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2012-08-15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生理盐水套管雾化

李 娜

山西焦煤集团古交矿区总医院 古交 030200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度危重,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紧急抢救措施。现就我科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01—2008-01我科共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男37例,女9例;年龄19~71岁,平均43岁。留管时间3 d~3个月,平均20 d。4例患者因原发病危重抢救无效院内死亡,其余4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全面监护 对气管切开患者特别是昏迷患者,首先要实施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并且护理人员应勤于观察患者口唇、面色、神志、瞳孔变化,注意患者的体位,保持头、颈、胸、气管套管在一条线上。

2.2 切口的护理 气管切口处用V型无菌敷料覆盖。常规清洁、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气管套管托,切口换药2次/d,随脏随换。换药时动作轻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套管口应用双层湿纱布覆盖,以防空气中细菌、灰尘及异物吸入。

2.3 套管护理 套管应妥善固定,不可过松或过紧,并经常调节,过紧使切口周围皮肤受损及影响呼吸,过松使套管脱出或移位及摩擦切口皮下组织致切口黏膜出血。金属内套管一般煮沸消毒,3~4次/d。

2.4 气道湿化 (1)持续滴注湿化,湿化液的选择一般采用0.9% ~0.45%的生理盐水250 ml加入庆大或其他敏感抗生素,再加a-糜蛋白酶和/或地塞米松,也可使用蒸馏水湿化,2~3 d/min。(2)雾化吸入,雾化液一般为0.9%生理盐水20 mL+a-糜蛋白酶1支+庆大或敏感抗生素,有时加地塞米松、沐舒坦等超声雾化吸入,1次/4~6 h,15~20 min/次。气管切开后行气管内滴药能充分湿化气道,有利于痰液的排除,雾化法因雾粒较小,深吸气时能达到细支气管,有效的抑制下呼吸道细菌的繁殖,并通过支气管内黏液-纤毛运载排除体外[1]。

2.5 吸痰护理 当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窘迫;床旁听到痰鸣音或使用听诊器听到痰鸣音;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即可吸痰。术后前3 d痰液及分泌物较多时也可每隔1 h定时吸痰1次。当需要吸痰时,可先湿化,痰液粘稠时可先注入3~5 mL生理盐水,吸入纯氧2~3 min再行吸痰。先行雾化后给予翻身叩背再行吸痰效果最好。

2.6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 因气管切开后空气被吸入气道,失去了鼻黏膜对吸入气体的调温、调湿以及清洁功能[2]。空气传播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直接决定呼吸系统感染率的高低,因此控制空气微生物的含量非常重要[3]。首先,要减少人员流通量。其次,通风是减少空气中致病微生物有效而简单易行的办法,紫外线照射消毒空气方法简便易行。

3 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上用于抢救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重度颅脑损伤等危重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术后能更及时方便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梗阻,减轻阻力,使颅内压随之下降,从而能减少呼吸道死腔,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改善脑缺氧状况,降低脑水肿。其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其呼吸道的管理极为重要,也是临床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气管切开患者感染出现时间高峰在气管切开后第3天和第7天,预防重在做好呼吸道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加强营养支持等[4]。其护理要点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和防止呼吸道感染。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及认真负责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

[1]洪珍兰,郭锦丽.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1):8.

[2]曲则丽.气管切开后继发气管内大出血死亡1例[J].护理研究,2005,19(2):147.

[3]卫文革.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 -44.

[4]居玲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内移位细菌定植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3):243 -244.

猜你喜欢

生理盐水套管雾化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损伤套管引起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异常分布特征分析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自制生理盐水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