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板河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管理分析评价
2012-08-15田茂兴曹光宏
田茂兴,曹光宏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南景洪666100)
纳板河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管理分析评价
田茂兴,曹光宏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南景洪666100)
根据纳板河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生境特点,对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管理的措施建议。
野生动物;生境管理;纳板河保护区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区思想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居民不搬迁,行政区划、土地权属不变,保护区的建设体现保护、科研、开发相结合,保护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力图探索一套区域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社区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1]。
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已知脊椎动物有437种,与当地居民长期共存。但目前人口增加和社区的发展要求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加,集体林地的减少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缩小和食源紧缺。为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贯彻保护区管理宗旨,必须加强保护区野生动物管理。生境管理是野生动物管理的重要内容[2],因此对纳板河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管理进行分析评估,探索小流域野生动物生境的有效管理模式,对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特点
野生动物生存所必需的三个基本因子食物、水和隐蔽均来自其栖息的生境。不仅生境所能提供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影响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个体质量,而且食物数量和质量能否满足动物在生命各阶段和一年中各季节的要求均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野生动物有着不同的生境,各种生境的重合程度越高,面积越大,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稳定性就越高[3]。纳板河保护区由于海拔高差大、植被类型多样,为各种野生动物创造了多样的生境,而保护区内人工经济林、农地等地块较多,使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和片断化。动物主要生境面积小、生境类型多样化、破碎化严重,是保护区动物生境的主要特点。
1.1 主要生境面积小
野生动物的生境主要是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保护区总面积26600hm2。保护区核心区面积约为3900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4.7%;缓冲区面积约为5808 hm2,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21.8%。可以看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主要栖息的面积不足1万hm2,而保护区内的印度野牛、水鹿等大中体型动物活动范围较大,造成保护区所能容纳的动物种群数量相对有限,影响了动物物种的繁衍生存。
1.2 生境类型多样化
纳板河保护区是以纳板河流域为主体的山地,总的地形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和西北部较高,中部纳板河谷地呈低凹狭长地带,东北安麻山分水岭山地隆起然后再倾斜过渡进入澜沧江谷地。最高处为保护区西南的拉祜玛峰,海拔2304 m。最低处是东南角纳板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海拔539 m。由此可见,在保护区范围内,海拔相对高差达1765 m,为多种适合不同海拔生活的野生动物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环境。
纳板河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具有西双版纳所有的8种植被类型。这些植被类型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稀树灌木草丛和灌丛。多样的植被类型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野生动物种类多样性非常丰富。
1.3 生境破碎化比较严重
纳板河保护区是按流域建立的保护区,土地权属不变,属于国有部分19670 hm2,占73.4%;集体部分6996 hm2,占26.6%。从西北流向东南的纳板河和沿河构筑的公路、村寨、农田等将保护区的森林分为东西两大片。西片为实验区,村寨分布较多,森林与农地、村寨交错分布,动物的主要生境是天然植被,而保护区内众多的人工经济林(以橡胶林为主)、农地等只有极少的动物,这些地块穿插于动物的主要生境中,将动物主要生境破碎化和片断化。
2 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管理现状
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依靠国家及地方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社区群众的宣传教育,依法管理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的生境。同时针对生境出现的问题,依靠各种项目,做了一些生境管理方面的偿试。
2.1 珍稀动物野外有效保护技术措施
1995年,由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云南省科委主持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有效管理与开发的研究”在纳板河保护区实施。在第二子专题“珍稀动植物野外有效保护与增加种群数量技术的研究”中对野生动物生境管理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生境恢复示范工程,主要内容是修建了一座8m高的野生动物了望塔,设置了一个人工硝塘,种植了0.133 hm2左右的玉米、红薯,并对整个保护区的生境恢复进行了规划。规划中对人工盐窝、水塘、林间草地的设置都具有相当的科学性,规划中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减弱生境片断化对动物基因交流的影响[4]。
2.2 景洪电站淹没区野生动物保护工程
