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入学习贯彻新水保法努力改善水保生态环境
2012-08-15宋小鸽马晓格宜阳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站
□宋小鸽 □马晓格(宜阳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站)
2011年3月1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日,这是水土保持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山川的关键时期。做为一名水保工作者,如何深入学习贯彻新水保法,努力改善水保生态环境,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工作。本人就工作实际谈点初浅认识。
1.转变观念,高度认识新《水土保持法》颁布施行的重要意义,深入持久,行之有效地开展好新水保法的学习和宣传。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宜阳县位于洛阳西35km处,北纬34°16′至34°42′,东经111°45′至112°26′之间,地形属于浅山丘陵区,周围环山,洛河贯彻东西,境内地形起伏,沟壑密布,山、陵、川兼有。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降水量655mm,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且年分布不均,有68%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228d左右,年日照均值2098.5h,年均积稳4617.9℃。气候特点是:季风进退明显,四季交替分明,春回少雨风沙多,夏至天热两集中,秋到温和湿度大,冬来风寒雨雪少,自然水土流失明显,人为水土流失加剧。全县总面积1670.5km2,总人口67万人,耕地面积8757km2,25°以上陡坡面积约1000km2,人均耕地0.09km2。土地主要类型有红砂土、红粘土、白沙土、红砂姜土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铝、金、石灰石、石英石及优质重晶石等。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造成人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依法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宜阳县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新颁布的《水土保持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全国实际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水土保持检测和监督等方面给出了破解之道,是新时期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加强新《水土保持法》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对于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秀美宜阳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全县上下都要十分珍惜、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推进宜阳县水土保持工作快速发展。
2.明确责任,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深入开展,努力提高新水保法贯彻落实执行力。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做好了全社会受益。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密切配合、关心、重视、支持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按新《水土保持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坚持把水土保持工作提到政府的重要工作上,层层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科学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尤其是要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防治区实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3.强化投入不断健全水土保持投入保障机制
要进一步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水土流失的局面。首先是要抓好项目规划和资金争取工作;其次是要把水土保持作为产业来办,引入市场经济轨道,积极引导和鼓励个人和单位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并鼓励和支持保护性耕作,能源替代和生态移民等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行为;再次是要健全和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下大力气督促开发建设单位按规定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最后,要进一步加大水保规费的征收力度。
4.科学治理,迅速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
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都是人类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手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坚持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把保护和改善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立足于保护,突出生态效益,重点抓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坝系建设,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等项目建设。
5.加强法制,大力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法制环境
首先要加强新《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唤起全社会对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与支持;其次要依法加强对水利违法案例的查处,对宜阳县范围内的生产建设项目组织一次全面的检查,查处一批水保违法案件,对其违法情节以及后果进行严惩,以此扩大新法的影响力了,推进宜阳县水保工作快速、稳步发展;第三要大力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执法监督体系,围绕“五完善”、“五到位”、“五规范”、“五健全”的任务目标,健全机构,完善队伍,加强教育,全面提高宜阳县水保监督管理执法水平。
6.狠抓科研,努力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
要加强水保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水土保持基础研究为依托,以解决水土流失治理中的重大问题为重点,通过自主创新与综合集成研究,建立符合宜阳县的水土保持基础研究,示范和推广体系,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科技率和水土保持防治水平,推进全县水保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