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治疗248例消化道息肉临床分析

2012-08-15孙巧玉

海南医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圈套腺瘤息肉

陈 斋,孙巧玉,文 丹,梁 燕

(东方市东方医院消化内科,海南 东方 572600)

内镜下治疗248例消化道息肉临床分析

陈 斋,孙巧玉,文 丹,梁 燕

(东方市东方医院消化内科,海南 东方 572600)

目的总结评价高频电圈套器凝切术、热活检钳咬切法、圈套器圈套法、氩等离子凝固术(APC)在治疗消化道息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经内镜采用4种方法治疗248例患者消化道息肉共461枚,对其手术的成功率、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除术中有1例穿孔外,其余的244例患者一次性治疗成功,3例分2~3次切除,3例术中出血者,予以金属钛夹止血,得到控制。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不同消化道息肉选择使用不同治疗方法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圈套器凝切术;热活检钳咬切法;圈套器圈套法;氩等离子凝固术

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突出于正常消化道黏膜表面、大小颜色不一、形态各异、数目不等的局限性隆起病变。一般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但部分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易发生癌变,故积极治疗息肉对降低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内镜下切除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息肉最普及、最简捷的方法,其特点是不需麻醉,避免剖腹,损伤小,痛苦少,费用低,对年老体弱或婴幼儿均适用;一次可做多枚息肉切除,可重复施行。我院自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10月31日至2011年10月31日开展胃肠镜检查总共22 100例,男性12 470例,女性9 630例。共检出消化道息肉256例,检出率为1.16%。其中男性121例(47.3%),女性135例(52.7%)。年龄最大94岁,最小2岁,平均48岁。256例患者每例最少1枚,最多108枚,共有息肉486枚。对其中248例患者461枚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

1.2 息肉的内镜表现 病变部位:食道57例,胃48例(其中贲门6例,胃底16例,胃体14例,胃窦12例),十二指肠46例,结肠65例(其中乙状结肠25例,降结肠14例,横结肠10例,升结肠16例),直肠40例。息肉直径小于0.5 cm者246枚,直径0.5~2.0 cm者215枚,直径大于2.0 cm者25枚。单发息肉101例(39.5%);多发息肉155例(60.5%)。

1.3 息肉的病理分类 炎性息肉108例(42.2%),增生性息肉138例(53.9%),管状腺瘤样息肉6例(2.3%),绒毛状腺瘤样息肉4例(1.6%)。大肠息肉患者中,有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腺体中-重度异型增生。

1.4 方法

1.4.1 仪器与设备 富士能胃镜和肠镜;ERBE高频电发生器(氩气工作站);热活检钳OLYMPUS K6703;钛夹装置 OLYMPUS HX-110UR;钛夹OLYMPUS HX-610-135;圈套器COOKASM-1-S或ASJ-1-S;异物钳、心电监护仪。

1.4.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测血压,检查心电图,化验血常规、凝血四项和生化全套。如有凝血机制障碍,应纠正后才施行。术前胃肠道准备与常规胃肠镜检查准备相同。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前3 min含服胃镜胶浆10 ml表面麻醉,下消化道息肉术前12 h禁食,肠道准备一般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或番泻叶配水5 000 ml清洁肠道。下消化道息肉内镜下电切除术时甘露醇不作为肠道导泻药,因为甘露醇进入道后经细菌发酵会产生氢气和甲烷气等,若氢气和甲烷气的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界限1.784 mmol/L时,做电切会产生爆炸意外而致命[1]。所有患者术前15 min予肌内或静脉注射地西泮10 mg(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者除外)。小儿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一般需要在麻醉下施行。术前告知患者或家属手术方式、费用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签知情同意书。

1.4.3 诊治方法 根据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大小及形态的不同,分别选用高频电圈套器凝切术、热活检钳咬切法、圈套器圈套法、氩离子凝固术(APC)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切除。对于直径小于0.5 cm的无蒂息肉,首先进行活检,然后酌情分别给予高频电圈套器凝切术、热活检钳咬切法切除息肉或APC法切除。对于直径介于0.5~2.0 cm的息肉,可采用圈套器圈套法切除,即首先在息肉基地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稀释溶液1~2 ml,然后用圈套器套住息肉的上方,收紧并轻微向腔内提起息肉,然后通电。通电时先电凝后电切,以尽量避免出血,将已切除息肉送病理活检。直径大于2 cm的息肉,在息肉的基底部黏膜下层先用1:10 000肾上腺素液局部注射1~2 ml,然后用圈套器圈套法分块切除。更大的息肉可行分块分期切除法,即第一次先圈套息肉头部的一部分作斜形切除,再斜形切除对侧部分,使头变小,再次完整圈套息肉基底部上方,完整摘除。禁忌证:(1)有内镜检查禁忌者;(2)多发性腺瘤和息肉;(3)家族性腺瘤病;(4)内镜下形态已有明显恶变者;(5)有心脏起搏器者[2-3]。

