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护理管理模式在洪灾救援中的应用
2012-08-15高艳红管晓萍林牡丹张利岩
高艳红,管晓萍,林牡丹,张利岩
全科护理管理模式在洪灾救援中的应用
高艳红,管晓萍,林牡丹,张利岩
2010年7月下旬历史罕见的水灾席卷巴基斯坦,全国四分之一土地被淹,2 000余万人受灾。中国国际救援队两批次78人赴巴基斯坦开展洪灾救援。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近1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救援,历时最长、派出人员最多、完成救治病人数量最多,先后救治2万余名灾区病人,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任务。在总结以往国际救援护理经验基础上,结合洪灾现场实际,将全科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此次洪灾救援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1 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队组成情况
中国国际救援队两批次共78人飞赴巴基斯坦洪灾地区,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组队10年来首次完成以医疗救援为主的救援行动,也是救援队第2次前往巴基斯坦执行国际救援任务,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巴基斯坦之后重点进行防疫、现场急救以及重伤员抢救。此次救援共派出41名男性医疗队员、37名女性队员,其中护理人员20人,我国第1次对外派出女性首席医疗官,也是一次性派出女性医疗救援队员最多的一次。这也是为了尊重巴基斯坦为伊斯兰国家特殊的宗教礼仪,为了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服务,特意选派了各个专业的女性医疗队员。与历次救援任务不同的是这次医疗救援重在加强感染科、消化科、皮肤科、妇科和儿科,37名医护人员分属20多个专业。
2 全科护理管理
2.1 充分的物资准备 救援队在国内做了大量调研和精心准备。不但携带了针对防治腹泻等药物,还准备了十滴水、藿香正气胶囊和风油精等深受巴基斯坦朋友喜爱的中药,并特别为儿童准备了橘子等水果口味的糖浆类药物。
2.2 规范化科学编组及现场救治 成立临时党组织[1],如指挥组党支部、外科组党支部、内科组党支部和护理组党支部;建立分诊留观治疗单元、外科综合单元、皮肤单元、儿科单元、重症抢救单元、药房物资保障单元、检查检验单元、组织协调单元编组。护理人员在转送伤员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维持生命、减轻疼痛,护士与伤员及灾民接触最早也最密切,为其观察和处理心理危机提供了机会,能够将心理支持和干预贯穿于护理程序中,在灾后心理应激的评估和干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3 建立救援流动医院,开展医疗巡诊 营地搭建功能齐全的流动医院帐篷[2],包括1顶指挥帐篷、7顶医疗帐篷、2顶厨房帐篷、2间厕所。其中,医疗帐篷包括2顶内科帐篷,分别是内科门诊和抢救留观;2顶外科帐篷,分别是换药手术和辅助检查;1顶药品耗材帐篷;1顶候诊帐篷。考虑到他们的民族习惯,内外科帐篷均分男女,分诊挂号、留观输液、内科接诊、抢救单元;儿科接诊、皮肤科接诊,皮肤科医生每天接诊170人次。外科接诊医生每天接诊急性中耳炎相当于在国内1年的总数。派出医疗小分队设立了临时流动诊所,直接送医送药到灾民安置点,方便灾民就医。
2.4 开展疾病预防与防病知识宣教、卫生防疫工作 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量大,要求卫生防疫无死角,如果出现卫生防疫的空白区,就可能出现疫情,由于灾区医疗条件的限制,组织协调灾区各救援力量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至关重要[3]。在接待大量病人的同时,为了帮助他们有效预防接触性传染病,防止疫情发生,充分利用病人候诊时间,为病人开设小课堂,如皮肤科教授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利用巡诊时间对灾民的帐篷区进行消毒灭菌,帮助灾民做好防疫工作。特达地区洪水灾情严重,大量无家可归人员在帐篷中居住,帐篷区防病工作难以开展。针对这一现状,对外协调吸收了大量志愿者充当翻译,参与防疫宣传,在营地的志愿者培训帐篷里举办了第1次灾后防病志愿者培训课程,由流动医院医生主讲,课程涵盖了如何选择干净食物和饮用水、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等防病基础知识,志愿者接受培训后到灾民中间宣传,将灾区的治病与防病相结合。
2.5 救援队实行人性化的科学管理 根据救护点的客观条件,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制度、工作职责及流程,明确工作制度[4],并督促严格执行,合理调整力量分配,既要满足救护工作需要,又要保持队员体力。救援队医疗区与生活区严格分开设置,严格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防止疫情的扩散。每日中午、晚上对所有医疗帐篷进行1个半小时的消毒,同时做好医疗垃圾的处理。救援队采取人性化的科学管理,关注救援人员个人出队前的物品准备、救援中营养摄入、作息时间、身体心理状态等,确保灾害救护中护理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及程序化。
3 结果
流动医院共接诊11 243人次,就诊人群中14岁以下儿童占31.3%,妇女占47.7%。就诊病人中,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高达40.0%,儿童和妇女病人超过病人总数的2/3。派出6支医疗小分队深入当地最大的灾民安置点开展巡诊12批次,诊治病人1 200余人次。对重点疫区实施消毒156批次,开展水源检测400余批次,通过细菌培养和血清学鉴定确诊传染病34例,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控制疫情提供了重要依据。
4 体会
