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2012-08-15张小红程宝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模式化危重病医师

张小红 程宝珍

急诊科是救治危重病人的第一环节,急诊危重病人经过初步检查、抢救、复苏后,常需住院以便明确诊断与进一步治疗。在此过程中“交接口”环节较多,交接时易发生漏交、少交或交接不清,而导致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诱,甚至引起护理纠纷。因此,我科将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采用模式化护理,从2009年4月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8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3921例病人设为对照组,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治的3938例病人设为观察组,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种、收治科室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即电话简单通知对方科室收住病人,由护理员护送,携带病人住院登记本;观察组采用模式化护理。

1.2.1 转运前模式化护理

1.2.1.1 三个电话 医师下达住院医嘱后,护士预先电话告知接收科室该病人的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急救物品六项内容。病人准备离开抢救室时再次电话通知接收科室,电话通知电梯班准备电梯。

1.2.1.2 三个完善 完善病人预警评估,评估病人神志状态、T、P、R、BP;完善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记录单,该记录单采用无碳复写纸一式二份,原件随病人带入接收科室,复印件急诊科保留,记录病人入院时间、生命体征、病史、抢救措施以及病情动态变化、用药、检查阳性结果、出科的生命体征等,具体内容详见表1;完善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具体内容详见表2。

1.2.1.3 两个准备 病人呼吸道及各管道的准备,清理呼吸道,固定好静脉通道及各引流管并做好标识,清倒引流袋;准备氧气及急救药械箱。

1.2.1.4 两个告知 由医师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情、住院的目的、大概需要的费用、病区条件、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家属配合要求及注意事项。

1.2.2 转运途中模式化护理 由负责抢救的医师、责任护士及担架员护送,根据病情置病人合适舒适的体位,医师、护士位于病人头部两侧,护士应位于管道侧,担架员位于脚部。护士随时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用氧、输液速度及各管道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抢救并根据路程情况决定是否护送或返回。

1.2.3 达到接收科室的模式化护理 先与对方科室责任护士共同做好氧气、呼吸机、监护仪的连接并设置好参数,再交接静脉通道、各管道及皮肤情况,后交接病情、用药情况,最后在转运交接单和交接本上双方签名。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记录单

表2 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

2 结 果(表3)

表3 实施模式化护理前后纠纷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3.1 模式化护理实施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1)接收科室反映未接到电话通知7例,原因是电话告知时由于实习同学或轮转护士或医师接电话后未及时报告主班护士。(2)病人护送到病区时,床位和氧气等急救设施未准备4例,原因是急诊科护士电话通知时未告知病人的病情,接收科室护士不知晓。(3)输注药物和静脉穿刺处交接不仔细,未及时发现液体渗出、肿胀等3例。例如,1例重症胰腺炎病人护送至普外科住院,交接后1 h电话通知我科该病人静脉穿刺处肿胀。(4)管道、皮肤情况交接不清2例。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在我科经急救处理病情平稳后携带5%葡萄糖250 ml+可达龙300 mg静脉输液护送至ICU病房进一步治疗,当时交接无异议,但是第2 d电话告知我科该病人静脉穿刺周围有一约5 cm×5 cm大小皮肤坏死区,后经反复调查核实系由皮肤过敏引起。(5)病人到接收科室后突发病情变化1例。有1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出科时血压120/70 mmHg,心率80次/min,血氧饱和度97%,护送到消化科后20 min该病人突发面色苍白,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测不出,消化科医师认为病人病情不平稳应就地抢救,不能转运,因当时护理记录只记一份且为急诊科保存,未随病人带入病房,因而造成纠纷。(6)病人的就诊病历丢失7例,检查资料丢失8例。如1例发热待查病人被护送至急诊内科病房后40 min,其家属重返我科寻找就诊病历和血常规报告单未果,意见较大,经过仔细回忆和调查发现,该病人病历和化验报告单被其另外1名家属拿走,另外也有相关科室未及时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单而病人家属误认为落在我科。

3.2 模式化护理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3.2.1 规范了转运护理交接,减少了科室之间纠纷的发生以往急诊危重病人收治住院治疗时,急诊科与接收科室仅仅是口头交接,易出现交接不清现象,通过3个电话、3个完善、2个准备、2个告知,从交接内容、交接程序进行规范,完善缝隙连接,做到交接双方思路清晰,有据可依,无遗漏[1],签名确认以明确责任,减少了科室之间相互扯皮或推诿现象,避免了科室之间因交接不清而产生纠纷。由表3显示,科室之间纠纷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2 增强了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度和安全感 由于在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中设计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前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明确电话告知的内容及接听人的资质与姓名,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使得接收科室护士提前知晓所转病人的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以便及时告知病房值班医师并做好床位、氧气、输液泵等急救药械的准备,有利于病人被护送到病区后得到快速救护,避免因工作不协调延长病人等待的时间而加重病情,确保对危重病人进行无缝隙链接管理,使交接工作顺利流畅、有条不紊。另外,在转运交接单末尾的备注栏内增设了就诊病历及检查资料的归属并请患方确认签名,消除了病人或家属担心病历和检查资料丢失或与其他病人混淆的顾虑。通过电话告知电梯班,确保转运通道通畅无阻,缩短了转运时间,避免延误抢救。基于这种规范程序,无缝交接,给患者创造了和谐的救治氛围,在患者及家属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减少了护患间的矛盾与纠纷,增强了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安全感,由表3显示护患之间纠纷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3 提高了转运的安全系数 转运前完善病人预警评估,评估病人神志状态、T、P、R、BP,对以下情况禁止转运[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使用药物维持血压在90/60 mmHg以下;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潜在心跳骤停者;呼吸道梗阻未解除者,未征得家属及病人同意者。通过预警评估,使护士主动观察病情,及时向医师提供病人的动态信息,决定转运时机,并能帮助年轻的医师、护士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无准备地转运有潜在危险的病人。通过病人呼吸道及各管道的准备避免途中发生意外。保持病人安全是医疗护理的基本要求,预警评估、充分准备、密切配合、互相衔接是安全转运的基本条件[3]。本组转运途中无1例发生意外。

3.2.4 突出了法律效应,增强护士的责任心 模式化护理要求转运交接记单和护理记录单按正式病历书写的标准执行,并粘贴于病人住院通知单上作为归档病历的一部分进行保存,同时也弥补了急诊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交接口”缺乏文件记录的缺陷,为医疗保险和法律举证提供了依据。护理部定期组织人员检查转运流程模式化护理落实情况及交接单和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将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护士长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学习,旨在起到约束和规范护理行为的作用,促使护士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总之,危重病人转运的过程是一个治疗监护的过程[4],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5],通过转运交接的模式化护理,规范了交接流程,按照ISO/DLS9000国际标准草案关于“接口管理”的标准,规范急危重病人的交接内容[6],堵塞了交接的漏洞,增强了护士责任心,有利于护患以及科室之间协调,减少了纠纷的发生,确保了急诊危重病人的转运交接的安全。

[1]辛 健,黄飞鹰,陈和平,等.规范急诊危重患者交接的做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8):544 -545.

[2]王娅青.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3):136 -137.

[3]谢晓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7):1954 -1955.

[4]郑再英.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模式化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28 -29.

[5]卓雪英.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J].全科护理,2010,8(8):2032-2033.

[6]胡 芬,王贵兰.护患治疗性沟通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8,23(1):70 -72.

猜你喜欢

模式化危重病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透气感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模式化”报道背后捉“活鱼”——浅析如何从政务活动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ICU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血清中降钙素原和(1,3)-β-D葡聚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