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观察

2012-08-15张桂香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间皮细胞新式腹膜

张桂香

河南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许昌 461000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观察

张桂香

河南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许昌 461000

目的分析研究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进行开腹手术的各种临床表现和注意事项。方法将82例既往有剖宫产史,因妇产科疾病或再次生产而需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41例。观察组为改良新式剖宫产史者,对照组为新式剖宫产史。比较2组患者再次开腹手术中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中6例发生粘连,粘连程度较轻,对照组16例发生粘连,粘连程度较重。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交新式剖宫产术手术野粘连轻、粘连发生率低。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二次开腹手术;腹腔粘连

近10余年来,新式剖宫产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该手术具有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少等优点,但腹腔粘连发生率高、粘连程度较重。给需要再次开腹手术造成一定困难。为此,我院开始尝试使用新式改良剖宫产技术,2009-04—2011-12,根据既往不同术式剖宫产史,我们将82例需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再次开腹手术中腹腔粘连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2例既往有剖宫产史,因妇产科疾病或再次生产而需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41例。观察组:为改良新式剖宫产史者,其中二次剖宫产术32例,异位妊娠6例,卵巢肿瘤1例,子宫肿瘤2例;对照组:为新式剖宫产史者,其中二次剖宫产术37例,异位妊娠2例,子宫肿瘤2例。2组病例首次剖宫产指征、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均I期愈合。

1.2 手术方法 新式剖宫产采用耻骨联合上两横指处,平行于耻骨联合上第1道腹壁皱折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脂肪,腹直肌前鞘。分离腹直肌,撕拉式人腹腔。子宫切口选择在传统切口上6~10cm,不下推膀胱子宫反折腹膜,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和腹膜层。对合腹膜及腹直肌,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1]。4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皮肤皮下脂肪3针,组织钳对皮5min。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腹膜采取横行(与切口平行)剪开加钝性撕开,子宫切口缝合采取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全层,并加固连续缝合子宫浆膜及浅肌层,使浆膜面光滑无粗糙面。0/2可吸收线连续宽距缝合腹膜。余步骤与新式剖宫产术手术同。麻醉方法: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

2 结果

2.1 腹腔粘连情况 观察组41例,术中见腹腔粘连6例,发生率15%,且粘连较轻(膜状粘连,易于分离);对照组术中见腹腔粘连16例,粘连发生率39%,其中10例为膜状粘连,易于分离,4例粘连程度较严重,2例腹壁、腹直肌与大网膜、子宫前壁呈紧密粘连分离十分困难。

3 讨论

腹部手术创伤愈合过程容易导致腹腔粘连形成。剖宫产手术造成了腹膜连续性中断,缺血、出血及腹膜异物刺激,随着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的增加,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渗出增加而导致粘连[2]。手术中脱落的纤维、滑石粉、手术缝线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异物反应。此外,手术过程中腹膜的剥离、缝合等多种操作所引起的机械性和热损伤均能导致组织缺血,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动剂的活性,使纤维蛋白溶解能力降低,亦能引起粘连的形成。

腹膜由间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腹膜愈合指损伤的腹膜由再生的间皮细胞完全修复。再生的间皮细胞可能有3种来源[3]:(1)切口边缘间皮细胞再生;(2)腹膜下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间皮细胞;(3)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间皮细胞。腹膜损伤后,整个损伤表面同时发生上皮化,而不像皮肤切口从边缘逐渐发生上皮再生。因此腹膜破裂后,间皮细胞可以迅速再生,而形成一层新的腹膜。缝合腹膜后,由于组织缺血坏死及异物炎症反应增多,间皮细胞转化和再生能力下降,局部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活性受到抑制,纤维沉积。该理论是新式剖宫产术不缝合腹膜的理论基础。

手术中粘连能否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新式剖宫产术虽不缝合腹膜,没有异物反应和缺血、缺氧。但腹膜间皮细胞修复速度是有时限的,裸露的粗糙面于腹膜愈合前就可能与前往趋于保护创面的大网膜、腹壁甚至腹直肌与产后的子宫前壁形成粘连;同时术后的搬动使游离的腹膜很快错位,间皮细胞很难在数小时内大面积爬行愈合完毕,导致粘连的形成。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采用,1号可吸收线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采用0/2号可吸收线连续宽距缝合腹膜层,可吸收线易吸收,异物反应小,宽针距缝合不易引起缺血坏死,同时又起到了固定腹膜正常位置的作用,腹膜切口边缘上皮细胞迅速再生和转化,短时间内愈合创面,不易引起粘连。同时横切口张力小、机械性牵拉刺激小,不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力。它吸收了新式剖宫产的美观、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等优点,又减少了术后粘连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1]余慧敏,其木格,乔慧珍,等.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7):410.

[2]李佳倪,高素清,周凤珍.新式剖宫产术与盆腔粘连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629-630.

[3]唐莉,龙志贤.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1:31-32.

[4]欧阳晓霞.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260例再次妊娠分娩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131-132.

R719.8

A

1007-8991(2012)04-0075-02

(收稿 2012-01-20)

猜你喜欢

间皮细胞新式腹膜
新式汽车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尿毒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蛋白结合溶质通过抑制Krüppel-样因子2诱导腹膜间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甘露/新式婚爱珠宝《爱will》放大你身上的幸福光芒
Cartoons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叶转化的影响
新式可伸缩性布朗式架的改良及应用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