4.1 经验和日常训练是完成救援任务的前提 由于国际救援人员受编制限制,派出医护人员有限,既要满足救援综合需要,又要完成应急特殊条件下的医疗救护任务,在灾害医学领域内,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全科”要求。灾害救援中的护理工作是在复杂特殊环境下完成的,需要根据不同灾情的类别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能在特殊恶劣环境中具有解决应急问题的能力。医学救援需要一人多专、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发挥每个人一专多能特点,老、中、青护士相结合,使有限的人员发挥了最大潜能。这次救援是救援队建队10年来首次以医疗救援为主的国际救援行动,救援队科学统筹物资,精心选派经验丰富的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建立了当地规模最大的“中国流动医院”,并将全科护理管理模式成功应用于救援现场管理。救援队日常严格的训练、精湛的技术、丰富的救灾经验和灵活应对的处置,是确保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前提[5-7]。
4.2 流动医院可适应洪灾医疗救援需求 设立分诊留观治疗单元、外科综合单元、皮肤单元、儿科单元、重症抢救单元、药房物资保障单元、检查检验单元、组织协调单元编组。本次在救援现场建立的流动医院中有效应用全科护理管理模式,实现了工作高效率。此次救援开创了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以来的几个第一,即救治病人最多,工作量大。病人数量巨大,重病人多,妇女儿童居多;皮肤病占21.0%,急性腹泻占7.5%(痢疾15例,占0.1%),上呼吸道感染占16.5%,不明原因发热占0.8%,外伤占11.1%。从伊斯兰堡转机到重灾区信德省:接诊11 243人次,平均每日接诊800余人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特达市协调分中心的数据统计,中国国际救援队流动医院的门诊病人量占特达灾区全部救援队的60%,居首位。37名队员承担着超过当地医院300张床位、300多名医务人员中心医院的门诊量。流动医院先后将15例痢疾病人转到当地开设的腹泻集中收治点治疗,极大提高了救治工作成效。
4.3 救援队员经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 巴基斯坦连日多个地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严峻的安全形势、恶劣的社会安全状况;自然条件差、天气炎热,气温达50℃,队员们24 h在流动医院接诊、外出巡诊,高强度的工作,有时队员们既当搬运工还得诊治病人,连续奋战,传染病、暴风雨随时威胁队员健康。救援队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及时传达上级首长的指示要求,统一行动,通过升国旗仪式开展创先争优和火线入党等活动激发队员热情,鼓舞斗志,使队员们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怕疲劳,经受住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5 小结
赴巴基斯坦洪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全体队员克服天气炎热、病患多、形势复杂的情况,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将科学规范的救援流动医院管理有效地应用于国际洪灾救援中。在救援中应用全科护理模式: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解决了救援队人力配置问题,保证在较少的护理人员配置下完成多变、复杂的救援任务;在救援效率方面,围绕着“拯救生命,减少伤亡”这一总体目标,及时调整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使有限的医疗护理资源能够获得最佳效益,提高了总体救援能力;在岗位职责中,突出了“内外搭配”和“专业互补”,并坚持实行人员轮岗,既保证了流动医院的顺利展开又在实战中锻炼了队员。当然这次救援还存在预案与现实结合不密切,对洪灾救援研究不深入,对灾区环境和生活困难预想不足等问题,今后需要进一步抓好救援队的建设,不断提高灾害医疗救援能力。
[1] 郑静晨.从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巴基斯坦开展救援谈我国救援医学的再发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2):112.
[2] 樊毫军,侯世科,彭碧波,等.中国国际救援队移动医院的组织实施[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24.
[3] 张成伟,王发强,侯世科,等.国际医疗救援合作的初步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2):135-137.
[4] 凌小明,郭琪,黄邱朝,等.野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3):231-232.
[5] 伍冀湘,吕鹏,黄卫祖.应急指挥系统在SARS定点医院中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0):583.
[6] 蔚百彦.关于急救网络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0):590-591.
[7] 俞冠东.协同型灾害医学救助模式的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0):593-594.
Application of gener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flood disaster relief
Gao Yanhong,Guan Xiaoping,Lin Mudan,et al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Beijing 100039 China)
全科护理管理;洪灾;自然灾害;救授
1009-6493(2012)11B-3050-02
R197.323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2.044
高艳红,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10003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管晓萍、林牡丹、张利岩(通讯作者)单位:10003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
2011-07-12;
2012-08-21)
(本文编辑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