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

2012-08-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演唱者声部音乐作品

刘 畅

(呼伦贝尔学院 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视唱练耳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

刘 畅

(呼伦贝尔学院 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在声乐演唱中,音乐基础知识是声乐学习的根本,而视唱练耳又是音乐基础中最根本的学习方式。在音乐专业的学习当中,视唱练耳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的最基本条件。在声乐学习中,能够熟练的掌握和使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是最基础的,视唱练耳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中的核心内容,对视唱练耳的熟练掌握可以为日后学生在提高声乐演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视唱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听觉训练中的作用,提出了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提高声乐演唱的音乐表现力、想象力和创作力的观点。

视唱练耳;声乐;作用

视唱练耳即看谱即唱和听觉训练两方面的音乐基本技能。视唱练耳是音乐基础中的基础,不管是声乐还是器乐,在培养和提升学生本人的音乐综合技能和素质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功课。视谱即唱又称作看谱即唱,通俗地说,就是看到乐谱就能唱出旋律的技能。它主要分为三部分:节奏视唱;单声部、多声部旋律视唱和看谱即唱,视谱即唱的技能培养中还包括对演唱者音乐表情的训练。练耳通常指的是听觉训练,主要包括训练学生依靠听觉能够对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方面准确的分辨出来,将其听到的音、曲调能够用五线谱完整准确无误的记录下来,并对所听到的和弦进行认真的分析,感受其性质、音色。我们所听到乐队演奏的乐曲中有着各种乐器混合在一起的乐声和音色,如何能够准确无误的将其分辨出来,就需要依靠对平时视唱练耳的训练。

一、视唱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

在声乐的学习训练当中,学习发声是首先第一步要做的,它是以后学习各种唱法(民族、美声、通俗唱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的歌曲演唱者都需要经过声乐发声练习,掌握科学、合理的歌唱发声方法,才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声乐发声练习是声乐教学的基础部分。声乐发声练习的最基本目的就是将歌曲在演唱中对声音发出时的各种技术要求通过有计划、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来逐步提高演唱者的生理机能,调节涉及歌唱的身体有关各器官能够协调动作,使歌唱技术成为演唱的主要手段。

经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后,演唱者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发声技巧来唱出这些单音,有了发声基础,演唱者在演唱时其发音气息、音色和发音准确程度控制等方面均能够达到最佳化。例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刚刚学习声乐时,都遇到过不能较好控制发音,出现发音不准的现象,教师通常采用唱音阶的发声训练方法来提高其发音的控制能力,如:由慢渐快的将“哆!来!咪!发!嗖!啦!”连接起来进行发声训练。当声乐学习进入到歌曲部分学习后,学习演唱乐谱是学习歌曲演唱的前提。五线谱视唱主要分为旋律视唱和歌词视唱两个部分,提高学生的看谱唱词能力,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练习旋律视唱,培养节奏感、节奏型等学习方式来达到目的。

二、听觉训练在视唱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音乐的分辨能力。在听觉性训练中,有针对性选取有示范代表性的歌曲进行演练,可以达到提升学生分辨能力的目的,能够为学生选择在高音、节奏感、强弱等方面有代表性的音乐素材,让学生在听觉训练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感受、分析和判断能力,为在今后的演唱中能够准确的发声打下基础。

二是注意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听觉训练时,侧重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听取歌曲时,充分体会和记忆音乐伴奏曲节奏的变化和规律,感受其所带来的听觉美感。如今,很多主流音乐作品的伴奏中都采用无主旋音乐伴奏,对于具有这种特点的音乐作品伴奏,学生在听取时,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以敏锐的听觉状态来重点关注伴奏音乐中的节奏准确性和配器中旋律线的变化。

三是多方位训练,提高多声性思维。演唱时,在保持能够准确唱出自己声部的前提下,学生可以通过同时聆听乐曲中其它声部旋律的训练方式,来促进自身在听辨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方面的多声性思维能力。在大合唱演唱时,通常情况下很多歌曲的表演方式都是二声部、三声部或者多声部,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保持多声思维,才能使自己的声部发音更准,歌曲的整体多声部立体声效果表现更为强烈。例如:在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时,演唱者就应注意到,四度、五度在整部作品中只是具有穿插性质的演唱,而以大三度和小三度为主的二声部旋律才是歌曲《鼓浪屿之波》的高潮部分。所以,为使得自己的发音更为准确,整体效果更突出,演唱者在演唱时可以进行不同声部的演唱练习,掌握其发声特点;同时在唱自己的声部时,可以侧重的反复聆听同时进行的另一声部旋律而不被其影响自己的发声,只有通过这样多声性思维训练才能更加准确地唱出自己的声部。在多声性思维训练时,学生自己可以借助钢琴伴奏的方式作为思维训练的辅助手段,用钢琴分别弹奏歌曲的主旋律和二声部,学生自己则演唱二声部和主旋,二者之间同时或者交替进行,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自身的多声性思维,还能够达到和谐、饱满的声音效果。

