王志霞,李涛,刘敏燕,等.溢油事故环境损害评估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8):62-65.

[6]梅宏,陈志英.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的资金保障制度研究[J].太平洋学报,2010,18(10):90-98.

[7]JT/T 451-2009,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 [S].

猜你喜欢

溢油港区化学品
近岸溢油漂移扩散预测方法研究——以胶州湾溢油事件为例
基于GF-1卫星的海上溢油定量监测——以青岛溢油事故为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港区故事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对白茆沙水域溢油事故后修复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