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插管致环杓关节脱位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2012-08-15李凌云
赖 燕,王 敏,李凌云
环杓关节脱位多为外力所致,其中包括全身麻醉插管,一般认为环杓关节脱位发生率低,但随着外科手术的进步,全麻下气管插管所致医源性的环杓关节脱位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9 例环杓关节脱位患者的病因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9 例为全身麻醉插管患者,男7 例,女2 例,年龄25~57 岁,平均年龄40.5 岁。病程为7~35 d。其中左侧环杓关节脱位6 例,右侧2 例,双侧1 例。环杓关节脱位包括单侧和双侧均可表现为声嘶、无力、饮水呛咳甚至失音。间接喉镜检查见发声时两声带突不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且患侧红肿明显,纤维喉镜、动态喉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喉肌电图检查有助于与喉返神经麻痹鉴别。
1.2 方法 本组9 例,其中8 例按王鹏万(1966)介绍的方法,表面麻醉纤维喉镜下行杓状软骨拨动,表麻后患者自己拉舌向外下方,将喉钳的末端置入患侧梨状窝,深约1 cm,前脱位者于发声时向后向上挤拨杓状软骨;后脱位者,于吸气时向前向内上拨动杓状软骨,多取震颤法,每次拨动震颤3~4 次。拨动后,声音略有改善,杓部已基本对称,声门裂缩小,则不再拨动。1 例双侧环杓关节脱位的则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双侧杓状软骨拨动术。复位术后鼓励患者多讲话,自行配合摇喉发声训练,即发音时用拇指和食指向中间挤压喉体,同时辅以类固醇激素、肠溶阿司匹林口服及雾化吸入、理疗等治疗。
2 结果
本组9 例环杓关节脱位患者,1 次复位成功4 例,2 次复位成功3 例,1 例双侧环杓关节脱位患者3 次复位成功,1 例无效。
3 讨论
环杓关节由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构成,杓状软骨左右各一,形似三角形锥体,基底和环状软骨之间形成环杓关节,该关节的运动方式为杓状软骨沿环状软骨上缘滑动和旋转,带动声带运动。任何外力所致杓状软骨底部脱出环状软骨关节面外,称为环杓关节脱出[1]。环杓关节脱位病因有多种,大部分学者认为环杓关节脱位继发于气管插管、插胃管、喉镜检查和颈部外伤。气管插管时若杓状软骨尖端套入管端,在向前下方的作用下,导致前下脱位;而拔管时若气囊部分气体残留可致后脱位。颈部外伤引起环杓关节脱位常伴有其它损伤。环杓关节脱位也可继发于系统性疾病,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肢端肥大症等常引起环杓关节退变,在一定诱因如咳嗽、打喷嚏、呕吐等情况下产生脱位。
环杓关节脱位治疗的理想效果为恢复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并获得生理功能。虽然Sataloff 等[2]综合文献中的26 患者,有4 例未行治疗而自行恢复,其中2 例声音改善,2 例恢复正常。本文中的9 例患者无1 例自愈。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杓状软骨复位术的预后与治疗时机选择密切相关,过早治疗由于关节腔水肿渗出明显,阻力增加,虽已使关节复位但一时关节活动也难恢复;过晚治疗因关节腔已出现黏连而影响疗效,一般认为1月内复位效果较好[3]。本组1 例5 周治疗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随着全麻在手术中的广泛应用,插管所致的环杓关节脱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对插管后出现声嘶的患者应及早诊断与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导致医患纠纷。由于环杓关节拨动术简单易行,无严重并发症,并可反复拨动,效果满意,临床上作为首选复位方法。对于考虑为环杓关节脱位的病人可试行环杓关节拨动术,患者发音改善是手术可能成功的标志,但声音完全恢复正常尚需时日。本组病例中即时恢复只有1 例,余7 例在1~2 周期间恢复。孙陆军、孙光炎等[4]报道5 例患者术后第2 天复位,当时复位成功。本组病例最早复位时间为1 周,有待于进一步积累总结。
[1]刘呈峰,汪 勇.全身麻醉插管手术病人的临床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5(11):267-269.
[2]Sataloff RT,Bough LD,Jr.Spiegel JR.Arytenoid disloca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J].Laryngoscope,1994,104(11 pt1):1353-1361.
[3]Hoffman HT,Brunberg JA,Winter P,et al.Arytenoid subluxa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J].Ann Otol Rhino Laryngol,1991,100(1):1-9.
[4]孙陆军,孙光炎,姚和迁,等.全身麻醉插管致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预防及处理[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9):42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