三、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提高声乐演唱的音乐表现力、想象力和创作力

音乐表现力就是善于精确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音乐表现的依据是对音乐的解释,也可以说是“识谱”的问题,主要涉及对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表现特色、创作方法以及结构、力度、速度、演奏法等各方面的了解程度。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在视唱练耳训练中逐渐获得。视唱练耳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词汇,扩大音乐视野,同时在音乐形式和载体、风格与审美情趣等方面,也能够获得较多的感受和较深的理解,音乐的鉴赏力就自然随之提高。不同的音乐作品,或者某一个音乐主题都能激发起人们内心的音乐表现力,唤起人的一种内在的音乐感受能力,使人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其创作的欲望。视唱练耳中的许多著名小品、优秀民歌以及一些富有艺术性的技巧练习曲都能以其清醇甘美的旋律给学生以最直接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正是日后他们从事声乐表演时再创造的灵感来源。

音乐想象力通常是指人类把以前的音乐记忆活动通过大脑进行重新再加工与再生产的思维活动。音乐思维是一种具有抽象、模糊性质的思维,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度的音乐想象能力,是根本不可能进行音乐创作的。可见,音乐想象的前提是创造者必须具备丰富的音乐感观、大量的音乐经验和音乐实践活动等,而上述条件在学生群体当中只能通过对视唱练耳的训练,不断积累才能逐步达到,如:在视唱练耳基础训练中,学生通常要进行听觉训练时,侧重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听取歌曲时,充分体会和记忆音乐伴奏曲节奏变化和规律,感受其所带来的听觉美感。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同时聆听乐曲中其它声部旋律的视唱练耳训练方式,来促进自身在听辨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方面的多声性思维能力。这些视唱练耳训练活动都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打下牢固的基础。

声音和情感表现力是一名演唱者在声乐演唱时给观众留下的主要音乐表现特征。演唱者的演唱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音乐作品在创作时所规定的表达效果,同演唱者自身是否具备精湛的演唱技巧和生动的音乐表现形象有着直接关系,演唱者需要达到上述条件,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和准确无误的发音能力。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由一个一个音符和表情记号所组成的五线谱所构成的。如何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一首音乐作品,需要演唱者的准确发音,合理、完好地处理音和音,句和句以及段和段彼此之间的强弱、轻重等变化联系,处理好这些演唱技艺需要演唱者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上有着非常深厚的基本功。众所周知,一首音乐作品不仅仅单独表现在演唱上,演唱者把作品中的旋律、歌词、表情记号等构成因素完美的演绎出来只是音乐作品所需达到的初步要求,需要充分的了解作品创作时的环境氛围,对作品的音乐结构有着深度的掌握。上述音乐技巧和能力,都需要演唱者在平时的视唱练耳训练当中逐步掌握和感知的。在视唱练耳的训练当中,学生还可以适当增加演唱表情和术语运用的训练:如在上行音阶的视唱训练中,演唱者完全可以运用欢快、明亮、渐强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在音乐的演唱和练习当中,视唱练耳是最基础、最有效的训练办法和执行手段,对视唱练耳训练的深度掌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提升。在音乐学习当中,视唱练耳的基础训练同学生的音乐学习,尤其是声乐学习和歌曲演唱是密不可分的,加强视唱练耳的基础训练活动,对学生提高自身的音准、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对音乐的理解等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提升作用。

[1]马小镭.高师音乐教育中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并教学模式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廖小芒.高师音乐听觉训练的心理分析及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3]阿文兴.论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信息,2011,(17).

[4]熊叶玲.学生主体意识:视唱练耳教学观变革的核心内涵[J].音乐探索,2004,(2).

J60-06

A

1006-5342(2012)01-0104-02

2011-10-27

猜你喜欢

演唱者声部音乐作品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