2007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景洪电站的建设将淹没保护区5.78km2,这些沿江区域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纳板河保护区制定并实施了淹没区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在保护区缓冲区的阿玛多和实验区的小糯有建设了两片野生动物生境恢复区,使淹没区的野生动物根据其生活特点及迁移距离而自行分流进入。恢复区面积约66.67 hm2,主要内容是:设置人工硝塘10处;种植野芭蕉6.67 hm2;种植槟榔青、余甘子等果树300余株;在稀树地带恢复草场33.33 hm2等。
2.3 设置人工硝塘
2010年,在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保护区开展规范化建设,其中开展了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设施建设,主要是在保护区内动物活动频繁的阿玛多、白木箐、王宝旧家、中学基地、安麻田坝、双蚌塘和潘丙旧家等七处设置人工硝塘,每一地点分别投入500千克食盐,用土覆埋,表层恢复原貌,使盐分逐渐浸出,供野生动物舔食。人工硝塘的建设有效地补充了食草动物所需的矿物质,有效保护了野生动物。
2.4 生境管理评价
保护区在野生动物生境管理方面主要是开展了生境恢复示范工程,对野生动物生境恢复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保护区由于村寨分布多,动物生境退化严重,保护区生境恢复面积过小,人工种植的食物远不能满足野生动物的需求,同时保护区没有解决比较严重的动物生境破碎化问题。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生境管理措施
3.1 严格执法,加强对现有栖息地保护
要严格执行国家对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政策,严格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核心区,严禁毁林开垦、盗伐林木等破坏动物生境的行为。
保护区大量的集体林也是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要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避免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砍伐天然植被;保护区内个别村寨习惯于野放耕牛,秋收后将耕牛放入山中,到第二年耕地时牵回,这些耕牛长期生活在保护区核心区与野生动物争夺食物,对野生动物生境破坏较大,必须加强教育、严格禁止;为加强动物生境保护,保护区应严格执行有关法规,禁止在国有天然林中的林下种植以及其它进入核心区采集笋类、菌类、药材等活动,切实加强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生境保护。
3.2 改造和恢复野生动物生境条件
要加强野生动物生境保护的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动物所需的食物、水源和隐蔽物,多方面地改善和恢复野生动物的生境条件。过去由于保护区过于注重对森林的保护,忽视了次生植被、灌丛和草地等的作用,致使森林中草资源缺乏,大量的野生动物为了食物不得不侵犯社区群众的农作物。因此可在保护区的森林开一些林窗,使之生长青草丰富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也可以在森林中做些林下烧除工作,火烧后的林下易生长出草本、灌木等,可增加动物的食物来源,达到改善生境的目的。
3.3 建立生物廊道,扩大野生动物生境
保护区由于历史原因,被村寨、农地、公路分成了两片,野生动物主要集中在东片的核心区中,而西片野生动物较少,但也有大面积的热带森林,是野生动物的适宜生境,为提高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有效保护野生动物,必须建立生物廊道,把东西片的森林连接起来。经实地调查,保护区北端农地较少,可作为连接这两片森林的主要廊道加以建设,通过封山育林加以人工辅助的手段促进树木生长,使该片稀疏林地恢复生态功能,同时加强管理,限制人为活动,能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隐蔽场所。
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中,还有部分国有林、集体林和成林轮歇地处于农用地和橡胶林包围中,也需要通过土地置换或共管的方式进行植树造林,将它们连起来,减少生境破碎化,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3.4 控制和限制保护区内及周边的生产生活设施
保护区周边建设生产生活设施,其产生的人为活动、生产噪声等会惊扰野生动物,部分设施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野生动物生境。由于纳板河保护区内有很多自然村寨,这些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不可能不建设任何生产设施,为保护野生动物,有必要对村民的生产生活设施进行影响评价,对动物影响较大的设施加以限制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野生动物生境。如村民修建通往农地的林间道路,事前必须充分分析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以决定是否修建;对于部分季节村民在林中建的烘烤竹笋、菌子、砂仁等烤棚,已是严重破坏野生动物生境,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1]云南省环境保护局.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2]邹红菲.浅谈我国未来的野生动物管理研究[J].野生动物,2002,23(4):32-33.
[3]宋延龄.野生动物的管理与持续利用[A].钱迎倩,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25-237.
[4]李英南,韩联宪.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有效保护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1999,18(2):43-45.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Wildlife Habitat Management in Nabanhe Nature Reserve
TIAN Mao-xing,CAO Guang-hong
(Management Bureau of Naban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Jinghong Yunnan 666100 China)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ldlife habitat in Nabanhe Nature Reserve,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wildlife management is analyzed and th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wildlife;habitat management;Nabanhe Nature Reserve
X82
A
1673-9655(2012)06-0017-03
201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