1.4.4 术后处理 ①所有患者术后禁食12 h以上,后进流质饮食2~3 d,术后卧床休息,避免劳累;②术后用药:上消化道息肉摘除后常规用抑酸药,下消化道常规使用抗生素48 h,并注意观察术后生命体征、有无腹痛、腹胀、黑便、心悸等。单发性腺瘤术后1~2年随防1次,多发性息肉应每年随访,广基息肉术后3~6个月即应随访。

2 结果

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及数目等特点,对248例患者的461枚息肉采取以上4种方法治疗,单用或者配合应用。其中通过高频电喷射电凝切除232枚,APC法切除68枚,圈套器切除138枚,圈套器分次切除23枚。除术中有1例穿孔外,其余的244例患者一次性治疗成功,3例分2~3次切除(因为是多发息肉或者直径较大),3例术中出血者,予以金属钛夹止血,得到控制。27例术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渗血或出血,经当时内镜下各种止血术处理后都取得满意的效果。息肉切除后有1例患者穿孔,经急诊外科行修补术后未出现严重后果。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临床比较常见,大多数患者无症状,约半数患者在胃肠钡餐造影、内镜检查或因其他原因检查时意外发现。内镜成像清晰,可直接清晰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等特点,同时还可对息肉进行病理活检及治疗,是目前诊断胃肠息肉首选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能够及早切除病灶,是减少消化道肿瘤发生和死亡的有效方法[4]。消化道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不论大小、部位均应常规活检并摘除。目前根据组织学进行的Mings分类法常将消化道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两大类。对于消化道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不论大小、部位及形态,均应常规活检并摘除[5-6]。总结我院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经验,我们认为在操作中应注意几点:首先要术前充分准备,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术者和助手配合默契;其次,要尽量减少创面,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对较小息肉可酌情选择高频电喷射电凝、APC或圈套器等方法切除,而对于较大广基息肉及亚蒂息肉,于基底注射肾上腺素稀释液后,用圈套器套于息肉基部上方,调整镜端向上使息肉远离腔壁,边收紧钢丝边通电,先电凝后电切;对长蒂息肉则将圈套器套于息肉的中央使残端保留,息肉切除后残蒂3~5 d自然消失,恢复平坦;重视术后处理,避免迟发出血,所有患者均住院观察有无腹痛、黑便,并予抑酸、止血等治疗,术后24 h禁食,卧床休息,术后3 d进流食。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出血[7]。

以前的研究认为直径超过2 cm以上的巨大息肉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是几年来,我院对直径大于2 cm的胃肠息肉25枚进行内镜下电切除术观察,内镜下切除并非绝对禁忌证。对于直径大于2.0 cm根蒂大于1.0 cm的息肉,先用金属钛夹钳夹完全阻断血流后,再用圈套器套住,均能一次切除。对于广基型息肉采取多步切除法,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较大,既要确保通电以前所切瘤体不能与胃肠壁接触,又要注意收紧圈套器用力要恰当,防止发生机械切割而致胃肠出血[8]。这项技术的开展,使过去需住院外科手术的疾病,现在只需在内镜下即可完成治疗,给患者减轻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避免了剖腹手术的痛苦。此项技术具有治疗迅速、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并发症少、不易复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有胃镜及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患者,只要未发生恶变,均应及时治疗,而采用内镜下切除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根据不同消化道息肉选择使用不同治疗方法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作为首选。

[1]李兆申,金震东,邹多武.胃肠道疾病内镜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2-145.

[2]刘运祥,黄留业.实用消化道内镜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69.

[3]钱火红.内镜微创技术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16-18.

[4]徐福星.内镜诊治消化道息肉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 16(3):133-134.

[5]郑庆春,王 芳.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100例分析[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3):258-259.

[6]姜国玲.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138例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2, 11(5):113-114.

[7]林智宏,楼望林,陈 奇.尼龙圈套结扎与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5):347-348.

[8]沈 琰.内镜下射频及高频电联合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3):259-261.

R656

B

1003—6350(2012)14—068—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014.029

陈 斋(1964—),男,海南省乐东县人,主治医师,学士。

2012-01-12)

·临床经验·

猜你喜欢

圈套腺瘤息肉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狼的圈套
篮球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一字之差产生的“圈套”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