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C”外语学习标准对英语专业英美文化教学的启示
2012-08-15陈潇
陈 潇
(福建工程学院 外语系,福建 福州 350108)
“5C”外语学习标准对英语专业英美文化教学的启示
陈 潇
(福建工程学院 外语系,福建 福州 350108)
新世纪需要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对高校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现行的英美文化教学不论是内容还是目的都过于单一。本文从“5C”外语学习标准入手,通过分析文化知识对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英美文化教学现状,探讨英美文化对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结合外语教育的5个目标,对英语专业文化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5C”外语学习标准;英语专业;英美文化
一、“5C”外语学习标准
美国全国外语教育目标课题组(National Standard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oject)于1999 年出版了《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将美国 21世纪的外语教育目标归纳为: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和 Communities(社区)。虽然美国的外语教育和我国的外语教育在师资等很多方面有所不同,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看,二者有很多的共同点。陆效用教授认为,“5C”目标体现了当代最新的语言习得理论,代表了21世纪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目标》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目标》中的外语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涉及到文化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系统之外,必须接触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古今重大历史事件,有重要意义的文艺作品,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对于文化的态度等。事实上,文化知识涉及很多方面,即使是教师也无法完全掌握某一种语言的全部文化知识。因此,要适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技术手段查找需要的文化知识,学会使用交际策略去辨别重要的文化特征和概念,再把领悟的文化知识恰当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二、英美文化教学现状
英语专业的学习持续四年,可以简单分成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大一和大二)和高级阶段(大三和大四)。在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高级阶段的学习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包括初级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技能,学习策略感知,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进入高级阶段,教学主要侧重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专注于英语语言的真实运用,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这两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必须兼顾四年学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长期以来,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化课受重视程度不及语言类课程,内容也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介绍。其结果就是很多学生尽管语法知识掌握得很好,词汇量也很大,却缺乏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的能力。更有甚者会用本族文化的言语交际标准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的教学已经过于简单和呆板。随着外语教学的普及,外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以阅读和翻译文学作品为目的,而已经扩展到以跨文化交际为目标。因此,如今的英美文化学习不应再是简单的对英美文化的学习,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照本族文化,增强反思意识,培养一种开放、灵活的思维模式。
三、文化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目前各高校的专业英语教育有多种方向,医学英语、工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等,但不管其侧重点是什么,对英语这门语言本身的学习始终是处于基础性地位。这也是为什么语言类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据相当比例的原因。然而,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二者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的非常明显。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语言要有环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不能脱离社会传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将其看成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要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了解其产生的背景,从而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在基础阶段的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正确使用语言。这其中既包含了词语本身的文化,还涉及词语背后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标准和价值观念等。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西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简单举个例子:“Cowboy”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产生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的过程中,关于他们的传说总是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而在汉语中,翻译成“牛仔”或者“牧童”却欠缺了那种随性和自由,很难反映出其真正的内涵。再比如,英语中的“yellow pages”并非汉语中的“黄色书刊”(filthy books),而是指黄页电话查号簿。
此外,在日常交谈中,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很大。比如在吃饭前后,中国人打招呼时爱问“你吃了吗?”西方人则会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没吃的话,我请你吃”。还有西方人在和不大熟悉的人交谈中比较忌讳的诸如年龄、收入、政治倾向等话题,在中国人见面聊天时却总会被提及,因为我国文化中对个人情况的询问能体现一种亲密和关怀。
我国学者林汝昌在阐述外语教学和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时提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并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成功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隐含在该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有关文化背景知识不可忽视。
因此,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基础阶段打好文化基础,到了高级阶段,才能恰当的运用语言并在交际过程中不会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而闹笑话。相应的开设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学、概况等课程,可以系统的传授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领悟,进而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四、合理、有效开展英美文化教学
“5C”标准中的五大目标是相互交织、相互支持的一个整体。交际(Communication)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必须以文化(Cultures)为基础。学习者通过比较(Comparisons)本族语言文化同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理解其本质,通过已经掌握的信息,触类旁通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Connections),才能在多元文化社区(Communities)中学以致用,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根据这一理念,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化教学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开设专门的英美文化课程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英美文化课程已列入基础阶段的必修课,目的就是要系统的介绍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要注意的是,文化课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师制,课堂教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课堂围绕教材内容归纳文化框架,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讲解课文时,教师将常用词汇的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这里就涉及到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于是不妨从基本词汇入手,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文化内涵的异同。几次之后,教师可将全班分组,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比较过程,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研究课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给予点评和补充,同时介绍一些思维模式和修辞手法等文化知识,引导学生逐渐接受西方文化模式,从而准确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坚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发多种教学活动,应用诸如案例分析法、比较学习法、模拟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是对复杂文化事件的现实描述。尽管完全相同的环境和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未必会发生,但是有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因此,研究和分析某些文化现象,可以使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通常,可以选择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案例,学生容易接受,便于记忆,教学效果好。
2.比较学习法
在文化传授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本国文化同英美文化进行对比,归纳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对比的过程中,本国文化作为参照物已经被学生掌握,与之不同的西方文化的特点就能很明显的体现出来,学生甚至能在归纳不同点的过程中找到乐趣。通过文化对比,文化差异就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体现,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化差异。
3.模拟真实情境
身临其境能使学生从真实情况中掌握第一手经验,帮助学生将课堂和影视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训练掌握的信息和技能的使用以适应环境,真正学以致用。这要求老师要事先预设一个环境,引入讨论和实验,学生在此环境中练习如何在真实环境中得体的应对。
此外,课堂上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路系统,多媒体学习平台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利用语言类课程和第二课堂
充分利用专业基础课程,比如听力、泛读等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保证教学目的不变的前提下,选择的材料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尤其可通过影视作品,广告,漫画,小说等大众媒体的产物。这些材料也许有一定的难度,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了解英美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交际礼仪等,避免学生由于不了解背景而错误理解篇章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使用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
大学教师的责任更多的在于引导学生,能够从现实的语言环境中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使用此语言的人民的文化。因此,文化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内。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举办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原声模仿大赛、外文短剧大赛等英语类竞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英文报刊杂志等,尝试分析掌握同汉语相应词汇有不同内涵或外延的英语词汇,自主积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材料。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够得到一个更加成熟和全面的文化理解。
对于一些常规的英语类活动,例如每周定期的英语角和英文广播等,可以邀请外教共同参与。通过同外教的直接交流,学生能够从中学习文化知识和交际的技能。毕竟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是相对独立的文化信息,相比系统的文化知识还有待整理和归纳。而报刊杂志和文学作品对于基础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理解文学书籍中的语言稍显困难。因此同外教交流是另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良好途径。交流的过程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经验,这将有助于他们反省自身的行为疏忽,并及时从外教那里得到指导和纠正。
最后,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英美文化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忘本”,即不能忽视对本族文化的再教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心理,排除对外族文化的偏见,才能培养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增强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并在对比本族文化与外族文化的过程中,更为深刻的揭示外族文化的特征,并加深对本族文化本质的理解。
[1] Kansas.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M]. USA: Allen Press Inc., 1999.
[2] 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 New Youk: Harcourt, 1921.
[3] 李咏梅. 英美文化课对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4).
[4] 林汝昌. 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 外语界,1996,(4).
[5] 陆效用. 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J]. 外语界,2011,(5).
[6] 乔凤合. “5C”外语学习原则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启示[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
[7] 束定芳. 语言·文化·外语教学[J]. 山东外语教学,1988,(2).
[8] 郑秀芬. 外语教学中不容忽视文化教学[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G642.0
A
1008-7427(2012)10-0127-02
2012-07-23