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设计角度如何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2012-08-15刘红征
刘红征
(北京市朝阳区道路养护中心)
浅谈从设计角度如何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刘红征
(北京市朝阳区道路养护中心)
探讨从设计角度考虑,如何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问题。随着首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使得朝阳区城市道路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为朝阳区加速首都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交通拥堵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现实问题还是时刻给每一位道路工作者敲响警钟,作为城市道路设计一线的工作人员,深知设计工作是影响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所以责任重大,使命艰巨。
道路通行能力;道路设计;交通工程设计
1 交通工程设计的衔接作用
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交通规划一般只确定道路红线、横断面、坐标、标高等,深度还不足以指导施工图的设计。因此目前大多数城市道路都是通过规划确定道路等级、线形、红线后,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并没有进行交通工程设计,或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独立完成,缺少有机联系,这样的结果使得竣工后道路出现例如转弯半径不足,路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横断面布设不合理,公交车站无处设置等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另外,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而道路红线正是保证合理配置的最有效手段。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道路网络,而交通工程设计是通过对道路的横断面、交叉口和交通设施的详细设计来指导工程的实施。因此若没有交通工程设计这一环节,或交通工程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不能很好的衔接,那么完成的施工图就会出现道路功能不全的问题,交通工程设计思路也无法体现。所以目前需要完善交通规划编制体系,重视交通工程设计在道路规划与施工图设计之间起到的重要衔接作用。
交通工程设计是道路设计、施工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交通功能是否完善,道路设计是否合理。施工图设计应在交通工程设计的指导下进行,最好在交通工程设计完成后紧接着进行施工图设计,以更好的体现交通工程设计的思路。《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阐述很少,各地对交通规划的编制、管理和实施措施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城市还未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要使交通规划真正的发挥作用,必须在规划编制法规上对交通工程设计予以定义和保证,补充完善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及管理办法。
2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几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讨论城市道路设计在路线设计、地基处理、路面设计、交通工程设计、交叉口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2.1 路线设计
路线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纲领,一旦确定,日后改变将由于拆迁等原因而变得相当困难。在设计中要根据规划,按照确定的设计车速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其线形指标必须满足机动车辆按设计车速安全行驶的力学要求和动力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应考虑线形的连续性、行车舒适性、路容美观性。特殊困难情况下,当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分析,采取限速等安全措施,以满足机动车辆安全行驶的需要,同时提出今后逐步改建以达到技术指标要求。在皮村循环路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结合该地区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和农村交通的实际特点,多次深入实地进行现场勘查,听取百姓意见,确定路线走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该道路的通行能力,通过施工队的精心施工,使得该工程成为百姓满意的优质工程,成为朝阳区2006年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之一。
2.2 地基处理
地基是路基路面的基础,要求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水稳性。一般地段的粉土、粘土路段,地表土含水量较高,不易达到压实度要求,进行填前碾压时易出现“橡皮土”现象,路基设计时应根据土基承载力、含水量、土质等情况进行处理,可采取晾晒回填、掺石灰等措施以降低土体含水量,当情况严重时可换填部分级配砂石或建筑垃圾进行碾压,以达到路基路面对地基的基本要求,同时做好排水设计。而对于软土路段,必须进行特殊处理,一般采用排水固结法,可采取插塑板、碎石桩、粉喷桩等措施结合堆载预压,达到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地基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处理不当,日后造成路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病害,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损害了公众利益,也损害了投资的综合效益。
在地坛医院新址外部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其东营路标段施工期间正值雨季,再加上该地段本身地下水位较高,且前期进行雨污水施工,因此首先要考虑其回填土含水量较高和压实效果不佳的因素。根据以往经验,此种情况不宜采用强夯的方法来处理地基,而是要对基础进行换填处理。本次设计采用的方法是用12%石灰土进行换填处理,通过实践的证明设计方法切实可行且效果明显。
2.3 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设计时应根据规划要求、交通量资料、土基回弹模量及地基处理方式、路基填高等因素经计算结合经验综合确定。特别是快速路、主干道等有载重汽车行驶的路段,其路面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性。事实告诉我们,往往一辆超载重车就会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沥青路面的车辙、拥包等破坏。除了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路政管理外,从设计方面也应适当考虑超载因素。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一般采用面层、基层、垫层三个结构层次。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及大气降水和温度变化影响,并为车辆提供行驶表面,因此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的安全、舒适和经济性,所以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一般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或级配砂石。垫层起排水、扩散应力的作用。在奥运安保指挥中心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安保车辆全部由重型载货汽车改装而成,其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很高,结合当地地质条件,遵循强基薄面的原则进行组合计算,进行初步设计:拟定基层为30 cm石灰粉煤灰碎石,拟定沥青混凝土面层分两层摊铺,底面层为5 cm AC-20I型沥青混凝土,面层为3 cm AC-13I型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基层初步拟定后进行垫层的厚度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再进行结构层厚度的调整,调整的原则是垫层厚度大于基层厚度20% ~50%,同时考虑半刚性基层的施工要求,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适宜厚度为16~20 cm,最小施工厚度为15 cm,超过20 cm时,考虑到施工机械很难压实,就要求分层施工,所以当半刚性基层厚度超过20 cm时,一般采用30 cm。
2.4 交通工程设计
标志、标线、护栏、护柱等交通工程设施是道路的重要安全设施,应根据不同路段合理设置,设计原则是能够正确及时诱导行驶,使驾驶人员获得清晰的道路信息,以方便选择行驶路线,根据不同的道路状况判断行驶状态,及时进行操作控制,保持车辆安全行驶。特别是不满足规范技术指标的路段,一定要设置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人员减速行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安全才能畅通,安全行驶才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2.5 交叉口设计
路线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叉口处交通组成复杂,左转和直行车辆存在交通冲突点,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快速路、主干道上的平面交叉口,由于车速快,设计处理不当,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应根据交通量的组成情况采用渠化式、分道行驶式、加铺转角式等几种平交方式,在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上一般均采用信号灯控制,并且在快速路、主干道上应严格控制交叉口的间距和数量,以满足交通流的畅通和安全要求。快速路、主干道和快速路、主干道相交时,应采用立体交叉,根据交通组成和地形地物情况选择合理的互通型式,以满足交通集散的要求。在学校、工厂、商业网点等人流集中处,应考虑设置人行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以满足人车分流、安全行驶的公共需要。交叉口在城市道路中最为常见,也是设计人员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必须重视。
3 结束语
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要从细节出发,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才能加以解决,而前瞻性的规划,科学的设计以及规范的管理都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必要手段。作为一名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本职工作,从设计角度出发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为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张亚平.道路通行能力理论[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石京.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运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陆化普.解析城市交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U415.1
C
1008-3383(2012)11-0151-01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